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仝小林微医辩惑传习录

包邮仝小林微医辩惑传习录

¥47.2 (7.3折) ?
1星价 ¥47.2
2星价¥47.2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022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117302210 ; 978-7-117-30221-0

本书特色

《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一书,收录了仝小林院士和学生、弟子微信讨论的部分中医学术内容,分仝小林论中医维新、中医基本理论辨惑、中药方剂运用心悟、中医临证经验发微、临床典型案例探讨等部分,每个部分下按照所论内容不同,分类整理成不同的医论专题,为了方便读者思考和学习,每个专题又分医论精华点睛和医论现场再现两个方面的内容。医论精华点睛,是医论之精华和核心,力求呈现精华,理论精准指导临床,易学好用;医论现场再现,乃医论争辩之重温,重在原汁原味重现,启发思维。

内容简介

2014年仝小林院士与弟子学生利用微信创建中医学术交流平台,针对历代理论难题、临床专病经验、方药量效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平等交流,鼓励争辩,唯真唯实,唯用唯效,气氛热烈,亮点频现,《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即为师生互动的学术结晶。 本书分仝小林论中医维新、中医基本理论辨惑、中药方剂运用心悟、中医临证经验发微、临床典型案例探讨等部分,将讨论文字分类整理,直指核心,汇聚精华,理论发挥、案例评析,密切联系实践,体现知行合一,读者如能深入体会全书之理、法、方、药、量、案之真义,必有收获。

目录

**章 仝小林论中医维新
一、仝小林八维药纲
二、论“风寒点火,内热喷发”
三、临床的利器——靶标药
(一)靶标药释义
(二)靶标药收集
(三)靶标药的使用
(四)临床靶标分类与选药
四、四焦八系之顶焦辨治
五、方药量效策略探讨
(一)各家谈方药用量
(二)中药煎煮策略探讨
六、中医诊疗思维之“症、证、病、因”
(一)论审因治疗的重要性
(二)中医诊治的基本顺序
七、窍病的辨证论治
(一)窍的概念
(二)神窍病、经窍病、窍病的辨治
(三)窍病案例分析
八、风热证新识
九、取象比类话中医
(一)中医如何“取象比类”?
(二)取象比类论不孕
(三)仝小林象说中医
十、中西医结合的突破——“态靶结合”
(一)“态”“靶”的界定及结合
(二)辨病与辨证的碰撞
(三)态靶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思考
十一、仝小林“十字架”处方策略
十二、脏腑风湿论治枢要
(一)仝小林论脏腑风湿治疗
(二)探索治疗脏腑风湿的靶药靶方
(三)仝小林脏腑风湿案例分析
(四)脏腑风湿论治经验小结
……

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辨惑
第三章 中药方剂运用心悟
第四章 中医临证经验发微
第五章 特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因机证治讨论

