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773764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47737644 ; 978-7-5477-3764-4
本书特色
相信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
明明是关系亲密的父母子女,为什么对话却如此困难?
明明做好了正面沟通的准备,为什么还是回到对抗冲突的模式?
……
在多年的教育咨询过程中,本书作者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话并不是表达单纯的对抗或挑战,他们更想传达的是自己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意愿。但面对情绪化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选择对抗或忍耐,放弃了正面对话的机会,从而错失了解孩子内心的时机。
本书既剖析了情绪沟通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不同的生活场景来说明如何克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障碍;既有从时间、场所、语气等角度讲解有效沟通的关键要素,又有从外貌和偏见、钱和幸福、法律和原则等具体问题的对话分析,更有针对各种问题孩子的对话法,让家长通过对话来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一旦孩子的想法被接纳、被理解,他们的问题行为往往会自然消失,与父母的关系也会逐渐步入正轨。
内容简介
相信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关系亲密的父母子女,为什么对话却如此困难?明明做好了正面沟通的准备,为什么还是回到对抗冲突的模式?……在多年的教育咨询过程中,本书作者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话并不是表达单纯的对抗或挑战,他们更想传达的是自己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意愿。但面对情绪化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选择对抗或忍耐,放弃了正面对话的机会,从而错失了解孩子内心的时机。本书既剖析了情绪沟通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不同的生活场景来说明如何克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障碍;既有从时间、场所、语气等角度讲解有效沟通的关键要素,又有从外貌和偏见、钱和幸福、法律和原则等具体问题的对话分析,更有针对各种问题孩子的对话法,让家长通过对话来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一旦孩子的想法被接纳、被理解,他们的问题行为往往会自然消失,与父母的关系也会逐渐步入正轨。
前言
前言 引发问题的对话 VS 解决问题的对话
青春期孩子*期盼的对话是能够了解他们内心的对话,他们希望和懂他们的人对话。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期望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责难,期望家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心灵对话。这不仅是青春期孩子的期望,应该是所有人的期望。
可是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孩子某一点做得不合心意,父母就会冷嘲热讽,语气冷冰冰的。
“你这家伙除了玩游戏,还会什么!”
话语里全是责备:“你为什么不去做?”“你怎么做不了?”这样的父母无法与孩子交流的原因全在他们自己。
他们与孩子说着说着就发火,甚至认为孩子是故意惹自己生气,对于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怒火冲天。
“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我做错什么了?我正在吃比萨。”
“你这个孩子怎么竟拣着长肉的东西吃。”
或者:
“怎么又玩游戏?”
“作业全都做完了,玩一会儿。”
“作业做完学习就结束了吗?学习难道只是做作业吗?难怪学习成绩不怎么样。”
就这样,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变成了争吵。
看到孩子吃比萨,父母会联想到10 年后他长成一个整天躺在家里一动不动的大胖子。看到孩子做完作业就玩,父母会联想到10 年后他必定落后于他人。
于是,但凡看到孩子的行为不合心意,父母就会挖苦讽刺,他们从来没想过要耐心地跟孩子聊聊。看到孩子犯错,父母二话不说就发火,完完全全伤害了与孩子的感情,丧失了对话的目的。
千万不要忘记与孩子对话的目的——激励孩子,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回归平静;向孩子传达只要需要,父母随时都能给予帮助,父母非常关心他,希望他能时刻与父母分享情绪和想法。
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对于父母来说,自己是*珍贵的,而且任何事情都不会妨碍自己与父母的对话的话,不论交谈的内容是什么,都是一次成功的对话。
目录
你的每句话都在雕刻着孩子 / 003
你能读懂孩子话中隐藏的情绪吗? / 006
对话的力量 / 009
用问句教会孩子精准表达 / 011
当孩子问“为什么只有我不行”的时候 / 014
对话是一起寻求答案但未必有答案的过程 / 017
父母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 / 019
第二章 盲目自信的父母,问题重重的孩子
父母总用自己的剧本解读孩子 / 023
盲目自信的父母 / 027
不关注孩子的内心,只提供解决方案 / 032
“我是对的,孩子都是错的”/ 036
期待、失望、更大的怒气 / 040
怀疑孩子,完全不相信孩子的话 / 044
父母言行不一 / 048
所有对话都逃脱不了“成绩”/ 51
不要总是触碰“禁区”/ 54
第三章 开启心灵的对话,该如何进行?
