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万千心理.父母-学步儿小组:精神分析发展的方法

万千心理.父母-学步儿小组:精神分析发展的方法

1星价 ¥37.4 (5.5折)
2星价¥37.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4299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18429912 ; 978-7-5184-2991-2

本书特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神分析学家只把重点放在生命的**年,他们认为对婴儿的理解是**位的。但是安娜·弗洛伊德和玛格丽特·马勒绘制出了将学步儿作为主体性根源的图景(虽然她们的模型不同,但在大多数方面是互补的)。现在,精神分析家已将学步儿期视为发展的关键期。本书深深扎根于精神分析的理解,提供了关于生命第二、第三年的既丰富又生动的当代理论和研究。 但本书*重要的贡献是,为治疗性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模型。它建立在前人的发展框架上,根植于对发展过程的清晰概念化。据此能够很容易识别停滞和偏差,并促进渐进性的发展。这个模型在方法上也有所创新,不仅从科学观察转向参与学步儿及其照顾者的幻想、焦虑和知识局限性的艺术,还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引入小组工作。此外,本书涉及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在不同文化中的小组工作,这为我们带来了更广泛的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有关如何进行父母—学步儿小组的精神分析工作。这些小组是早期干预的有效媒介,而早期干预所针对的关键时期对于处理亲密、自主、侵略、分离和性有关的核心情感议题至关重要。前来参加小组的家庭可能是受困于学步儿的典型行为(如消极情绪、发脾气、吃饭睡觉的斗争等)或更困难的困境(如残疾、贫困等),而通过参与小组工作,可以基于发展需要和精神分析的理解,获得专业的帮助。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1—6章)描述了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父母—学步儿小组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第2部分(7—13章)介绍了将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方法应用于有特殊需求和处在各种环境中的学步儿和家庭。第3部分(14—16章)总结了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三个父母—学步儿小组研究项目的成果。

目录

第1部分 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父母—学步儿小组

第1章 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父母—学步儿小组的历史背景以及使用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2章 正常学步儿发展:离开与返回

第3章 一种运行父母—学步儿小组的精神分析发展方法

第4章 游戏的作用

第5章 正常的困难和困难的正常:一个学步期儿童的观察文章

第6章 一个视力部分残疾的父亲和他具有先天性婴松软综合征的女儿们的关系


第2部分 安娜·弗洛伊德中心方法的改良和应用

第7章 差异和残疾:在一个特殊学步儿小组中的体验

第8章 在政府公租房开展学步儿小组:忽视、侵扰、强制迁移以及边界的重要性

第9章 在收容所针对无家可归的家庭组建学步儿小组:循序渐进的技术

第10章 向脆弱的父母和学步儿伸出双手:在伦敦南部的贫困地区建立学步儿小组

第11章 促进有特殊需要的学步儿和父母的整合:圣彼得堡的父母—学步儿小组

第12章 整合、分享与分离:介绍希腊的学步儿、学步儿小组的概念

第13章 寻求我们自己的道路:让在职父母参与秘鲁的学步儿小组


第3部分 研究与评估

导语

第14章 一项针对精神分析性父母—学步儿小组中父母体验的定性研究

第15章 想着我的学步儿:一个精神分析性的学步儿小组是否能够提升父母的省映功能?

第16章 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父母—学步儿小组的零食时间:对学步儿时期社交饮食的微观分析

