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73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16187395 ; 978-7-5161-8739-5

内容简介

本书由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五一主编,收录了2013年度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方面学术水平较高和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比较重要的出版价值。

目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谈保持共产党人世界观的纯洁性
倡导“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宗教工作理念
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理解与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宗教观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性和彻底性转向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新探
从政治批判到经济批判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内在逻辑研究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从后思索”与“宏大叙事”
论马克思宗教异化批判的社会哲学视域
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
简析马克思论宗教的历史作用
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文化观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一种意识形态的宗教
——对我国宗教本质属性争论的一个反思
论宗教文化“性”命题的元理论意蕴
——基于中国共产党认识宗教与文化关系的思想史考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中国特色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
宗教存在长期性的两重含义
从世界三大宗教看宗教的生理根源

国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研究动态
马克思主义与弥赛亚主义
——兼论卡尔·洛维特将共产主义解释为宗教目的论的无效性
马克思、恩格斯与宗教
理论的继承与路径的探索
——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苏联时期传统宗教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

编后缀语
展开全部

节选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第3辑 2013)》:  (一)认为宗教会永远存在的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对于观察、认识宗教乃是“*根本的”。不过,宗教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宗教会永远存在,宗教的这种“长期性”不代表其具有“永恒性”,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性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中的产物,有其诞生、发展、演变、消亡的过程,尽管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复杂的,而且不能人为地进行干涉、主观地加以缩短,却毕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完成。宗教的消亡是必然的,这跟人类的发展、地球的存在有着相同的意义。事物有生有灭,这种生生灭灭是宇宙发展的规律,人及其宗教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在人类社会中,人从宗教中的真正解脱仍是很遥远的事情,其所需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形成会经历“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但人类毕竟逃不脱生生灭灭的自然规律,有其生存时空的局限,只是在宇宙长河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相对现象,而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宗教当然也受这种存在及规律的约束,并不可能出现例外。因此,宗教不会永远存在,没有“永恒的”宗教。如果顺着宗教神学“上帝永恒”的思想考虑认为宗教也“永恒”就走人了歧途。就是在人类已经走过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观察到古今宗教的兴起与消亡、蜕化与嬗变,也不能断言宗教无始无终。如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到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而认为其理论中包括了宗教会永远存在的思想,觉得宗教乃一种永恒现象,则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名下的错误观点,必须加以澄清。  (二)过分夸大宗教的积极作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阶级社会中宗教的社会作用所具有的两重性有过非常冷静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而且基本上认为在压迫剥削制度下宗教的消极作用要明显大于其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立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宗教也有了比较积极的评价,注意引导宗教发挥其积极作用、防范其消极作用,使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因此,一般而言,当今社会舆论比较强调和突出宗教的积极作用。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过分夸大宗教的积极作用、不提或回避宗教的消极作用的倾向,视谈论宗教可能的消极作用为禁忌,从而在处理宗教问题上有着认识上的模糊,不敢抓、不敢管,结果导致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警惕和预防,在事件发生后处理得不够果断、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其认识不能片面化、单一化、绝对化。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宗教不可能是一种孤立、单纯的社会存在或思想认知,洁身自好地守在其信仰的“真空”“净土”之中,而肯定会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前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流行势必会影响到相关宗教的社会政治文化定位及表态。受各种因素影响及各种势力吸引而导致的宗教分化或离心倾向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时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着敏锐的洞见和准确的判断。在求同的意向下也必须意识到会有显异的企图,有以强调不同及分殊来走另外的道路的选择。宗教也会被利用来破坏我们的和谐、分化我们的统一,嬗变为社会不安或不稳定因素。对于宗教在政治上的复杂卷入和多元选择,我们千万不能过于幼稚和麻木。我们必须注意并警惕宗教社会功能的“双刃剑”特点,对之有利、有益地运用,但留意不要伤了自己。宗教若卷入政治且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政治持对立、抗衡的态度,则势必产生消极作用、形成负面影响。*近一些局部地区出现的社会动乱,以及其中有信教人员甚至宗教教职人员的卷入或指使,就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虽然其中宗教与政治有别,但正因为是利用宗教之名或打着宗教的旗帜来从事政治对抗活动,故而使宗教在其中起了消极作用,损害了宗教的形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宗教以其积极作用来抵消、消解其消极作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应对宗教可能会出现的消极作用高度警惕,严密防范,不可掉以轻心。  ……

作者简介

卓新平,男,土家族,1955年3月出生,湖南慈利人,1981年5月入党,1974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欧洲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曾兼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现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哲学组成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