- ISBN:978752036125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1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20361255 ; 978-7-5203-6125-5
本书特色
《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以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为对象,历时性地介绍和探讨了代表性学者的学术成果,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特点、研究内容、特色学者及其代表性成果的梳理和探讨,试图揭开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这一错综复杂的学术世界,同时也尝试结合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中国神话海外研究情况进行整体的介绍和研究。试图初步探索不同文明下的学者对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中国神话进行的深入思索和探究,期望能为国内相关研究理路的拓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为对象,历时性地介绍和探讨了代表性学者的学术成果,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特点、研究内容、特色学者及其代表性成果的梳理和探讨,试图揭开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这一错综复杂的学术世界,同时也尝试结合靠前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中国神话海外研究情况进行整体的介绍和研究。试图初步探索不同文明下的学者对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中国神话进行的深入思索和探究,期望能为靠前相关研究理路的拓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目录
**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范围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 研究方法
**章 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概况
**节 国内外对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的研究情况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英语世界中国神话研究概述
第二章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
**节 本阶段中国神话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本阶段中国神话研究重点分述
第三节 杜步西与苏州神话民俗圈
一 杜步西简介
二 杜步西与《儒释道三教》
三 三种宗教的混溶
四 自然崇拜与泛神论
五 祖先崇拜
第四节 德维塞尔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龙研究
第五节 麦根西中国神话研究
一 麦根西其人
二 中国文明独立起源问题考
三 中国文明埃及起源论
四 鸟、蛇与中国龙——神话母题之来源与传播
第六节 此阶段国外研究对中国国内学界的影响与互动
第三章 20世纪30-80年代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
**节 此阶段中国神话研究概述
第二节 薛爱华与中唐文学之神女阐释
一 薛爱华其人其作
二 古老而神秘的追溯:女性、神女与龙
三 “拟巫师”李贺的神女世界
第三节 秦汉史专家鲁惟一与中国神话研究
一 鲁惟一与汉代信仰、神话和理性的研究
二 从普遍自然信仰到汉代人的四种不同生活态度
三 早期中国神灵崇拜的特点与演变
四 神秘的来生——汉代人关于天堂或来生思想的追寻
五 宇宙观与创生神话
六 丧葬仪式中体现的信仰与神话思维
第四节 余英时对佛教传人以前中国灵魂与来世观念的研究
一 鲁惟一早期中国来世观念的进一步梳理
二 余英时关于佛教传入以前中国灵魂与来世观念的研究
第五节 其他代表性神话学者及其主要研究介绍
一 吉拉道特对道教中创世主题与混沌主题神话的研究
二 张光直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分类研究
三 结构主义方法在艾兰神话研究中的具体体现
四 鲍则岳对“神话历史论”的反拔
……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至今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
第五章 英语世界的典籍神话研究——以《山海经》为例
第六章 比较视域下的中国神话研究探赜
结语
参考文献
节选
《英语世界的中国神话研究》: 四 神秘的来生——汉代人关于天堂或来生思想的追寻 和基督教传统相比,鲁惟一认为中国人没有关于来生信仰的完整陈述。神话中充满了隐喻和传说,但是没有基督教传统中与征服死亡相应的神圣戏剧或英雄传奇之类的宗教文学,也看不到主张来生的逻辑表述或理想主义描述。 鲁惟一对此分析的信息来源是智识阶层的文献著作和富有人群随葬艺术品,他进一步分析了从这两种来源出发得到的结果与居住在中心地区之外人群信仰的不同。因为这两种类型的证据只能反映整个中国传统信仰的一部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标准化的趋势。而那些居住于中心城邦之外如沼泽、森林或深山之处人群的更为世俗的信仰,可以从中国神话的某些元素中得到确认。但是在已接受的教条下,汉代社会高级阶层的丧葬艺术中这些信仰已弱化。 鲁惟一大体区分了汉代关于死亡和再生信仰的主要目标。首先,汉代人希望尽可能地延年益寿。其次,当死亡不可避免时,汉代人渴望将死者的灵魂的一个成分导入另一个世界或天堂,这是个仙或不朽者的世界。另外,汉代人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观念,就是认为应该尽可能地为灵魂的另一个成分提供保障。 鲁惟一根据考古学的结果,指出这个时期的人们十分注意丧葬习俗。在他所著《剑桥秦汉史》一书中的第12章,鲁惟一对丧葬习俗背后的动机或者说目标也有分析,他认为动机多种多样,也有可能同时遵循几种仪式而不觉得冲突。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服用“不死之药”;一种是设法使死人复生,延长在世生命;一种是试图尽量保持肉体不朽,从而魄能自在地附在其上。 而要想理解以上目标或动机,就要弄明白汉代人眼中人及其灵魂的关系。这也是鲁惟一考察汉代生死观的重心之一。就是对中国人传统意识中三个基本的非物质要素:鬼、魄和魂的考察。 古代中国社会普遍认为人由肉体、魂和魄构成。鲁惟一这样来分析这三者:魄是使身体和四肢活动的力量。魂,和指导行动的力量对应,能够具备精神的体验和智力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死亡时三者分离。魂魄分离时,魂借幸运和帮助会进入各种形式的极乐世界,比如当哀悼者接受亲人死亡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后,就会继续进行另一种仪式,准备尽可能迅捷和安全地把魂护卫到它的目的地。鲁惟一认为,这个目的地就是帝的领域。或者还可以看成是仙的世界。 魄则和肉体在一起。为了让魄顺利地留在身体中,人们筹划一些仪式,提供日常用具和消费品等物质资料。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魄在身体埋葬之后离开其中返回先前环境,如果这样返回活人的生活环境的幽灵就被称为鬼,它有可能向活人发泄怒火。因此鲁惟一认为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人所归为鬼),鬼可视为“归魂”的同义词。鬼和神常相联系,具有产生危险的力量,令人惧怕,应予崇拜和安抚。鬼通过重返人世进行破坏来报复伤害过它的人。(比如在湖北睡虎地的占卜文书里记叙的这类饿鬼。) 因为对魄的关注,所以墓葬中出现大量豪华的装饰和陈设。对魂,人们可能提供象征的手段和护符以护送其平安到达乐土。 那么死者的归宿究竟何地呢?如果这三种要素,即肉体、魂和魄,有一种不幸,人将会沦落黄泉。黄泉并非幸福的归宿。鲁惟一对早期中国想象中的灵魂的幸福归宿做了推测,尤其对其随时间的变化予以关注。鲁惟一指出在汉初的100年,可能是东方的仙境,比如可以在东部的岛屿如蓬莱岛取得不死的灵药,然后可以升到更幸福的仙境;到了公元1世纪,西方乐土的思想渐渐形成,在公元1世纪末,中国的艺术作品中已经正式出现对这种思想的体现。 ……
作者简介
郭恒,女,汉族,安徽淮南人,1972年出生。2015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神话学、海外汉学方面的研究,尤其致力于中国神话包括典籍神话的海外研究。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山月记
¥14.8¥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