第17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第6章 一个视力部分残疾的父亲和他具有先天性婴松软综合征的女儿们的关系 Inge-Martine Pretorius 和 Julie Wallace 本章描述了我们在前后4.5年的时间里,参加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父母—学步儿小组,并和其中一对姐妹以及她们的父亲一起进行的工作。露易丝和玛丽患有先天性肌张力减退症(即婴松软综合征);同时,她们的父亲作为主要照料者其视力是部分残疾的。 本章在审视这对姐妹的发展进程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和学步儿的自体意象有关的两点。首先,对学步儿而言,和其身体意象紧密关联的自我意象是个体自我感建立的核心(Greenacre, 1958)。其次,带着先天性躯体残疾出生的孩子在发展积极自我意象这一议题上面临着特定的挑战。研究已经表明,除了病理性状况的程度与疾病的预后等因素之外,实际上父母对待儿童残疾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Castelnuovo-Tedesco, 1981; Luiser, 1980)。我们的观察发现,这个父亲自身所患的残疾让他特别能共情自己的孩子并和她们保持调谐,而这对女儿们建立健全且稳固的自我意象也是有所帮助的。父亲和女儿们还利用学步儿小组容纳性的氛围进一步促进了上述进程的发生。在露易丝17—38个月的时候,父亲和她参加了比勒陀利乌斯的学步儿小组。随后,在玛丽11—30个月的时候,父亲也带玛丽来参加朱莉(Julie)的学步儿小组。 家庭背景 在露易丝出生之前,她的父母分别拥有自己的职业。露易丝的父亲患有退行性眼疾,并且病情有逐步恶化的趋势。在露易丝 5个月大的时候,父亲成了她的主要照料者,母亲则返回了工作岗位,恢复了全职工作的状态。露易丝和玛丽一生下来就患有良性的先天性婴松软综合征,表现为非进行性的肌肉虚弱(Berkow & Fletcher, 2002)。生来就患有这种综合征的婴儿,其肌张力和头部控制都较差,不过她们能在辅以物理治疗的情况下正常发展。在露易丝 28个月时出生的玛丽,其躯体症状要比姐姐好一些。 露易丝与父亲(比勒陀利乌斯) 露易丝是在17个月大的时候加入这个学步儿小组的。她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且充满活力的小女孩,她那种咿呀学语的状态也非常讨人喜欢。她能够通过挪动屁股的方式让自己在房间里快速移动,她也能够用发出声音和用手去指的方式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需求。偶尔,她也会大声尖叫,也许这是她表达因自己有限的运动能力而感到沮丧与挫败的一种方式。在进入小组的**天,父亲就表达了他对露易丝的婴松软综合征的态度。 他说:“露易丝会在她准备好的时候开始走路。逼着孩子去开始做这做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有自己的步调。”在一个父母评论露易丝展现出的“屁屁移动法”时,父亲回应道:“你也不想想,我在买鞋子上省下了多少钱啊!”(17个月) 这位父亲的预期很可能是,别人会对露易丝有不同的看法,其他人很可能就是一群缺乏耐心并且会催促自己女儿的人。他的那些言谈刚好也印证了他对露易丝的未来所持的乐观态度,以及他对其他人是否也如此乐观所感到的担心。他们夫妻俩似乎能够调整自己对露易丝的期待,以此来弱化他们可能因露易丝不能在其他孩子都已经能爬会走的年龄拥有这些能力而体验到的哀伤、羞耻与失望(Wikler in Lamb & Billings, 1997)。 父亲对自己这种相当与众不同的进行性障碍的体验,很可能让他能够更多地接纳露易丝的境况,并对她所患的这种终会好转的障碍充满信心。同时,这似乎也让他变得更为敏感:他不仅对其他人的态度敏感,对露易丝因身体原因所致的被动性和可能因此而带来的挫败感也很敏锐。比如,他能够意识到女儿坐在地上时所拥有的视野范围是有限的。他会不时地举起露易丝,让她看看站着的学步儿们在桌上做些什么。父亲还告诉我们,露易丝从很小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在6个月的时候就能够指着去要她想要的东西。他还说这孩子就像她妈妈一样,是个意志很强的人。似乎在他的眼里,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不过,单就这一点来说,露易丝确实超出了同龄的孩子。通过用手去指的方式来表明注意焦点的能力,往往是在幼儿9个月大的时候显现的(Bates, 1990; Bates et al., 1987; Edgcumbe, 1981)。 