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罚的历史
读者评分
5分

刑罚的历史

1星价 ¥26.1 (5.8折)
2星价¥26.1 定价¥45.0
商品评论(8条)
ztw***(三星用户)

罗翔老师对于刑罚历史的理解阐述

2023-11-22 12:30:20
0 0
***(二星用户)

这本里面真是各式各样的酷刑,胆子小的慎重(╥_╥)。不过讲的很好,从各种酷刑的逐渐消失、刑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人性的发展,挺好的。就是可读性没有这一系列其他几本那么好,对我个人来说。

2023-05-11 14:18:2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21980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222198098 ; 978-7-222-19809-8

本书特色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 --《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网易》

内容简介

《刑罚的历史》是一本记载各种古代酷刑故事,讲述古代刑罚向现代刑罚演变的历史,也是市面上少有的写中国法律的历史书,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刑法为基础, 其主要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成文刑法自产生以来,一直试图约束刑罚权。但是人治传统决定这一目的不可能真正实现,“法有限,而情无穷”的刑罚思想导致酷刑泛滥,法外之刑五花八门。直到20世纪初,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现,才将曾经无限膨胀的刑罚权,束缚在法律的轨道之内。
刑罚的历史并不单纯是对旧闻掌故的叙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 直至近现代五刑,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漫长而艰难,折射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嬗变,也让法治背景下的自由价值显得尤为珍贵。

目录

  **章 追本溯源:刑罚的起源与发展

  一、关于刑罚起源的几种学说
  二、回溯与前瞻

  第二章 反反复复的肉刑兴废
  一、肉刑纵览
  二、肉刑的存废

  第三章 并不轻松的笞杖之刑
  一、用刑的数量
  二、用刑的部位
  三、刑具的规格
  四、赎免规定
  五、作为他刑的附加刑和替代刑
  六、刑讯手段

  第四章 刑徒之苦
  一、徒刑概说
  二、徒刑的新发展
  三、徒刑的意义

  第五章 生离死别的流放
  一、先秦的流放故事
  二、流刑的萌芽 -- 迁徙刑
  三、流刑的形成
  四、流刑的光大
  五、折杖法和刺配法
  六、南人发北,北人发南
  七、流刑的变异 -- 口外为民和充军
  八、*后的流刑 -- 发遣

  第六章 形形色色的死刑
  一、死刑纵览
  二、死刑发展的三大趋势

  第七章 以钱赎刑
  一、赎刑的历史
  二、赎刑利弊议

  第八章 株连无辜
  一、族株
  二、连坐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刑法为基础,其主要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它轻则剥夺人之财产、自由,重则危及生命,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可怕的惩罚措施缘何而生?为何存于人类社会?它经历了怎样一种发展阶段?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试图展开刑罚的历史。 刖刑是一种断足的酷刑,有一个叫作"履贱踊贵"的典故就与刖刑有关。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位著名的贤臣晏婴,他曾辅佐齐国三位君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深知民间疾苦,体恤民众,经常劝谏君主要为政俭约,宽刑减赋,对齐国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景公在位之初,好用严刑苛政,一时受刑之人非常之多,百姓苦不堪言。晏婴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但是又不好直接向景公谏言。  有一次,齐景公看到晏婴的住所离市场很近,十分嘈杂,想要给晏婴换个安静的地方。晏婴婉言谢绝,说:"先人住在这里,我不足以承继祖业,住在这里已经很过分了,而且住在市场附近,早晚能够从市场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这非常方便,不敢麻烦君上为我建造新宅。"景公于是问他:"你在市场旁居住,那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啊?"晏婴回答说:"履贱踊贵。"履就是鞋子,而踊是"刖足者之履",是一种假足。晏婴的意思显然是在讥讽景公的严刑政策,造成受刖刑的人太多,人们不得不去买假脚戴上,以致假脚反而比鞋都贵。景公听后,马上醒悟,下令减轻刑罚。  《韩非子》中和氏璧的故事为国人所熟知,但这更是一个与刖刑有关的悲惨故事。  "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历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诈,刖。历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献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又怪其诈,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献之,恐王见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泪尽继之以血。文王知之,使谓之曰:'天下刖者多,子独泣之悲,何也?'和曰:'吾非泣足也,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是以泣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赏而归。世传和氏璧,以为至宝。"为了巴结君王,卞和献上宝玉,可惜两任楚王都不识货,先是刖左足,后是刖右足,可卞和还是不死心,抱着玉璞大哭三天三夜,涕泪泣血感动了第三任楚王,收下了他的宝贝。  有人说卞和是玉痴,为了玉被人赏识,断胳膊断腿也在所不惜,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和氏璧的故事何尝不是将国人千百年来对于权势的极度渴望、媚从,以及把那根深蒂固的奴妾臣仆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呢?玉的品质、人的才干又何需权贵认可呢?  有意思的是,这块当时让楚王不屑一顾的石头后来竟成为*高权力的象征并见证了政权的迭替兴亡。和氏璧后来成为楚国的镇国之宝,楚国衰落后,和氏璧落到赵惠王手中,而秦国昭襄王也想得到这块玉,诈称"愿以十五座城"换和氏璧,亏是赵将蔺相如"人与玉石俱亡"的坚决态度使得"完璧归赵",但后来秦灭六国,赵王乖乖地将和氏璧奉上,秦国宰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从此和氏璧就成为皇帝的玉玺,成为封建帝王权力的象征。

作者简介

   罗翔 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 除学术研究与授课外,罗翔教授长期专注于法律普及与法考教学。 在校任职期间多次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称号,2018年入选法大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2020年初,因其刑法课视频中所举的案例幽默风趣,意外爆红网络,一时形成"千军万马追罗翔法考"之势。其上课视频截图所制作的表情包在网络上疯传,被称为"一米九的法律男神"。3月9日,受邀请正式入驻bilibili视频网站,6个月粉丝破千万,创造*速千万粉传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