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漠烽烟急——隆美尔非洲军团征战录

包邮大漠烽烟急——隆美尔非洲军团征战录

¥51.3 (7.3折) ?
1星价 ¥51.3
2星价¥51.3 定价¥6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330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8页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52033076 ; 978-7-5520-3307-6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史料, 详细描述了这场使同盟军逐渐从失败迈向胜利之路的漫长战役, 再现了当时一出出金戈铁马, 风云激荡的大戏。全书在叙述时还插入了大量的图片与作战的示意图, 使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与感受当时战争的情景。

目录

前言 第1章 北非沙漠战的开端(1940年6月至1941年2月) 西部沙漠战役爆发 意大利入侵埃及 韦维尔的反击 攻占托卜鲁克 格拉齐亚尼被赶出昔兰尼加 远程沙漠集群 第2章 德军介入北非(1941年2月至1941年9月) “太阳花”行动(Operation Sonnenblume) 隆美尔征服昔兰尼加 托卜鲁克攻防战 英联邦军在埃及边境发动攻势 “战斧”行动 英联邦高层人事变动及交战双方的新战略 英联邦军的补给状况得到改善 突袭隆美尔司令部 第3章 德军的反攻(1941年10月至1942年5月) “十字军”行动 “十字军”行动首目的战况(11月18日) **次比尔埃尔古比之战和在西迪雷泽、加布尔萨利赫等地的战况(11月19日) 在加布尔萨利赫的战况(11月20目) 在托卜鲁克和西迪雷泽的战况(11月21日) 在西迪雷泽和西迪奥马尔附近的战况(11月22日) 在西迪雷泽和塞卢姆附近的战况(11月23日) 隆美尔冲向埃及边境(11月24日) 在西迪奥马尔附近的战况(11月25日) 在托卜鲁克突出部和西迪阿柴兹附近的战况(11月26日) 在托卜鲁克突出部和西迪阿柴兹附近的战况(11月27日) 在卡普佐小径附近的战况(11月28日) 在175号高地和杜达岭附近的战况(11月29日) 西迪雷泽-贝尔哈梅德攻防战(11月30日) 新西兰步兵师撤离贝尔哈梅德(12月1日至12月3日) 隆美尔决定从昔兰尼加撤军 第二次比尔埃尔古比之战(12月3日至12月6日) 漫漫归途 隆美尔发动第二次昔兰尼加攻势 加扎拉战役 本书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节选