露易丝的语言能力发展也是超前的。父亲称,她在1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说话了。在进入小组的时候(17个月),她已经能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挫败感了。父亲习惯在和女儿一起玩的时候用言语描述她们的动作,或是对情感进行言语化(比如当有孩子在小组里哭的时候)。这可能也促进了露易丝理解和谈论情绪感受的能力(Brown & Dunn, 1991)。有一次露易丝曾跟我说:“家里闹哄哄的,一片混乱* ”,这表明她已经掌握了一些复杂的词汇。不过,和多数学习说话的孩子不同的一点在于,她不会创造出一些孩子气的词语;她说话的方式更像是一种模仿。在感到兴奋的时候,她的语速会变得很快,除了父亲之外,几乎没人能理解她究竟在说什么。她还会在感到兴奋或不安的时候摆动自己的双臂。实际上,由于她对自己身体其他部分的控制是很糟糕的,摆动双臂似乎成了能让她释放躯体能量的唯一方式。从过早发育的用手去指的能力和言语能力中不难看出,露易丝的自我和心理理论的发展是超前的,而这也许是对她运动能力受限的一种补偿(A. Freud, 1952)。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愿意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体验以及去共情其他父母,这两点使他成了小组的一个核心成员。他时常来找我讨论有关露易丝发展的问题,并会对我们的交谈表示感谢。看上去,他能够利用我和这个小组来增强他在养育女儿这个问题上的信心,并让自己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挫败感(比如他发现自己过去所热爱的阅读一事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和令人疲惫了)。 共情 在进入小组的时候,露易丝也开始接受规律的物理治疗,以此来促进她的肌肉控制能力。此后不久,她的尖叫就消失了。在小组里,父女俩展现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对彼此的觉察。 父亲安顿露易丝在地上坐好后,给她滚过来了一些彩球。她一边抓住这些球,一边念出它们的颜色。集齐所有的球之后,她就把这些球滚回父亲身边。其中有几个球滚到了蹦床的下面,那是一个超出父亲视野范围的地方。这个时候,露易丝会一边指着球,一边大声叫出球的颜色,“黄色,在那儿,在那儿。”(21个月) 露易丝似乎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察到了父亲眼神不太好这个状况。即便她不能自己把这些球给捡回来,她也会帮父亲去找这些球。相对地,父亲对于她在控制自己身体方面的尝试也很敏锐。 父亲推着坐在木制小火车上的露易丝在花园里游荡。当她准备要下车的时候,父亲想要过去帮把手。这时候,她对父亲说:“爸爸,不要,露易丝要自己来弄。”父亲回应她说:“你想要自己下来,那好,来吧!”露易丝犹豫了一下后,将身体前倾,然后把自己的双手放在了草坪上。经过了一番努力后,她将自己的屁股挪到了地上。父亲对她这个成功的尝试露出了骄傲的微笑。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露易丝溜出了父亲的视野范围。当父亲找到她并试图靠近的时候,她说:“爸爸,不要。”父亲回应说:“爸爸必须时不时地看你一眼。”说完后他就走开了。(23个月) 露易丝变得越发坚定且自信。在赢得自己的主体性这件事上,她似乎表现得很坚决。尽管在父亲走近的时候,她并没办法让自己挪个窝儿,但她能够用清晰的言语要求父亲离开。同时,父亲也给她留出了空间,让她自己去尝试,去犯错。而这种空间的存在也让露易丝知道,在父亲的眼中自己是有能力的。父亲没有对露易丝自己从火车头上爬下来的尝试做出任何不必要的干预。这件事发生后,父亲详述了被出于好意但却没有征求他意愿的“好心人”扶着过马路时的那种烦扰。他体验到的这种自主性被无视的经历让他特别能够尊重露易丝为获得独立所做出的尝试。相应地,露易丝也表现出了一种对他人超乎寻常的理解能力,并能共情他人。 露易丝看到了爱丽丝的生日气球后,一边要求父亲拿一个系在自己的手腕上,一边说:“露易丝要带着气球到处走走。”父亲向她解释,这些气球是爱丽丝的,如果她想拿气球,必须先征求爱丽丝的许可。露易丝对着这些气球看了一会儿后念叨了几句“爱丽丝的气球,爱丽丝的气球”,然后就走开了。(26个月) 对一个孩子而言,表达共情的前提条件是,他或她在能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可以被他人体验的客体的同时,还能够对客体化的他人的主观状态进行想象(Stern, 1985)。