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是对话的开始 / 59
“可以帮帮爸爸/妈妈吗?”开启请求式对话模式 / 062
向孩子讲述自己的青春岁月 / 064
说说你一想起来就内心温暖的记忆 / 067
讲重点,不要东拉西扯 / 070
用肯定的话培养孩子的自尊 / 073
第四章 有效沟通的九大要素
时间 什么时间该说和不该说的话 / 081
地点 走出家门,变换一下对话氛围 / 084
语气 不要带着情绪和判断 / 086
责备 简短地说出需要改正的内容,禁用“每次”“总是”/ 088
提问 能促成长篇对话的问题 / 092
反问 向孩子表达你倾听的意愿并认同他的想法 / 096
称赞 时时变换称赞的内容 / 099
助兴 让孩子滔滔不绝的12句台词 / 101
沉默 沉默的“妙用”/ 103
第五章 周末一小时对话法
利用周末一小时来洞察孩子的想法 / 109
外貌等同于竞争力吗? / 114
有多少钱才算幸福? / 118
大家都作弊,我也要作弊吗? / 123
父母有义务满足孩子所需要的一切吗? / 127
如何纠正孩子的说话语气? / 131
为什么要学习? / 135
长大之后想做什么? / 139
被孤立仅仅是自己的问题吗? / 143
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 146
第六章 针对各种问题孩子的对话法
总跟兄弟姐妹争吵的孩子 / 153
经常说谎的孩子 / 156
没有梦想的孩子 / 160
拒不认错的孩子 / 162
总是烦躁的孩子 / 164
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的孩子 / 167
有暴力行为或讲粗话的孩子 / 170
拒绝对话的孩子 / 174
突然宣布要退学的孩子 / 177
附 录 青春期对话实例三则
案例1 打开孩子自卑与叛逆的心结 / 183
案例2 用 3 小时的谈话打开孩子的心扉 / 188
案例3 抚慰孩子的厌世心理 / 193
结 语 请在孩子的内心播下对话的种子 / 199
节选
**章 孩子会长成父母描述的样子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犹如孩子人生建筑的地基。孩子把父母说的话当作支柱,在上面建造一座名为“我”的建筑物。在面对人生重大危机时,他们能够想起的不是数学公式、科学法则,也不是英语文章、优美的诗句,而是父母每天所说的朴实话语。
你的每句话都在雕刻着孩子
“我是谁?”
“我能做好什么?”
“我属于哪里?”
“我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问题会越来越多,他们主要探求的问题就是“自我”,每个瞬间都会有无数关于自我的问题迸发出来。
有问题但是得不到答案,孩子即便是问周围的人,答案也各不相同。他们问家人“我是谁”时,家人必定回答是家族一员;而向老师抛出这个问题时,老师只会说是某年级某班的某某某,还会加上“你哪科比较好、哪科比较差”这样的评语。
问朋友的话会更加混乱。朋友的回答往往如下:“你像四次元里的人”“你很善良”“你太帅了”“你没礼貌”“你是我朋友”“你是没有义气的家伙”“你学习不错”“你没有存在感”“你就是个爱拍马屁的家伙”“你会玩游戏”“你足球踢得很棒”……无论是社会,还是大众,都称青春期的孩子为“完全无概念的一代”。
从父母那里经常听到的话
在探究“我是谁”的过程中,青春期孩子所接受的*大影响力来自哪里呢?那就是父母的话语。因为父母是每时每刻都在自己耳边说话的人,父母说的话再令自己讨厌也得去听,久而久之,他们的话会不自觉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形成孩子的思考方式,特别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话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
“你从小就是个善良的孩子,不论走到哪里都爱看书,有时听到你没声音,回头一看发现你又在看书。”
经常听这种话的孩子形成的自画像就是“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相反,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从小就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 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尽全力。
