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勘探进展丛书银额盆地构造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勘探进展丛书银额盆地构造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

1星价 ¥230.4 (7.2折)
2星价¥230.4 定价¥3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676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030667694 ; 978-7-03-066769-4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内容翔实,油气勘探研究者的好帮手,装帧精美,值得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勘探、钻测录井及大量分析测试新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银额盆地苏红图拗陷沉积构造热演化史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厘定了古生代和中生代不整合界面及地层层序,明确了古生代裂谷盆地和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叠合盆地属性,分析了研究区内各时代地层及沉积相展布规律,探讨了早白垩世的热液喷流等特殊沉积作用,研究了苏红图拗陷构造热演化史及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落实了含油气层系归属、有效烃源岩分布及主要生储盖组合特征,探索了有效储层、缝洞及含油气性的地震预测方法。通过典型油气藏的解剖,探讨了银额盆地苏红图拗陷的中生界和古生界的油气成藏规律和主控因素,建立适合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模式。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 1
1.1 地层特征 1
1.2 构造特征 3
1.3 区域构造演化 4
1.4 勘探历程 5
第2章 地层展布及发育规律 8
2.1 地层划分及对比方案 8
2.1.1 地层划分及对比依据 8
2.1.2 孢粉化石组合 9
2.1.3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14
2.1.4 X衍射全岩分析 17
2.1.5 地震层序界面 19
2.1.6 地层划分方案 21
2.2 地层发育特征 22
2.2.1 石炭系 22
2.2.2 二叠系 22
2.2.3 下白垩统 24
2.2.4 第四系 26
2.3 地层展布特征 26
第3章 地震构造解释、特征演化与圈闭识别及描述 33
3.1 野外地质露头观察 33
3.2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41
3.3 层位标定 44
3.4 层位解释及地震层序 47
3.5 断裂特征 50
3.5.1 断裂形成期次 52
3.5.2 断裂剖面特征 53
3.5.3 断裂平面特征 55
3.6 速度场建立及构造成图 57
3.7 主要凹陷及构造特征 58
3.8 构造发育史 63
3.9 圈闭识别及描述 69
第4章 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研究 72
4.1 区域沉积背景 72
4.2 沉积特征 72
4.2.1 岩性特征 73
4.2.2 沉积构造 77
4.2.3 砂岩粒度 80
4.2.4 地球化学特征 82
4.2.5 测井特征 85
4.2.6 地震响应特征 87
4.3 沉积相类型及单井相、连井相分析 90
4.3.1 沉积相类型 90
4.3.2 单井相分析 92
4.3.3 连井相分析 92
4.4 沉积相平面展布及演化 97
4.4.1 地震相识别 97
4.4.2 沉积相平面展布 100
4.4.3 沉积相演化 105
4.5 早白垩世热液喷流证据 106
4.5.1 岩浆活动特征 106
4.5.2 岩石矿物学证据 112
4.5.3 地球化学证据 125
4.5.4 热水沉积模式 135
第5章 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 137
5.1 烃源岩分布及地质特征 137
5.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143
5.2.1 有机质丰度指标及评价标准 143
5.2.2 有机碳含量 144
5.2.3 生烃潜量 158
5.2.4 氯仿沥青“ A” 158
5.2.5 有机质丰度纵向分布特征及凹陷对比 159
5.3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165
5.3.1 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 165
5.3.2 热解分析法 166
5.3.3 元素分析法 169
5.3.4 同位素分析法 170
5.3.5 干酪根镜检法 172
5.3.6 有机质类型判别结果 175
5.4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 176
5.4.1 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标准 176
5.4.2 镜质体反射率( Ro) 176
5.4.3 热解峰温( Tmax) 180
5.4.4 饱和烃色谱分析 181
5.4.5 生物标志化合物 183
5.4.6 有机质成熟度评价及对比 184
5.4.7 有机质成熟度平面分布特征 186
5.5 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地质特征 187
5.6 烃源岩综合评价 191
第6章 构造热演化史与生排烃史 194
6.1 磷灰石裂变径迹揭示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冷却史 194
6.2 研究区埋藏史恢复 204
6.3 研究区现今地温场特征 209
6.4 镜质体反射率剖面类型及古地温恢复 211
6.5 构造热演化史及生烃史恢复 216
6.6 研究区烃源岩排烃特征 219
第7章 常规及特殊岩性储层物性特征及演化规律 225
7.1 储层发育情况 225
7.2 储层岩石学特征 227
7.3 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 234
7.4 储层电性特征及测井解释 242
7.5 成岩作用及成岩阶段 248
7.6 储层综合评价 251
第8章 油气藏解剖、油气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规律 253
8.1 油气藏解剖 253
8.1.1 油气藏特征 253
8.1.2 油源分析对比 256
8.1.3 油气成藏期次 262
8.2 油气成藏条件 263
8.2.1 烃源条件 263
8.2.2 储集条件 264
8.2.3 成藏组合 267
8.2.4 圈闭条件 268
8.2.5 输导体系 270
8.2.6 保存条件 271
8.3 油气富集规律 271
第9章 有效储层及圈闭含油气性预测 273
9.1 储层厚度展布预测 273
9.1.1 储层岩性预测参数选取 273
9.1.2 不同类型储层平面展布预测 278
9.2 储层物性展布预测 293
9.3 储层裂缝展布预测 296
9.3.1 地震资料特殊处理 296
9.3.2 叠前地震各向异性技术原理 299
9.3.3 裂缝储层综合描述 310
9.4 储层含油气性预测 318
9.4.1 叠后高频衰减属性预测含油气 318
9.4.2 叠前弹性反演预测含油气 321
第10章 资源量评价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330
10.1 中生界资源量评价 330
10.2 古生界资源量评价 342
10.3 有利区预测 346
参考文献 352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