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园百年书系王元化传
读者评分
5分

清园百年书系王元化传

1星价 ¥29.9 (3.4折)
2星价¥29.9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015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0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72001567 ; 978-7-5720-0156-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王元化(清园)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老派共产党员的理想与信念 左翼文学革命者的心路历程 反思的知识人在学思路上的追求与践行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元化先生的传记。王元化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有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史等领域均有极高建树。作者吴琦幸为王元化的弟子,追随王元化数十年,近距离地接触与观察王元化,对其生平和学思历程有深入的了解,并因其弟子身份获得翔实的手资料。该传记真实、可靠,体现了王元化作为一位左翼文学革命者,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道路上、追求学术思想独立过程中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该传记为目前研究王元化人生与学思历程的推荐阅读书。

目录

目录

序曲 命名( 1920)

**章 田园( 1921—1928)

第二章 悲怆( 1929—1936)

第三章 英雄( 1937—1941)

第四章 咏叹( 1942—1950)

第五章 命运( 1951—1961)

第六章 沉思( 1962—1976)

第七章 春天( 1976—1988)

第八章 欢乐颂( 1989—1999)

第九章 告别( 2000—2008)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栖身作协文研所 1959年底,王元化的审查结论终于传达下来,组织上的定性几乎就决定了王元化的命运:“胡风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行政降级,也即从原来的正处级降为普通科员,勉强还是一个国家干部,算幸运的。这大概也是有关领导惜才吧。从王元化处理的结果来看,上面也希望能够让他有一个研究的地方,而不是到农村、工厂去干体力活。1960年5月,他便被安置到刚刚成立的上海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 从1957年2月回到家中,困顿焦虑地待了将近三年,王元化才正式 有了一个上班之所。这段时间,除了天灾人祸而引起的生活苦难之外,在政治上还经历了反右和“反右倾”两场大运动,王元化属于所谓的戴罪之身,死老虎,政治空气虽严峻,但对他来说倒没有额外的影响,他是在阅读、学习、研究和翻译中度过的。但是在政治界、文化艺术界、学术界、教育界几乎每个领域都面对着这两场运动,一片凋零的景象,理论荒芜、光景惨淡。然而就在这惨淡当中,王元化觉得似乎又萌动着一股隐隐的生机。他在书店里看到了不少商务版的汉译西方名著,王元化虽然经济拮据,还是尽力去买。 王元化与文联、作家协会早就结缘。1953年1月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文艺工作委员会为了加强华东、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即文联)的领导,决定成立华东及上海文联党组,书记为夏衍,副书记为赖少其。经华东及上海文联党组提出,中共中央华东局文委批准:柯蓝为文联党组书记,肖岱、王元化为党组副书记。 1960年4月29日,为适应文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文学研究所成立了,在复兴西路62号5室,行政上与作协合署办公,郭绍虞兼任所长,副所长则由叶以群、孔罗荪担任。当时郭绍虞还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郭绍虞入党不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兼任华东区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该所下设古典文学组、文艺理论组和现代文学组。王元化被分配在古典文学组,时间是很多的,领导希望这位当年的青年才俊通过学习研究,来认清自己思想中的错误。这也就意味着他 在仕途上是不会再受到起用了。 王元化来到了文研所古典文学组,但没有安排他任何具体的研究内容。从专业来看,王元化以前主要是在当代文艺理论方面研究和撰写文章,现在需要改弦更张了。令他感到幸运和温暖的是,一来到文研所,意外地受到了郭绍虞、孔罗荪和古典文学组的青年成员黄屏、田念萱的欢迎,在一般的客套中王元化感受到了一份理解、一份同情和一份尊敬。在当年动荡的环境下,知识分子已经连续经历了肃反、反胡风、反右、“反右倾”的运动,此刻又正值三年困难的煎熬时期。对于王元化在反胡风运动中的表现,人所皆知,他的孤傲、正直、诚实的性格(用当时上海话来说是 “耿”),毕竟保持了一份独立人格的精神。不光作协上下,就是在整个上海滩的知识分子圈子中也都对之敬佩。在知识分子群中,经过了多年的磨难,眼看着一个个熟识的朋友亲人被打成胡风分子、右派分子或者反革命分子,在当时属于“贱民”“另类”,人们不会鄙视,反而都会寄予同情和理解,但是要对“贱民”表达一种尊敬,那是不太容易的,那需要人格和风骨。王元化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古典文学组的青年研究人员对王元化的到来表示了特别的热情,他们不仅知道这位中年文艺理论家在反胡风运动中受到了冤屈,而且还了解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所从事的文艺活动,提出的文艺理论。于是他们要求王元化给他们讲讲文艺理论。 王元化感到有些尴尬,文艺理论照理说是他*擅长的,如别、车、杜,如莎士比亚,或者他*崇敬的罗曼·罗兰。但是经过了几场文化方面的运动,只有一种文艺思想在文艺界可以讲,其他的都是有问题的了。既然是古典文学组,就要讲一些古典文学的理论。他想起了13年前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给学生们讲《文心雕龙》,讲《文赋》,讲《离骚》,他更想起 了当年向汪公严夫子请教的情景。所长郭绍虞是古代文艺理论的大家,他的开山之作《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定了古代文论的基石,使王元化觉得在这里道不孤,研究古代文论信心倍增。为此,他开始给年轻人讲起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理论经典中的奇 葩《文心雕龙》。真的是教学相长,王元化在作协的文研所讲这些内容的时候,自然要结合作家创作的理论,而且也必须要按照当时规定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不过,他还是不时穿插进自己的见解。为了讲课,他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钻研和探究《文心雕龙》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于是就在这方面开始一边讲课,一边研究。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只是耕耘者,从来没有想到将来会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上独树一帜,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说起来,王元化跟郭绍虞还是有着渊源的。新中国成立后,郭绍虞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由于该系缺少文艺理论的教师,聘请了不少非学院派的文学家、理论家前往教学,雪峰、胡风、李健吾、王元化、唐弢等都在其中。王元化主政的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更重要的是,郭绍虞了解王元化的经历,也钦敬这位年轻的行政领导者在遇到人生抉择的时候,敢于说真话的文人风骨。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段亦师亦友的漫长岁月。 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在回忆中,提到了这段时间的王元化:“ 1963年 开始,要搞反修,在上海成立一个班子,叫做‘学术反修’,机构设在丁香花园,专门跟苏联学术界文化界论战,在这个里边有一个历史组,还有一个文艺组。我跟文艺组的人聊天,知道有些人读过一些古书,《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我问是谁教你们的?他们说,他们资料室里有一位‘胡风分子’叫王元化。文艺组的年轻人来自上海作协,领导叫这些年轻人去听元化先生的课,中间有一个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戴厚英。” 由此,王元化展开了他生命史和学术史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画卷。他将会在自己钟爱的学术领域中开始一生*重要的耕耘和收获。 ……

作者简介

吴琦幸,王元化弟子。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获版本目录学硕士学位(师从周子美),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学位(师从王元化)。1989年4月赴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汉语大词典》主要编纂人,美国《侨报》采访主任、副总编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圣塔莫尼卡学院教授等。主要著作有《文化语言新论》、《王元化谈话录》、Fundamental of Chinese Culture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