令我们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会努力抓住孩子的缺点、不足,忽视孩子的优点、长处。因为他们觉得那些对的事情都是孩子理所当然要会的,不需要格外称赞。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你的画心情都会特别好,会不自觉地笑出来。”
“听了你的话,我心里特别温暖,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
“看到你写的文字,我心里觉得特别舒服,特别想跟你聊聊,难过的时候不要忍着。我还想起了好多以前的事情。”
你曾经试着这样称赞过你的孩子吗?你是否试着去观察孩子的特别之处并大加赞赏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这些特别之处并不是在某项比赛或者考试中表现出色,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某些语言、表情、想法、表现,等等。称赞孩子的特别之处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些称赞慢慢长大成人的。
父母的评价,犹如孩子人生的地基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犹如人生建筑的地基。孩子把父母说的话当作支柱,在上面建造一座名为“我”的建筑物。
孩子常常会对自己产生疑问:“我是谁?”“我能做好什么?”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如果父母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说“做这个、做那个” 或者“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的话会怎么样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孩子的特长视而不见会如何呢?就像劣质的支架上建造起来的摇摇晃晃的建筑物一样,孩子对自我的认定是软弱的、消极的。生活中, 在面对人生重大危机时,孩子能够想起的不是数学公式、科学法则,也不是英语文章、优美的诗句,而是父母每天所说的朴实话语。父母的话可以挽救孩子,也可以杀死孩子。
“打起精神来,不要垂头丧气!”
有个5 岁的小姑娘,因为事故下半身瘫痪,可*终,她在父母的鼓励下考入了韩国一流大学——首尔大学的法学院。她父母常常在她面前说的话就是“打起精神来,不要垂头丧气”。因为身体残疾而被学院拒之门外时,因为身体残疾而被其他人同情、嘲笑时,因为身体残疾而将自己封闭起来时,都是父母的话挽救了女孩,而非那些“要有雄心壮志”的话。
请父母们务必记住:父母的每句话都在不断地雕刻着自己的孩子, “你长大后要成为这样的人”,父母美好的期望就像凿子一样,把孩子雕刻得更加美丽。
你能读懂孩子话中隐藏的情绪吗?
在房间里到处翻找的银儿突然大喊起来:
“妈,看到我的T 恤了吗?我明明放在这里的,怎么没有了。”
“你放在哪里就在哪,难不成衣服长腿了?”
“没有啊,你不能帮帮我吗?”
“你*近怎么了?找件衣服都不耐烦。”
“我什么时候烦躁了?连件能穿的衣服都没有。”
“没有衣服?你衣柜里挂得满满的是什么?”
“谁没有衣服呀,我是说没有能穿的衣服。你出门的时候不也总抱怨没有一件能穿的衣服嘛!”
一进入青春期,那个乖巧温顺的孩子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稍不顺心就会烦躁,有时还夹杂一些脏话。
像银儿这样因为衣服而烦躁不已的情况越来越多,这说明青春期的孩子对外形相当关注。“谁没有衣服呀,我是说没有能穿的衣服。”银儿的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可是现在的衣服没有一件合心意,我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出现这个行为是有原因的,要么是有了自己喜欢的异性,要么是身边的朋友可以自己选择衣服类型。总的来说,银儿的生活发生了某些变化。
一提到修学旅行,启俊就脸色大变。
“妈妈,我可以不去修学旅行吗?”
“不去修学旅行?为什么?哪里不舒服吗?”
“没有不舒服,我讨厌去修学旅行,讨厌换地方睡觉,想在家把积压的作业做完好好休息一下。修学旅行回来更累了。”
“真是奇怪呀。你是说要放弃修学旅行在家学习吗?”
“不都是学习吗?为什么非要去修学旅行?在家学习不更好吗,还省钱。”
“钱的问题不用你操心。你是不是被孤立了?”
“绝对不是。妈妈,你看不出我很烦躁吗?难道我在妈妈面前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吗?”
一般来说,修学旅行和春游、秋游都是学生们翘首以盼的事情。不去修学旅行意味着什么呢?
