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保尔文学创作研究

奈保尔文学创作研究

1星价 ¥49.4 (7.6折)
2星价¥49.4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50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3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20305020 ; 978-7-5203-0502-0

内容简介

奈保尔作为印度裔英国作家,曾获布克奖、毛姆奖、诺贝尔文学奖等,出生于拉丁美洲殖民地的边缘身份对他进入英国文学的主流地位造成种种障碍。本书从常人与作家、历史与文学、社会与自我等方面论述奈保尔的文学创作。与靠前外已有的有关奈保尔的研究著作相比,本书侧重于对奈保尔与印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了作者独到的学术眼光。

目录

前言
**章 从常人到作家
一 作家的梦想:父子之间
二 从常人到作家:《米格尔大街》的创作
三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文学形象与生活原型
四 自我:世界与文化的综合产物

第二章 作家与常人
一 现实的磨难与作家的梦想
二 纯真与冷漠:从拉蒙的故事说起
三 奈保尔的德行与“picong”习气
四 作家与常人

第三章 历史与文学:黄金国的失落
一 黄金国的传说:从印度到特立尼达
二 特立尼达:奈保尔文学创作的“黄金国”
三 《黄金国的失落》
四 历史与文学

第四章 性爱、种族与自我
一 《浮生》的自我与性启蒙
二 《世界如斯》中的奈保尔
三 性爱与性虐
四 《游击队员》中的性暴力与性政治
五 《河湾》:性政治与性自我

第五章 两个世界之间:革命的问题
一 革命:从历史到现实
二 迈克尔·X
三 庇隆与蒙博托
四 革命:从非洲到印度
五 两个世界杂交而生的“魔种”

第六章 谁是敌人
一 早期小说中的“敌人”
二 谁是敌人
三 自由与敌人
四 我们人人都是游击队员

第七章 “印度三部曲”:甘地、种姓制与印度社会的变迁
一 印度的种姓制和甘地的相关看法
二 奈保尔对甘地的矛盾看法
三 甘地主义的精神力量
四 种姓制与印度现代社会分工问题
五 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八章 片面与深刻:旅行创作
一 《中途:西印度及南美洲五种法国和荷兰社会之印象》
二 印度文明与创伤的自我
三 《在信徒的国度:伊斯兰世界之旅》
四 变化的观念与旅行创作风格的转变
……

第九章 《世间之路》与文学之道
第十章 奈保尔与印度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奈保尔文学创作研究》:  历史都是发生在过去年代的人物和事件了,在奈保尔看来,正像我们无法将历史真正还原于当时当地的情景之中,特立尼达的历史也无法复活于海洋、岛屿或是其他的山川景物和场景之中。历史的真实性更多地表现为,使人感受到事件或人物对当下社会和人所造成的不可磨灭的影响,换句话说,历史虽然都是过去年代的事情了,但其意义与价值的产生却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的真实性并不在于还原过去的本来面貌,而在于对现实的启迪。历史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不停地活动着,是每个人根据自我的理解而对过去事件和人物做出的判断和解释,它看似针对着过去,实际上却发生在当下。  从这种意义上说,历史和文学实际上都是对人或事的阐释,只是因为角度的不同,其中表现出来的旨趣也是不同的。历史更多地表现为记事,要求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文学更多地表现为写人,考察的是人的心理、性格和精神状态。当然,人与事常常是不可分离的,历史与文学之间,也并不是单纯的真实与虚构、纪实与想象的问题,对于特立尼达这样一个“黄金国”来说,情形尤其如此。殖民的故事与新大陆、新世界的历史彼此交织在一起,黄金国的寻找本身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新大陆的意外发现却赋予了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以现实的意义——海上探险演化成了殖民征服。正是殖民征服使特立尼达奇怪地与印度结合在一起。特立尼达群岛虽然不是真实的印度,但它却阴差阳错地被称为西印度群岛,而现实中的印度也相应地变成了“东印度”,随着殖民主义的发展,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帝国主义列强在特立尼达和印度分别建立贸易公司时,都习惯地被命名为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西方的殖民活动使世界连成了一体,东方和西方之间,原来只是一种神话或想象性的联系,而在殖民活动中它却变成了现实的联系:新世界打破了东西方之间固有的平衡,注定要带来一种新型的人类关系,但这种新型的关系却在殖民主义中沦为了奴隶劳工制。  奴隶制原本是人类早期社会的产物,但高度文明的欧洲人却使它在现代世界中重新复活了,并使之变成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暴力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欧洲人的海上探险和商业贸易,新世界的历史一方面是罗曼史,另一方面又是血腥的征服史;而从文学的角度也可以说,新世界一方面是如同伊甸园一般美妙的奇情异想,另一方面又是如同地狱一般可怕的深渊,令人不由自主地向下堕落。在奈保尔看来,哥伦布、罗利等历史人物或说是个体“英雄”,多是受到某种诱惑、并在某些事件的推动下而不自觉地参与到历史之中,又因为他们的事迹都近乎传奇,犹如发生在梦幻的世界,因此,历史与这些人物结合在一起时,常常变成了新世界的童话故事。而实际上,无论是奴隶制的产生还是奴隶制的废除等问题,在奈保尔看来,都不是简单的善恶问题,历史并不像教科书那样以简化的方式使一切问题得以纯化或净化;历史看似表现为真实的记录,但实际上任何记录都不可能是全面的,因此,历史也就不可能是真实的。历史是一种善与恶交织在一起的含混形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更多失落的东西常常是美好,更多承袭下来的常常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恐怖和残忍。  《黄金国的失落》表面上遵循着真实的记录,同时它又超越了历史;而奈保尔虚构的故事,也以档案或历史记录的形式出现,从而使虚构也具有了历史或档案的性质。小说或说是故事与历史之间并不是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而是不同角度的叙事的融合,历史与小说在奈保尔笔下合成了一体,奈保尔以此向读者揭示出“黄金国”的真实面貌。“历史学家与小说家都维系于档案或记录,无论是**手或第二手甚至是创造性的记录,他们都在寻求真实性,哪怕这种真实是一种幻觉。因此,在小说创作中,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1也无论是真实或非真实的事件,它们都会被扩展,或者以某种阐释使其意义显现出来。……正是基于历史档案或记录并对其进行复制或改造,使奈保尔成了一个作家。”  在《寻找中心》《抵达之谜》《作家看人》和《读书与写作》等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中,奈保尔反复讲述了他早年的作家梦和奋斗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历史)与小说(虚构)之间的关系存极为着迷。通过档案资料,通过历史与文学之关系的深入思考,通过《黄金国的失落》的创作,奈保尔对特立尼达有了新的发现,对自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奈保尔创作《黄金国的失落》的里里外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围绕着在特立尼达的旅行而创作的这部作品,不仅是奈保尔对历史的重写,而且也是他对自我的重新塑造。  ……

作者简介

  石海军,男,1962年生,河南济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印度文学、南亚文学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兴趣是奈保尔的文学创作。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南亚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20世纪印度文学史》《印度文学大花园》《后殖民:印英文学之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