隆美尔征服昔兰尼加 自意军第10集团军在贝达富姆战败后,英国陆军部便开始商议是否需要派遣中东地区的英联邦军去巴尔干半岛支援希腊。2月底,英军情报部门接到有关“德军装甲旅”在的黎波里登陆的消息,这使得韦维尔进一步确信埃及和利比亚在5月前不会遇到多大威胁,于是决定将英军第2装甲师的第1装甲旅集群(下辖第1装甲旅和师属支援群的部分单位),澳大利亚第6、第7步兵师及新西兰步兵师陆续调往希腊。 另一方面,由于英军第7装甲师已返回埃及休整,韦维尔手头用来防守昔兰尼加的部队就只剩下了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和英军第2装甲师,司令官为2月初刚从巴勒斯坦赶来接替奥康纳的菲利普·尼姆(Philip Neame)中将,指挥部设在巴斯,史称昔兰尼加司令部。按照澳大利亚方面的记录,第9步兵师于3月初抵达利比亚。其原有的2个步兵旅随同第7步兵师去了希腊,而配属的3个步兵旅中有2个来自第7步兵师,另有1个滞留在托卜鲁克,尚未运抵前线。这些部队经验不足且普遍缺少装备、运输车辆和无线电,战斗力很成问题。英军第2装甲师的状况同样十分糟糕,该师的全部实力仅为1个缺编的装甲旅(第3装甲旅)和1个摩托化步兵营(陶尔哈姆莱茨来复枪团第1营),无论坦克还是牵引车的可用数量均低于编制水平。照韦维尔的看法,“昔兰尼加地区太过广大,光靠1个临时拼凑的指挥机构和上面这点兵力,很难在320千米范围内有效实施机动防御作战”。 3月1日,库夫拉绿洲被勒克莱尔指挥的自由法国军队攻陷,意军士气再度跌落至临界点。3月11日,德军第5装甲团在的黎波里卸载完毕。3月13日,隆美尔把德意志非洲军司令部从的黎波里迁至苏尔特,同时命令第5轻装甲师攻占阿盖拉南部无人防守的马拉达(Marada)。3月15日,第200特别步兵团团长格哈德·冯·施韦林(Gerhard von Schwerin)中校奉命率领一支德意混编部队前往穆尔祖格南面的费赞地区,借此鼓舞意军士气,并测试德意联军的远程沙漠突击能力。 3月16日至3月18日,意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逐步接管了第5轻装甲师在米苏拉塔的防区。3月19日,隆美尔被召往拉斯腾堡的元首大本营。希特勒在会上亲自授予隆美尔一枚橡叶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在法国战役中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时的出色表现。然而短暂的欢乐气氛很快就消失了。隆美尔从冯·布劳希契元帅处得知,元首只允许再拨给他1个15?000人的装甲师,而且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再为德意志非洲军提供任何援助。隆美尔的任务是牢牢守住利比亚,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实施一些目标有限的进攻。 3月23日,隆美尔返回利比亚。从监听到的无线电通讯中,他得知了英军部队开始从阿杰达比亚地区撤离的消息。第5轻装甲师师长施特赖希少将正打算动用第3侦察营对布雷加港(Mersa Brega)进行战术侦察,但被隆美尔驳回。3月24日,第3侦察营出动攻打阿盖拉,迫使小股英军撤至布雷加。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交战双方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3月31日,第3侦察营、第5装甲团、第8机枪营在意军第132“攻城锤”装甲师部分M13/40中型坦克配合下,联手打了一场漂亮的公路突袭战。他们兵分两路对布雷加发起钳形攻势,经过激烈交火,第5装甲团有2辆3号坦克、1辆4号坦克被击伤。皇家坦克团第5营A中队仅有的6辆A13巡洋坦克中有1辆因炮塔中弹致使主炮被毁,另有1辆引擎出现故障,剩下的4辆尽快撤出了战斗。英军陶尔哈姆莱茨来复枪团第1营孤立无援之下,只好在夜幕降临前放弃布雷加,跟随第2师属支援群和第3国王属轻骑兵团的A、C中队一起向东撤退。 北非意军总司令加里波第上将目睹这一切,多次试图阻止第5轻装甲师的前进步伐,却根本无济于事。隆美尔授意施特赖希“不用理会意大利人的命令,只需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行”。4月1日,陶尔哈姆莱茨来复枪团第1营被德军追上,1个连几乎全灭。4月2日傍晚在阿杰达比亚郊外,德军第5装甲团第2装甲营与掩护英军第3装甲旅北撤的皇家坦克团第5营C中队再度爆发短暂接触战。德军损失2辆3号坦克和1辆4号坦克(全损),皇家坦克团第5营C中队损失6辆A13巡洋坦克。至天黑为止,整个阿杰达比亚地区统统被德军占领。隆美尔后来在日记中坦言:“这全都是施特赖希的功劳。” 短短半个月内,德意志非洲军的凶猛攻势大大震慑了英军高层。4月2日下午,韦维尔飞往巴斯进行视察。在与尼姆中将商议后,他们决定让富有经验的奥康纳中将重返昔兰尼加指挥英联邦军。