附:临床案例探讨

展开全部

节选

  《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  【医论精华点睛】  仝小林对风寒证和风热证认识:风寒证和风热证(感冒、咳嗽),是感邪不同而感受相同,即针对自觉“着凉”后出现的风热征象,并不存在感寒“化热”。风热证传统有之,关键是怎么解释“化热”,我认为不存在“化热”,只是机体感觉着凉了,实际上是热邪。可以把感受外邪的风热证叫作“外感风热证”,而“风寒点火,郁热喷发”叫作“郁火风热证”,这样,就可以直接指导治疗。前者,银翘散、桑菊饮类加靶药;后者,升降散、防风通圣散类加靶药。  【医论现场再现】  仝小林:大家如何看待风寒证和风热证?我认为风寒证和风热证(感冒、咳嗽),是感邪不同而感受相同,即针对自觉“着凉”后出现的风热征象,并不存在感寒“化热”。风热证传统有之,关键是怎么解释“化热”,我认为不存在“化热”,只是机体感觉着凉了,实际上是热邪。可以把感受外邪的风热证叫作“外感风热证”,而“风寒点火,郁热喷发”叫作“郁火风热证”,这样,就可以直接指导治疗。前者,银翘散、桑菊饮类加靶药,后者,升降散、防风通圣散类加靶药。  王蕾:是否可理解为:风寒点火、郁热喷发的关键就在于体内郁热正蓄势待发,借外感风寒之邪束在肌表,郁火借正气抗邪外出之机,从窍夺门而出?因此,郁火风热证,虽有口干、黄涕、黄痰,治疗不能骤然就用清气化痰丸这些清内热药物,应选用升降散、防风通圣丸这些外散内清之品。之前我们讨论到为什么很多僵持的病态往往在外感后,通过治疗外感而病情缓解向愈,是否就是借身体抗邪外出之势(或从汗、或从涕、或从咳、或从二便),药物助机体一臂之力,祛除伏痰、伏饮、郁火、血瘀?  仝小林:外感,打破僵局,启动了自调,元气是根本,药物是助力。  王蕾:是的,震荡理论,启动机体内调,一旦推入自调轨道,体内大药就显灵了!身体进入自调轨道,外感是个触发,同时机体自身正气不能太弱,起码要有抗邪之力。  许运明:运用升降散、防风通圣散治疗外感怎么认识把握?到底是外来的风热之邪与银翘、桑杏证的风热有异,还是内有郁火,受风寒反迅捷使郁火喷发?我的疑问是:若外邪是同样的风寒或风热,为什么常常许多患者在一个短时间表现为共同的“郁火”?我们碰到的这类是否是“风毒”?它的致病特点是感邪既闭肌腠,又迅捷引发机体极度抗邪,形成郁火弥漫三焦的?  仝小林: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有没有外感风热之邪?我认为,风热之邪,应当是存在的。但风热,不是机体能够感受到的自然界的风和热,而是一种可以导致风热证出现的邪气(病原微生物)。因为:风热是感受了风寒进而化热,这个说法,显然解释不通。②像说风寒感冒“着凉了”一样,风热感冒是“着热了”,显然也与临床不符。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感冒,无论风寒、风热,“着凉”是机体的共同感受,但邪气(病原微生物)不同,有的致病后使机体表现为风寒证,有的是风热证,这和传统的治疗,用银翘散等没有区别。只是传统认为,是感受了自然界的风和热,这与机体实际的感受是不同的。至于郁火风热,是一种需要和外感风热区别并独立出来的证型,是升降散、防风通圣散的适应证。换句话说,风热证是否可以分为外感风热和郁火风热两大类?无论哪个季节的风热证,即使夏季,患者似乎都只是说“受凉了”,发烧、嗓子痛、咳嗽。  许运明:那就是在理论上,您打算将“风热”从外感致病因素中剔除,将不同致病微生物统称为“风寒”,然后根据机体的不同反应、不同病机、形成的不同证候进行论治?  仝小林:环境的热和寒,是物理因素,而病原微生物是生物因素。许多病原微生物本身就在你的体内(窍内)。环境的变化常是病原微生物活动乃至致病的诱因。而机体免疫力又是病原微生物的制约。所以,环境、病原微生物、机体免疫力三者,未病时,是三角稳定。我个人感觉,环境因素中,风寒*多,其次是燥,而热则少见。比如暑热,见的不是感冒,而是中暑。从机体状态讲,同是感受风寒(环境),一般多表现为风寒证感冒,而郁火之人,则表现为风热证感冒。至于从病原微生物角度,我想请教王蕾老师,风寒感冒的病毒或细菌或其他微生物,与风热感冒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否有规律性的不同?  王蕾:仝老师,风寒、风热的病原学文献未看到,个人的观察,风寒多病毒,风热偏细菌。  ……

作者简介

朱向东,男,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博士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科带头人,甘肃省岐伯中医药文化研究委员会首席研究专家,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仝小林,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奖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主参编著作15部。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煮散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敦煌医学研究及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内经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食疗药膳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传统辨证论治基础上,主张“辨病论治,随证加减”,继承仝小林教授之“态靶因果”处方策略,善于运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甲状腺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于银屑病、湿疹、更年期综合征、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失眠、抑郁等疑难杂症亦有丰富治疗经验。 赵林华,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健康协会糖尿病防治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发表学术论文48篇,以**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受邀做国际会议报告交流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成果4次。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和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先后跟师孔伯华弟子刘孝威先生和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门诊多年,临床擅于化裁古方,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变及甲状腺疾病、肥胖、高尿酸血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相关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飞剑,男,仝小林院士学术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理事、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内分泌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届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任北京东城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中研中医院院长。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多种疾病,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肺系疑难病尤有心得,不囿常规,灵活审因,采用健脾祛湿、补气养血、化瘀通络诸法,疗效显著,有较高的治愈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