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创新管理(第6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创新管理(第6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1星价 ¥51.8 (6.9折)
2星价¥51.8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64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04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300286426 ; 978-7-300-28642-6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经典的创新管理教材,本书自1997年出版以来,持续推广一种集成过程方法,关注市场、技术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版秉持传统,突出以下特点:
•增加了商业模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和众包以及服务创新相关内容,提出了精益创业和敏捷创新方法。
•以强大的基于证据的方法来理解和实践创新管理,借鉴众多研究项目以及近期新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札记”。
•介绍经过实践检验的流程、模型和工具,设立“前沿热点”专栏,经理人陈述创新管理方面的挑战。
本书配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很好适合用作高校本科生、研究生、MBA学员的教材,也适合在职人员培训或自学使用。

目录

目录

第1章创新的定义及意义
1.1创新的重要性
1.2创新不仅仅是高科技
1.3创新不仅仅是产品
1.4创新与创业精神
1.5创新带来的战略优势
1.6旧问题,新情境
1.7什么是创新
1.8创新的过程视角
1.9创新的范围和类型
1.10探索创新的不同方面
1.11创新管理
小结
第2章作为核心商业过程的创新
2.1不同的情境,相似的管理
2.2服务和创新
2.3创新主题的变化
2.4创新过程的权变模型
2.5创新过程的模式演变
2.6我们能够管理创新吗
2.7学会管理创新
2.8我们对成功的创新管理了解多少
2.9超出稳态
小结
第3章建立创新型组织
3.1共同愿景、领导力和创新的意愿
3.2合适的组织结构
3.3关键个体
3.4全员参与创新
3.5过程路线图
3.6有效的团队合作
3.7创造性的氛围
3.8跨越边界
小结
第4章制定创新的战略
4.1“理性主义”还是“渐进主义”的创新战略
4.2创新的“领导者”和“追随者”
4.3企业动态能力
4.4获取创新收益
4.5探索技术轨迹
4.6开发企业特定的能力
4.7创新的全球化
4.8促进战略制定
小结
第5章创新之源
5.1创新从何而来
5.2知识推动
5.3需求拉动
5.4让过程变得更好
5.5危机驱动
5.6谁的需求
5.7新兴市场的角色
5.8大规模定制
5.9用户自发创新
5.10大众创新
5.11极端用户
5.12原型设计
5.13观察他人
5.14重组创新
5.15设计驱动型创新
5.16规制
5.17未来和预测
5.18偶发事件
小结
第6章创新的搜寻策略
6.1创新的机会
6.2何时搜寻
6.3谁参与搜寻
6.4何处搜寻――创新寻宝
6.5创新搜索空间图
6.6如何搜寻
6.7吸收能力
6.8用于搜寻的工具和机制
小结
第7章创新网络
7.1关于创新的“面条”模型
7.2创新网络概述
7.3新创企业的网络
7.4内部网络
7.5外部网络
7.6通向未知的网络
7.7管理创新网络
小结
第8章不确定性下的决策
8.1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8.2不确定性之漏斗
8.3渐进性创新的决策
8.4制定商业计划
8.5概念测试和建立同盟
8.6分散风险
8.7临渊决策
8.8划出选择空间
小结
第9章制定创新方案
9.1拟定商业计划书
9.2预测创新
9.3评估创新的采用
9.4风险评估,识别不确定性因素
9.5资源预测
小结
第10章创造新产品和服务
10.1新产品开发过程
10.2影响产品成败的因素
10.3技术和市场对产品商业化的影响
10.4产品差异化
10.5构建结构化的产品
10.6技术产品的商业化
10.7实施复杂产品开发
10.8服务创新
小结
第11章探索开放式创新与合作
11.1合资企业和联盟
11.2合作的形式
11.3合作的模式
11.4技术和组织的影响
11.5与供应商合作创新
11.6用户主导的创新
11.7开放式创新的优点与局限
小结
第12章创办新的风险企业
12.1什么是风险企业
12.2公司内部风险投资
12.3管理公司内部风险企业
12.4评估风险企业
12.5衍生公司和新创风险企业
12.6大学孵化器
12.7创新性小企业的增长和绩效
小结
第13章获取创新回报
13.1通过创新创造价值
13.2创新和公司绩效
13.3利用知识
13.4分享和传播知识
13.5利用知识产权
13.6商业模式和价值获取
13.7生成性互动动力学
小结

第14章获取社会价值
14.1金砖国家――创新阶段新玩家的崛起
14.2创新和社会变革
14.3可持续发展创新的挑战
14.4可持续发展创新的框架模型
14.5负责任的创新
小结
第15章从创新中获取经验知识
15.1关于创新管理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15.2如何建立动态能力
15.3如何管理创新
15.4失败的重要性
15.5有助于获取经验知识的工具
15.6创新审计
15.7衡量创新绩效
15.8衡量创新管理能力
15.9反思和思考
15.10发展创新能力
15.11*后的思考
小结
展开全部

节选

第6版中,我们借鉴了*新的研究和实践,扩展了主题的覆盖范围,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和众包、服务和社会创新。通过系统的研究、实验,以及管理实践和经验的*终检验,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不断发展。因此,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多学科领域的步伐,对所有对创新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商业研究的一般领域中,全世界有200多个活跃的研究中心每年发表约5000篇论文,其中许多与管理创新有关。\[6\]在技术和创新管理更专业的领域,全球120个研究中心每年发表数百篇论文。\[7\]本书的一个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和浏览大量的资料,另一个目标是鼓励读者采取行动。正如我们在第1版中声明且仍然坚信的,本书旨在鼓励和支持实践,并组织实验和学习,而并非替代实践。

作者简介

乔·蒂德(Joe Tidd)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中心技术与创新管理教授,拥有理学士、MBA及博士学位。曾担任帝国理工学院创新管理系主任和EMBA项目主任,也曾担任英国工业联合会(CBI)政策顾问,三次为上议院和下议院的特别委员会调查提供专家意见。撰有9本著作,发表了70多篇技术与创新管理方面的论文。现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执行总编。约翰·贝赞特(John Bessant)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商学院创新与创业教授,拥有理学士和博士学位。在技术与创新管理领域从事研究与咨询工作超过35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