肯定是同学关系没有处理好。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处理不好同学关系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所以启俊编造了一个想要休息的理由。
读懂孩子话语里隐藏的意思
不想参加修学旅行、春游、秋游,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常见的理由就是没有玩到一起的朋友,担心在大巴上没有同学挨着坐,也担心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与其各种担心,还不如不去的好。
如果在学校里被同学孤立或者欺负,孩子肯定非常惧怕跟同学们一起过夜。因为被同学欺负时,没有任何人会站出来帮助自己。
当然,部分学生不喜欢修学旅行是因为惧怕离开家,离开了妈妈的帮助,起床、洗澡、换衣服等日常生活都觉得很茫然。
就启俊来说,他想告诉妈妈他在处理同学关系中遇到了难题,可是妈妈完全没有领会。启俊的妈妈应该这样说:
“启俊呀,虽然妈妈听你说过不想去修学旅行,但是你从来没说过没有朋友啊。”
虽然启俊与妈妈的沟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我还是要重申一下与青春期孩子对话的重要性。
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就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将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 他们会用巧妙的语言来试探父母的想法和心思。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弄懂孩子话语内隐藏的意思。要想读懂孩子细密的内心,平时一定要多跟孩子聊天,创造平和的氛围,让孩子无所顾忌地说话。
如果猜不透孩子真实的想法,父母与孩子之间聊多久都无济于事。哪怕只是简短的话语,也请努力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意图。
对话的力量
当发现孩子总犯同一个错误时,无论哪种类型的妈妈,都会有“我的孩子没救了”的想法,必须要采取补救措施。性子急的父母会立马去找咨询机构或者咨询师咨询,希望孩子的问题可以立即得到解决。
“妈妈问你时你说句话吧。你怎么可以一句都不回应?”
“坐的时候有个坐相。你有什么事吗,干吗总是抖腿?”
“不要把脖子弄得咯吱咯吱响,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都说了多少遍了,你能改了吗?”
“把音量调低点儿。你听的什么音乐呀,歌词都含糊不清。听着这样的歌能学习吗?你能学进去吗?”
对于妈妈来说,青春期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需要改造的。
“为什么改不了?下定决心就能改得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孩子会觉得这些行为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机器人,如果非要把他们比作机器人,那他们就是控制器失灵的机器人。父母不论输入什么指令,都无法转换成指令符号输入他们的大脑。就算他们的大脑读懂了指令,他们的身体也像潜到海底两万里一样,进入麻痹状态。
看到孩子种种不可思议的行为,家长已经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了。但只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想法,自然就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读懂孩子的想法,他们的行为会发生变化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行为、话语都有一定的模式,而*容易找出这些模式的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只要多留意、关心一下孩子,或许一时搞不懂他那样做的理由,但一定能预见某种情况下孩子会出现的行为。然后, 再借助与孩子的对话来帮助孩子矫正问题行为。
“据妈妈观察,你作业特别多或临近考试时会非常烦躁,一点儿小事也会发脾气,无法安心学习,不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是到处找吃的。你自己觉察到了吗?”
“你想要的东西没买,或者你想做的事没做成时,你有发脾气、大喊大叫的倾向吗?别人说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甚至会摔椅子或其他物品来威胁妈妈。你是单纯想发火呢,还是想通过这些行为来获取你想要的东西呢?”
当然,青春期孩子会回避自己曾经的问题行为,就算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愿意在父母面前承认错误。如果能正正当当认错的话,当初就不会出现问题行为了。
言先于行,而言又依附于思,所以,想法决定语言,而语言又会产生行为。要想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首先要了解诱发行为的想法,这就需要对话。通过对话来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一旦改变了孩子的想法, 问题行为就自然而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了。
当孩子问“为什么只有我不行”的时候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一句“不行”就可以控制孩子,孩子就会乖乖照做。可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会刨根问底:“为什么只有我不行?”“为什么只有咱们家不行?”父母觉得孩子明明知道原因,还用这种反抗的语气来质问,会大为不悦,也认为孩子在挑战自己。
于是,大部分父母都是这样回答的:
“不行就是不行,上次就不行,难道再做一次就行了?你明明知道, 为什么总说同样的话?”