4月3日,奥康纳乘飞机抵达巴斯机场,一同前来的还有先前指挥过“库姆”特遣队的约翰·库姆准将。照尼姆和奥康纳两人的看法,德军很可能会继续沿着海岸公路向昔兰尼加内陆挺进。而且仅凭目前的兵力,要阻挡德军是不现实的。韦维尔于是建议尼姆继续留任昔兰尼加司令,由奥康纳担任尼姆的副手。4月3日下午,韦维尔搭机返回开罗。 4月3日,德军侦察机发现昔兰尼加各地均出现了明显的撤退迹象。隆美尔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不顾加里波第上将的严重抗议,命令冯·施韦林中校率领1个先遣营沿着阿布德小径(Trigh el Abd)前去阻截班加尼亚(Ben Gania)方向的英军退路。该营主要由第132?“攻城锤”装甲师的“圣玛利亚”纵队和第39装甲歼击营的1个连组成,跟在后面的还有另外2支意军:第132“攻城锤”装甲师的“法布里斯”纵队和“蒙泰穆罗”纵队。当天夜晚,侦察单位报告说班加西城内已无英军。隆美尔大喜过望,立即下令第3侦察营沿着巴尔比亚海岸公路北上夺取该城。 当隆美尔回到阿杰达比亚的司令部时,发现加里波第上将正一脸怒气地等着他。这位北非意军总司令对隆美尔“擅自做出的一系列决策”相当不满,甚至威胁要让德意志非洲军取消目前的行动。可就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国防军*高统帅部却发来一份电报,允许隆美尔充分行使指挥权,外人不得随便干涉。加里波第听到之后立刻泄了气,他的所有“疑问”也随之烟消云散。 隆美尔在当晚写给妻子的信中陈述道:“自从3月31日开战以来,我们已经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在的黎波里和罗马,甚至在柏林的军事领袖们,都不免感到十分诧异。因为机会实在太好了,所以我冒险违抗了上级下达的指令。毫无疑问,事后这些人会说,假使他们是我,也会和我一样采取行动。我们早已达成**个预定目标,而它原本是在5月底才能完成的。英军已经在慌乱中逃走了。我方损失极小,战利品的数量还无法估算。我高兴得连觉都睡不着,你一定了解我的心情。” 4月4日一大清早,隆美尔驱车进入班加西与第3侦察营汇合。4月4日至4月5日,第3侦察营从班加西,阿尔布里希战斗群从安泰拉特,冯·施韦林先遣营、施特赖希战斗群、意军“布鲁内蒂”纵队和第132“攻城锤”装甲师的剩余部队从阿布德小径兵分三路向梅基利展开猛攻。前来北非视察的海因里希·基希海姆少将(Heinrich Kirchheim)不禁大受鼓舞,请求隆美尔准许他再从班加西方向增派意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一部前去抢占德尔纳。但“布雷西亚”师于4月5日占领德里亚纳(Driana)后,被澳军第9步兵师的第2/13步兵营和英军第51野战炮兵团挡在了马达莱纳(Maddalena)近郊,双方互有伤亡。 4月5日晚,德意志非洲军南路的冯·施韦林先遣营由班加尼亚抵进滕杰德尔(Tengeder),几乎耗尽了所有油料。4月6日早上,古斯塔夫·波纳特(Gustav Ponath)中校奉隆美尔之命带领第8机枪营赶往梅基利支援冯·施韦林先遣营,并于次日分兵袭击了德尔纳。4月6日晚,德意志非洲军中路的阿尔布里希战斗群顶着风沙拿下了姆苏斯,兵锋直指梅基利。 英军方面,昔兰尼加总司令尼姆中将察觉到了来自海岸和内陆地区的双重威胁。他认为必须把新近赶来支援的印度第3摩托化步兵旅调去镇守梅基利,才能掩护英军第3装甲旅和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从德尔纳撤至特米米。不出几天,昔兰尼加司令部就从巴斯搬到了马拉瓦(Maraua)。4月6日下午,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师长莱斯利·J.莫斯黑德(Leslie.J.Morshead)少将在与尼姆、奥康纳和库姆会谈后回到德尔纳,率领第9步兵师沿着海岸公路撤退。尼姆、奥康纳和库姆也于晚上8点乘车离开马拉瓦,一路向东驶去。临近午夜,这支英军车队抵达马图巴(Martuba)附近的十字路口。尼姆的驾驶员本该朝特米米方向前进,他却将车子拐进左边的岔道,致使3名英军将领在半路上被前来攻打德尔纳的德军第8机枪营士兵俘虏。同样发生意外的还有第3装甲旅旅长雷金纳德·里明顿(Reginald Rimington)准将,他在斯隆塔至德尔纳途中遇伏被俘,4月10日因伤势过重而死。如此一来,昔兰尼加司令部几乎失去了所有高级指挥官,只有莫斯黑德少将及其幕僚跟随第9步兵师的队伍安全到达特米米,然后再从特米米退往加扎拉,总算摆脱了追兵。 4月7日上午,隆美尔因为一直没有收到阿尔布里希战斗群的*新消息,只得亲自乘座1架“鹳”式观测机去寻找他们,途中差点被英军击落。在距梅基利西南约30千米处,地面上一支向东行进的车队引起了隆美尔的注意。等他降落后,发现对方其实是开往梅基利的第3侦察营。7日下午隆美尔再次起飞四处搜寻,可仍旧找不到战斗群的踪迹。他意识到还有1个半小时天就要黑了,于是调转机头朝北飞去。*终,远方沙漠中出现了道道烟尘,引领“鹳”式准确降落在战斗群前头。