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蔡元培传

蔡元培传

¥17.2 (2.5折) ?
1星价 ¥24.5
2星价¥24.5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8281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15828114 ; 978-7-5158-2811-4

本书特色

《蔡元培传》为近现代史名家唐振常所撰写的蔡元培传记,从其生平事业思想文章入手,回顾了蔡元培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蔡元培对后世的影响。书后还附有唐振常撰写的若干蔡元培研究文章,已使传记更为完整。

内容简介

《蔡元培传》一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逻辑清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书中记录的年少时的蔡元培,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学习能力。在得到良师的指导之后,而能奋发图强,广泛涉猎,还自创了一种奇特的“怪八股”文风,使他在科场连连获益。即便父亲的早逝,家境的变迁,都没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而母亲也对他寄予极大的期望。透过蔡元培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同时也会被蔡元培先生身上治学严谨的精神所感动。

目录

**章 青云显风华
1.盛衰磨其心
2.苦心励志时
3.仕途初显达
4.科试显奇才
5.洞察朝中事
6.弃官归故里
第二章 教育始办学
1.学堂任总理
2.南洋起风波
3.创办爱国社
4.“铮铮”革命者
5.光复到同盟
6.初圆柏林梦
7.莱比锡之“光”
8.吸收新思想
第三章 斑驳民国情
1.教育初任职
2.政局突动荡
3.继掌教育部
4.讨伐袁世凯
5.偕眷行欧洲
第四章 六年治北大
1.迎难进北大
2.开创新风气
3.大度用贤能
4.奇才聚北大
5.容纳新思想
6.营造新氛围
7.重视美育学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
1.裁用新体制
2.新旧起冲突
3.文化大联结
4.辞别北大
5.杭州养病时
6.坚决“不合作”
第六章 元老生激变
1.离开北大后
2.学院变政容
3.结盟保民权
4.循愿创中研
5.难中治中研
第七章 学界之泰斗
1.潜研红楼梦
2.草创伦理史
3.醉心研哲学
4.倾心民族学
第八章 君子存雅量
1.结识忘年交
2.品行皆可风
3.“学”“业”倚家人
4.厚德且笃行
第九章 孤灯绽金光
1.暮年之心境
2.无畏赴黄泉
展开全部

节选

**章青云显风华 1.盛衰磨其心 会稽和山阴这两座城,明清时均属绍兴府,绍兴府有八县,山阴、会稽两县署与府署同城,两座小城,隔河相望。而在民国时期,此府就荒废了,于是,这两座县城合二为一,变成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绍兴。 绍兴,极具特色和韵味的江南水乡。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曾说过,“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城的背面是杭州湾,南靠会稽山,塔影倒映,干岩竞秀,万壑争流,可谓景色怡人。 绍兴的文化积淀也甚是深厚,是享誉全国的文化古城。它在景色优美的同时,更是造就了很多优美的传说,养育了许多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等。 相传上古时代,帝王虞舜,曾亲临此地,巡守游憩,因此,这里至今还保留了一些地名:舜王山、舜山庙、巡守台、舜江等。相传大禹在治水之后,曾在茅山会同诸侯庆功,禹死后就把这座山改做了自己的墓地。于是,后人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就降生在浙江省山阴县城中笔飞弄故宅,家中世代经商。因此,相比之下,蔡先生的家庭在当时还算是不错的。祖父蔡嘉谟在当地早已经商,并育有7个孩子,长子蔡光普为蔡元培的父亲,是一个钱庄经理,其母为周氏。 蔡光普又名宝煜,字耀山,一向待人和善、友好,是慷慨之人,和朋友交往,宽松随和,他*为突出的特点是,“有货必应,欠者不忍索”,朋友们都称赞他:待人接物都恰到好处。然而,家人却常揶揄以“爱无差等”。 母亲周氏,精明而慈爱,却又不乏严厉,特别是对她的儿女的教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蔡元培,乳名阿培,家中的兄弟姐妹,一共7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两岁时,由奶娘陈氏抚育。同他的兄弟姐妹相比,小阿培生性平和,举止娴静。 一次,女佣带阿培兄弟下楼游玩,没想到女佣抱堂兄下楼之后恰逢他事,慌忙之中,竟然忘记了小阿培。让入意想不到的是,小阿培直直地端坐在楼口,等待女佣,淡定自若,很久之后才被家人发现。 蔡元培18岁以前,从未离开过家乡,因而这里占据他整个生命历程的三分之一还多,家乡的文化氛围之浓厚,使得蔡元培耳濡目染,这对其日后的成才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873年,小阿培正式进入自家延师开设的私塾,习字读书,年仅6岁,按照辈分的先后,给小阿培正式定学名为元培,家中唯一一个从事文学的六叔,给他取名为鹤卿。私塾老师是一位周姓先生,即元培的首任老师。那时候私塾的功课教授很有规矩:先生坐定,学生站在一旁,先生先读,学生随之听声模仿,*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起高声朗读。蔡元培就跟着他诵读《百家姓》《神童诗》等启蒙读物,然后就是四书五经了。 当然,除了读书之外,还有两种课:习字和对课。蔡元培曾回忆说:“习字,先用描红法,即购得红印范本,用墨笔描写。先由先生把住学生的手,依样描写,连笔画的先后也指示了。进一步摹写,是墨印的或先生写的范本,叫作影格,用纸蒙在上面,照样摹写,与现在用拷贝纸的样子相同,再进一步临写,是选取名人帖子,看熟了,在别纸仿写出来。” 对课,简单来说,就是由老师出一字,学生对出一字,字数逐渐增多,而且必须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仅词义相似,词性还要相近。诸如,天对地、山对水,桃红对柳绿等。等到四个字的对课已经合格,就可以学作五言诗了。这种对课游戏是作诗文的基本要求,其形式对应而又善于变化,聪慧的蔡元培甚是喜欢。 随后几年时间,他摒除世尘,专心读书,逐渐进入门径。读书入迷之时甚至可以一边嚼豆一边读书至忘我之状。 某日傍晚,蔡元培像往常一样在家中读书学习,家中突然失火,家人都惊骇不已,急呼其出家门,而他却因专注读书而浑然不知。 在蔡元培11岁那年,父亲蔡光普因病逝世。因蔡光普从不忍向入索欠债款,故而其去世后,家中并没有积蓄。家庭重担全由母亲周氏独自肩挑,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加之家中人口较多,渐入困顿,“世交中,有欲集款以赡其遗孤者,母亲周氏均不肯接受,亲力辞之”。 P1-3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