尽管露易丝需要依赖他人的阶段要比其他孩子长,但她似乎对其他人在感受和想法上是独立的这一点有着清晰的理解。而这与父亲细心的解释,可能还包括她对自身弱点的觉察,是密不可分的。 对运动的需求 驱动露易丝去玩的力量似乎不是好奇,而是她自己对于运动的需求。她特别喜欢来回推小汽车或是推小型儿童自行车。对她而言,这些玩具似乎能带来一种控制感和掌控感,以及她暂时还不能在自己的身体里感觉到的一种活动性。她喜欢和父亲或其他成年人玩来回滚球的游戏,但她不太倾向于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尽管她确实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但我发现和她一起玩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她能够忍受平行游戏,但当我试着和她进行一些互动游戏的时候,露易丝会展现出相当的控制,并迅速背过脸去。 在露易丝22个月的时候,她开始试着让自己站起来。一个月后,她**次能够在抓着父亲的手的情况下,从花园的入口走到学步儿小屋这里。在那一刻,真的很难分清究竟是谁脸上的骄傲更为浓烈!其他父母(和学生)都对她的这一成就表示了祝贺。露易丝在2岁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人生中**双真正的鞋子。 父亲认为露易丝在学会走路后,能更多地在行动上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爱意了—她会时不时地走到父亲身边求一个抱抱。似乎在身体无法离开父亲的时候,她是不会去寻求亲近的。但是,当她有能力离开时,她会定期回到父亲身边寻求情感补给;而这正是早期练习阶段(或“练习期”)的典型行为(一般在7—10个月的婴儿身上出现)(Mahler, Pine & Bergman, 1975)。 在露易丝2岁的时候,她表现出了一种不亦乐乎的状态—一种在“完全练习亚阶段(practicing proper subphase)”的学步儿身上(多在10—18个月大的幼儿身上出现)很典型的状态。她因自己新获得的运动能力而表现出的高兴与骄傲具有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无论天气状况如何,她都想到户外去玩!在那个阶段,露易丝*喜欢做的就是把一个洋娃娃放在婴儿车里,然后在学步儿小屋周围推着婴儿车玩。婴儿车在她练习走路和跑步的时候给她提供了一些支持。或许,露易丝把自己当成了那个动不了的洋娃娃。通过游戏,她将这种动不了的被动状态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状态(A. Freud, 1936)。露易丝也开始佩戴一些漂亮的、带有蝴蝶或花朵图案的发夹了。她也能够听取并接纳我们的赞赏,表明她开始对自己女性的身体与外表感到愈发的骄傲。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玛丽·扎菲里乌·伍兹(Marie Zaphiriou Woods) 儿童和成人精神分析师,英国心理治疗基金会的培训治疗师,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和精神分析研究所的精神分析学者,安娜·弗洛伊德中心育幼园的精神分析顾问。 英奇-马丁·比勒陀利乌斯(Inge-Martine Pretorius) 英国伦敦安娜·弗洛依德儿童与家庭国家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安娜·弗洛伊德中心幼儿小组负责人,英国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父母和幼儿服务的负责人,伦敦大学学院和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临床讲师。 主译者简介 王 觅 澳门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职能主管。注册督导师D19-100。 审校者简介 王 倩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中国年卷》(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China Annual)主编,《中国精神分析与心理 治疗》(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杂志副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合基地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