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3962726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11,314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53962726 ; 978-7-5539-6272-6
本书特色
1.为了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让广大人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而编写 2.本书作者坚持求真务实、审慎立论、补苴罅漏和务去陈言的标准与要求去考论中华节日民俗,力图纠正许多以讹传讹的“通说”,通过考镜节日源流以厘清传统节日发生、发展之历程,发掘民俗的精神意蕴。 3.本书还节选了大量与节日有关的诗、词和故事,简洁精炼的文字解析与赏析,让读者置身于古典文学的佳境中,既能增加对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与体认,又能接受一次古典文学熏陶。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小年和除夕等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从节日的由来、节日的形成与盛行、节日的习俗以及与节日有关的诗词及其相关的小故事等层级,全方位地展现中华传统节日。文末附录部分增加了未列专章介绍的其他传统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中国现代节日。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厘清传统节日发生、发展的历程,发掘节日民俗的精神意蕴。图文并茂,兼具通俗性与学理性,能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体认,是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通俗读物。
目录
序 黄蓓
前 言
**章 春 节
一、春节名称的由来
(一)春节指春季或立春
(二)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
(三)春节等同于“过年”
二、春节的形成过程
(一)春节的萌芽
(二)春节的初步形成
(三)春节的大体定型
三、春节习俗
(一)贴春联
(二)贴年画
(三)倒贴“福”字
(四)放爆竹
(五)拜年
(六)春节饮食
四、春节禁忌
(一)忌说不吉利字眼
(二)忌煮生
(三)忌扫地倒垃圾
(四)忌拜年于床前
(五)忌打碎器物
(六)正月头七日忌
(七)新香忌拜年
五、春联赏析
(一)紧扣春节主题 营造喜庆气氛
(二)表达个人心志 凸显行业特点
六、春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春节的诗
(二)题咏春节的词
[知识链接]
1.雄鸡避邪
2.何为“破五”
3.鞭炮产生于何时
4.过年忌食鸭的原因
5.抢头香
6.百事吉
第二章 元宵节
一、元宵节名称的由来
(一)元宵、元夕、元夜
(二)正月半
(三)上元节
(四)灯节
二、元宵节的形成过程
(一)元宵节的起源
(二)元宵节的形成
(三)元宵节的盛行
三、元宵节习俗
(一)观花灯
(二)猜灯谜
(三)舞龙灯
(四)舞狮子
(五)划旱船
(六)吃元宵
(七)祭蚕神、厕神
四、元宵诗词赏析
(一)题咏元宵节的诗
(二)题咏元宵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元宵节“破镜重圆”
2.何为“金吾弛禁”
3.元宵“走百病”
4.元宵社火
第三章 清明节
一、清明节名称的由来
(一)“清明风”
(二)“万物清净明洁”
二、清明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清明节的形成
(二)清明节的盛行
三、清明节习俗
(一)禁火寒食
(二)扫墓踏青
(三)戴杨柳
(四)放风筝
四、清明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清明节的诗
(二)题咏清明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寒食蹴踘
2.清明赐新火
3.清明荡秋千
第四章 端午节
一、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一)端午
(二)端阳
二、端午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端午节的形成
(二)端午节的盛行
三、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二)吃粽子
(三)吃咸鸭蛋
(四)喝雄黄酒
(五)悬艾蒿、菖蒲
(六)挂钟馗、端午旗
五、端午诗词赏析
(一)题咏端午节的诗
(二)题咏端午节的词
[知识链接]
1.端午节为何又称“地腊节”
2.“五毒”何所指
3.端午为何要系五彩绳
4.端午“斗百草”
5.端午“送穷”
第五章 七夕节
一、七夕节名称的由来
(一)七夕节
(二)乞巧节
(三)女儿节
二、七夕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七夕节的形成
(二)七夕节的盛行
三、七夕节的传说
(一)牛郎织女鹊桥会
(二)汉武帝会西王母
四、七夕节习俗
(一)乞巧
(二)求子
(三)洗发
(四)染指甲
五、七夕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七夕节的诗
(二)题咏七夕节的词
[知识链接]
1.汉代古诗中的牛郎织女
2.七夕晒书
3.七夕验神童
4.避七夕
5.取“双七水”
第六章 中秋节
一、中秋节名称的由来
(一)中秋节
(二)月夕
(三)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中秋节的形成
(二)中秋节的盛行
三、中秋节习俗
(一)拜月
(二)赏月
(三)吃月饼
(四)观潮
(五)摸秋
五、中秋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中秋节的诗
(二)题咏中秋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嫦娥奔月
2.吴刚伐桂
3.金蟾与玉兔
4.中秋送瓜
第七章 重阳节
一、重阳节名称的由来
(一)重阳节
(二)女儿节
(三)九月九
(四)老年节
二、重阳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重阳节的形成
(二)重阳节的盛行
三、重阳节习俗
(一)登高
(二)插茱萸
(三)赏菊
(四)饮菊花酒
(五)吃花糕
五、重阳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重阳节的诗
(二)题咏重阳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孟嘉落帽
2.白衣送酒
3.辟邪翁与延寿客
4.重阳赛马
第八章 小年
一、小年名称的由来
(一)小年
(二)灶王节
二、小年的形成与盛行
(一)小年的形成