事实上,回答孩子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人生价值和先后排位的重要机会。
“现在我们班只有我没有智能手机了,咱们家也没有电视,现在连幼儿园的小孩都有智能手机。”
“7 点必须回家,这像话吗?放了学跟朋友一起溜达回来就7 点了, 其他什么事儿都没法做。”
“bb 霜是**品,看看我那些朋友们,谁不是眼影、睫毛膏、唇彩、粉饼样样都有。”
“为什么只有我不行”,从智能手机、回家时间、化妆到抽烟喝酒, 孩子的质问五花八门。“是的,虽然其他人都那么做,但是这不能说明你就得那样做。”这样的回答就证明父母们不允许孩子那样做。
如何让孩子由“为什么只有我不行”的质问转变为“我没关系”的自我鼓励呢?父母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禁止,孩子就能乖乖照办吗?
父母用积极的回答来教育孩子
“为什么只有我不行?”每每遇到孩子质问,父母都会烦躁不已。不过,这个时候,良好的对话、积极地说明理由才是*好的办法。尝试之后父母们就会发现纠正叛逆的孩子并非不可能。
“你说得对,妈妈知道有些幼儿园的小孩也拿着智能手机。现在韩国小学生用智能手机的数量比英国的商务人士还多,这样的新闻我也看过了。但是,什么内容可以看,什么内容不可以看,你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判断力。智能手机很容易让人陷进去,爸妈不想到时候跟在你屁股后面天天念叨不可以玩手机,我们觉得现在这样更好。你想想,没有电视, 我们晚上可以早睡1-2 个小时,可以听听音乐、聊聊天,看看书……咱们全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多了。知道你想要智能手机,不过在高考结束之前还是忍耐一下吧。”
“不要认为7 点必须回家很无理,如果不规定一个时间,你能自觉回来吗?当然,7 点之前你跟朋友玩,妈妈决不干涉。”
“十来岁的孩子光用清水洗洗脸就很漂亮了,你这个年龄正是*好的时候,再过几年,就算讨厌化妆也不得不化。现在你觉得涂上眼影更漂亮,可其他人却不那么认为。别的孩子都那么做,你也要跟着做,时间长了,你会没了自己的主见,只会人云亦云。你讨厌爸妈拿你跟别的孩子比较,那你为什么非要跟别人一样呢?”
孩子会接受父母的意见,打消“为什么只有我不行”的念头,可是, 突然有一天孩子又问“为什么只有我不行”的时候,父母要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有必要跟孩子交流一下:“之前都说过不行了,要想让我们答应也行,说说你的理由。”因为孩子重新提起,肯定是他的想法有了变化,或者发生了某些事情。
作者简介
姜琴珠,两个孩子的妈妈,青少年问题咨询师,《青春期孩子的纸条》杂志策划人。年轻时期,曾作为中学、高中的国语老师,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每年会收到4000多封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信件,在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也慢慢成长为很好的咨询师。作者认为,要想让孩子健康度过青春期,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对话”。用“对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其他方法也无法解决。出于这个原因,作者出版了这本书,以此来帮助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困难的父母们。著有《青春期成长的孩子和青春期脱轨的孩子》、《让压力飞走》等。潘晓君,韩国语专业硕士,翻译的图书作品有《熊津数学图画书》《魔幻城堡》《时间庭院》《做事就要出成果》《1cm的美好》《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三星教你做世界品质员工》《女人心里那点事儿》等。
-
故事药丸
¥59.8¥75.0 -
教育十讲: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
¥10.8¥36.0 -
正面管教-修订版
¥24.7¥38.0 -
孩子与学校
¥15.0¥30.0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8.0¥38.0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7.4¥35.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0.9¥42.0 -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26.0¥52.0 -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14.9¥55.0 -
致父亲
¥20.4¥68.0 -
看见孩子 洞察、共情与联结
¥38.4¥59.0 -
学习没有那么难(全3册)
¥28.5¥89.0 -
可怕的2岁,麻烦的3岁
¥14.6¥42.8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
¥18.5¥50.0 -
养育男孩(典藏版)
¥15.1¥39.8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18.5¥45.0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20.6¥42.0 -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20.3¥38.0 -
自驱型成长
¥17.2¥35.0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2021版
¥12.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