飞机刚着陆,隆美尔就命人唤来阿尔布里希上校询问缘由。当他得知战斗群其实全程都在避开公路行进时,禁不住大发雷霆,严厉斥责阿尔布里希失职,害他白白浪费了8小时的宝贵时间。 就在隆美尔怒火中烧的时候,英军第3装甲旅和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不顾通讯干扰和运输工具短缺,继续从德尔纳地区撤兵。第3装甲旅原有44辆A13巡洋坦克、9辆A9巡洋坦克、32辆维克斯MK6轻型坦克和59辆M13/40中型坦克,规模虽然比不上第7装甲旅,至少自卫不成问题。然而仅仅过了3天,第3装甲旅的可用坦克数就迅速跌至22辆巡洋坦克、20辆轻型坦克和20辆意大利坦克。4月4日晚,第3装甲旅还有8辆巡洋坦克、14辆轻型坦克和2辆意大利坦克。到4月7日上午,全旅只剩4辆巡洋坦克。其中绝大多数都因为机械故障遗弃在了沙漠里,还有一部分战前便在托卜鲁克进行抢修,真正毁于德军之手的车辆其实并不多。 4月7日中午,德军第8机枪营与守卫德尔纳机场的第3装甲旅残余部队发生交火。在皇家坦克团第5营的顽强抵抗下,德军的前两次进攻被击退,但他们很快卷土重来,击毁4辆巡洋坦克,攻占了德尔纳机场。借由部下争取到的时间,皇家坦克团第5营营长亨利·德鲁(Henry Drew)中校带领幸存人员乘坐卡车驶往托卜鲁克,准备接收一批新修复的装备(13辆巡洋坦克,6辆轻型坦克)以重建第3装甲旅。 4月8日,隆美尔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我不知道日子有没有记错。我们在这个无穷无尽的沙漠中连续进攻了好几天,早已丧失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今天将会是另一个决定性的日子。我军主力在满地沙砾的荒原中经过350千米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昨天特地从前线飞回来寻找这支部队,并且找到了他们。你肯定想象不到我有多么的高兴,看来这里马上就要发生一次现代版的‘坎尼会战’了。” 为阻止德军追击撤退中的英联邦军,英军第2装甲师师长迈克尔·甘比尔·帕里少将(Michael Gambier Parry)在梅基利集结部署了印度第3摩托化步兵旅(缺第18爱德华国王属骑兵团)、第3乘骑炮兵团M连、澳大利亚第2/3反坦克团一部、第2装甲师师部以及各种附属支援单位。4月7日晚,第5轻装甲师和第132“攻城锤”装甲师分别从东西两翼合围了印度第3摩托化步兵旅和第2装甲师师部。隆美尔数次派人劝降帕里少将,均遭拒绝。4月8日早上6点15分,德意联军向梅基利发起全面攻势。同时动用各种火炮猛轰英军阵地。大约到上午8点左右,战斗就结束了。除第2皇家枪骑兵团,第11阿尔伯特-维克多亲王属骑兵团及第2装甲师附属单位的部分官兵拼死突围外,第2装甲师师长帕里少将、印度第3摩托化步兵旅旅长爱德华·威廉·D.沃恩(E.W.D.Vaughn)准将和手下1?760人被俘,大量运输车和补给物资落入轴心国手中,隆美尔首次获得全胜。 4月8日中午,古斯塔夫·波纳特中校发来电报称第8机枪营的兵力不够,估计很难攻下德尔纳。隆美尔随即从意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的2个步兵团中调拨人手组成一支援军,命令他们协同第3侦察营和冯·施韦林先遣营开赴德尔纳。晚上6点左右,第8机枪营向隆美尔宣布整个城镇已被肃清,总共俘虏澳军507人。但澳军第9步兵师主力,英军第3装甲旅残部和第2师属支援群当时早已溜走,令德军扑了个空。 从3月24日至4月8日,驻昔兰尼加的英联邦军总共损失了2?300多人和106辆坦克,另有19辆坦克由托卜鲁克方面的维修站重新修复投入使用。在上面提到的106辆坦克中,大部分都在撤退时被抛弃,实际战损的坦克只有10辆。德意联军在这一阶段的具体伤亡数字不明,但根据官方记录,第5轻装甲师和第132“攻城锤”装甲师的维修单位在16天之内至少接收了165辆坦克(不包括第32装甲团的快速坦克),其中虽然只有4辆被正式除名(3月24日1辆,4月2日3辆,都隶属第5装甲团),坦克抛锚的概率却高达82.5%(4月8日,第5装甲团原有的155辆坦克还剩下16辆可用,意军第7中型坦克营原有的40辆坦克还剩下14辆可用)。轴心国只是依靠战线的不断推进,才没有出现大量的车辆损失。

作者简介

潘学基,长期专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曾在多家军事杂志上发表文章,著有《被遗忘的战斗:马斯河突出部1944》(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维莱博卡日之战》(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11年版)、《卡西诺战役1944》(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年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