(二)小年的盛行
三、小年习俗
(一)送灶
(二)照虚耗
(三)散福
(四)扫尘
五、小年诗歌散曲赏析
(一)题咏小年的诗歌
(二)题咏小年的散曲
[知识链接]
1.灶神何其多
2.打灶王
3.灶马
第九章 除夕
一、除夕名称的由来
(一)除夕
(二)大年三十
二、除夕的形成与盛行
(一)除夕的形成
(二)除夕的盛行
三、除夕习俗
(一)傩
(二)辞年
(三)吃团年饭
(四)守岁
(五)压岁钱
五、除夕诗词赏析
(一)题咏除夕的诗
(二)题咏除夕的词
[知识链接]
1.打灰堆,乞如愿
2.插柏枝和芝麻杆
3.秦琼和尉迟恭为何成门神
4.年关偿债
后 记
附录一:未列专章介绍的其他传统节日
附录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附录三:中国现代节日
节选
**章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境内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过春节。春节又是真正的大众节日,上自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都十分重视此节。俗话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春节还是影响*大的中国传统节日,早已辐射到周边的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这些国家也过春节,而且过节的不仅仅是华侨,过节的时间、习俗也是相近和相似的,有的还和中国一样,规定春节为法定假期。例如,朝鲜的正月初一,除了要准备丰盛的食品之外,也要祭祖、拜年。越南的正月初一行贴春联和年画、放鞭炮、拜年之俗。日本有正月“三日贺”,实际上就是从中国传入的春节习俗,年前准备好年糕等多种饮食,正月初一至初三一般不用生的食材做饭,亦有饮屠苏酒、拜年等习俗。 一、春节名称的由来 “春节”一词,古已有之,但含义与今天不同。 (一)春节指春季或立春 “春节”一词原指春季,例如《后汉书·杨震传》: 冬无宿雪,春节未雨。[1] 这里是说去年冬天没下雪,今年春季又没下雨,“春节”也就是春季。 “春节”一词又指立春,例如,宋人文天祥《二十四日》诗写道: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2] 很显然,“小年”——腊月二十四之前三天的“春节”不可能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而是指立春。 正月初一有很多古称,例如“元日”(见《尚书·舜典》)、“正日”(见东汉·崔寔《四民月令》)、“元正”(见唐·房玄龄等《晋书·王导传》)、“元旦”(见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年节”(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但辛亥革命以前,没有人用“春节”来指称正月初一。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 (二)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废止我国古代的干支(以天干、地支相配)纪年法和帝王纪年法,采用公历(基督纪年,又称西元、西历、阳历)纪年,以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将与立春相邻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不过,这一决定当时并没有公布,而且民国采用的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历纪年法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老百姓依然使用干支纪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作出两项决议,一是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亦称“公元纪年法”),公历的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三)春节等同于“过年” “春节”原本只是“过年”中的一天——正月初一,但在老百姓心目中,“过年”包括头年的“小年”“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因此,“春节”也成了“过年”的代名词,从“小年”开始就是“春节”,有的甚至认为,腊八节之后就是“年”,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 [1]〔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五十四《杨振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191页。 [2]〔宋〕文天祥着:《二十四日》,〔宋〕文天祥着,熊飞等点校《文天祥全集》卷十四《指南后录》卷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75页。 ……
作者简介
郑传寅,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海内外戏剧史家自选集——郑传寅卷》《中国戏曲》《中国戏曲史》(主编,“马工程”教材)《欧洲戏剧史》(与人合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9.2¥28.8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53.0¥68.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23.6¥5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9.3¥45.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19.7¥5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8.0¥25.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3.8¥29.8 -
茶经(黑白版)
¥15.1¥48.0 -
文史足徵录
¥14.7¥49.0 -
东瀛印象记
¥16.9¥35.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7.9¥2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2.1¥25.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3.0¥32.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24.9¥39.0 -
经典常谈
¥4.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