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实践

1星价 ¥34.7 (5.6折)
2星价¥34.7 定价¥6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4105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15410548 ; 978-7-5154-1054-8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新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思想史、经济制度史、宏观经济史、产业经济史、区域经济史、资源与生态环境史、财政史、金融史、对外经济关系史等。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自2001年成立以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研的布局,将经济史研究逐步拓展和深化。本书以“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为主题,收入相关论文27篇,从战略思想、经济政策、经济运行、实践调研四个角度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读者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领域的一些情况。

目录

前??言………………………………………………………………………(1)

**部分??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3)

建国以来毛泽东的惠农思想………………………………………………(10)

从“吃穿用计划”到“战备计划”??………………………………………(25)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西部开发思想与实践………………………(40)

邓小平三线建设思想研究…………………………………………………(59)

陈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形成……………………(68)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7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形成历程与重大发展……………………(89)

第二部分??经济政策

土地改革政策与“和平土改”问题评析…………………………………(10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有制问题的基本观点………………………………(116)

“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核心内涵??……………………(124)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决策演进…………………………………………(132)

稳中求进的步伐:中国金融渐进式改革…………………………………(148)

第三部分??经济运行

“疯狂”到“稳定”:从民众视角看北平解放前后的物价变动…………(157)

陈云探索、决策新中国化肥工业论析……………………………………(172)

宋平谈三线建设及工业布局………………………………………………(180)

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185)

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200)

第四部分??实践调研

历史与现实结合视角的三线建设评价……………………………………(213)

区域发展视野下三线建设的历史地位……………………………………(229)

让中国梦成真的一种实践探索……………………………………………(240)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与突破…………………………………(254)

以循环经济理念统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267)

自贸区前期设计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278)

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路径的国内外可比经验启示与思考…………………(287)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内生式发展机制的构建………………………(295)

发挥经济史在实践和理论创新中的启迪作用……………………………(305)

后??记………………………………………………………………………(310)


展开全部

节选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初期按历史时期设置研究室,安排研究人员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12月,本所对研究室进行调整,按照专业领域设置四个研究室,其中的第二研究室(经济史研究室),专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主要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有关经济思想史、经济制度史、宏观经济史、产业经济史、区域经济史、资源与生态环境史、财政史、金融史、对外经济关系史等编纂任务,围绕上述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开展专题研究,参加和组织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负责相关宣传、教育和事务性工作。当代中国研究所建立30年来,根据国史编研的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逐步拓展和深化。 **,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方法和构建书写体系。在编研《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工作启动时,明确从两个方面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这一研究对象。一方面,按照唯物史观要求,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出发,探讨制度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与这种关系对应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变迁。从经济史研究的基本问题出发,阐析并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书写的主线和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历程的主线,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的跨越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另一方面,在厘清国史、党史、经济各学科体系下经济史研究重点和视角异同的基础上,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中经济史研究的重点。国史与党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上,相同之处是都研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决策的实施及其绩效,不同之处是前者不仅把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活动纳入整个国家经济活动进行考察,还研究其他经济主体、社会各阶层、国家各区域的经济活动。国史研究与经济学研究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纳入研究对象,不同之处是前者较注重从国家行为视角研究,后者较注重从经济运行视角研究。基于以上认识,并跟随实践和学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体系中的经济史研究对象,是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为上限,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对应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为基本问题,以政治经济史为主,同时纳入社会经济史、国民经济史的因素及其研究视角,并有机统一起来,兼顾党史研究偏重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活动和人物的经济思想,兼顾经济学从经济效益和学理视角对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进行探讨。具体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体系中的经济史研究对象,以基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轨迹为主线,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国家的经济决策、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的经济方针、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运行与绩效等国家的经济生活。同时也纳入影响国家经济生活的因素,如国家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对外交往与合作及国际环境等。其中,还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研究国家的经济决策时,要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决策为重点,并研究国家经济决策同基层诉求、创新的互动,从而全面和深刻地反映国家经济决策成因、形成过程、实施、绩效等;二是以人为中心,避免把经济生活视为一个冷冰冰的资源分配的选择逻辑,而把经济生活还原成有情感、有道德的人创造财富的行为,以探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样才可能科学客观地再现和解读中国跨越发展奇迹的历史。同时,还提出了在研究书写上进行创新,即在注重梳理历史事件及其逻辑关系的同时,探索构建以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绩效互为演变条件的研究框架,努力做到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研究书写的具体框架是,国家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总体布局;为实现每个历史阶段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突出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完善,突出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每个历史阶段制度和政策下的经济运行,避免简单罗列统计数据,重点描述经济运行的阶段特征(包括经济总量增长波动、经济建设举措、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等)和经济发展的动因。此外,还应注重对每个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概括,并对每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进行评判和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试图通过这样的探索,构建国史学科体系下能够真实、全面、清晰再现经济发展历史的研究书写框架。 第二,围绕国史编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本所国史研究体系中的经济史研究,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扎实开展经济史专题研究,在发展战略思想、发展道路、制度、生产力、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城乡关系、区域、收入分配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发表了诸多论文、专著。二是,在经济史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以2013年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为契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进行全面系统书写,2016年这一成果出版。经修订和补充,2019年又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三是,承担国史编研任务。在国史研究序列的第二研究室,所开展的经济史研究要为国史编研服务,以便更好完成国史编研任务。在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经济史研究室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新中国70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十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小丛书》等编研任务,发挥了经济史研究在国史编研中的作用。在承担国史编研任务过程中,也促进了从整体史视角对经济史的研究,有利于形成与历史逻辑一致的研究成果。 第三,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在发挥国史年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促进经济史研究的同时,还基于学科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经济史学科平台建设。继本所副所长武力担任第四、五届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后,2012年起郑有贵担任第六、七届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从2011年起,本所经济史研究室与本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连年召开“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研究动态与前沿问题”研讨会。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所还发起于2014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2019年换届本所副所长武力担任会长、陈东林担任副会长、郑有贵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积极推进三线建设研究和学术交流。2019年,本所发起成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副所长武力担任主任、郑有贵担任副主任。2017年还发起创办了《产业与科技史研究》辑刊(武力主编、郑有贵副主编)。通过学术交流平台的构建,组织推动和引领经济史研究广泛深入展开。 第四,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服务现实的作用。为了做好经济史研究,也为了更好发挥历史研究的作用,本所发挥当代史研究可以把历史文献分析与国情调研结合起来的优势,积极开展国情调研,把实践调研与历史研究、历史经验的总结与促进现实发展结合起来。从2011年起,经济史研究室每年开展与经济史相关的国情调研。2012年对攀枝花三线建设的调研和2013年对六盘水三线建设的调研,分别获得当年本所的国情调研一等奖。2012年院国情调研项目《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攀枝花——基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丛书》。2016年所重点国情调研成果《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于2017年出版。把经济史研究与国情调研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典型调研,对经济发展道路探索、政策选择、政策实施机制和绩效等有了深切的体悟,增强了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促进了基于典型实践调研与历史文献分析结合的经济史研究的深化,也提升了发挥经济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能力。 以“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为主题,将本所部分经济史论文汇编成本书,并在此对本所的经济史研究进行粗略回顾,为本所建立30周年献礼。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郑有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法律、政策、发展规划的调研、草拟和专家咨询。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2002—2012)》首席研究员。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所著《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