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研究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研究

1星价 ¥49.0 (7.2折)
2星价¥49.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066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308206686 ; 978-7-308-20668-6

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学专著。本书从表达者、接受者以及修辞话语三个角度,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生成、接受、传播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认为组合存在三种修辞幻象,彼此拥有不同的特性。在分类的基础上,本书研究了“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共时演化的修辞动因,论证了其从句

目录

0 引论
0.1 选题缘由
0.2 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0.2.1 修辞学界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研究
0.2.2 其他语言学科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研究
0.2.3 关于程度副词的相关研究
0.2.4 当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及其问题
0.3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意义
0.4 本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0.4.1 本书的研究方法
0.4.2 本书的研究步骤

1 表达视角下的“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探究
1.1 语法现象与修辞现象
1.2 语言与认知模式
1.3 意象与修辞幻象
1.4 修辞幻象在“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中的生成
1.5 修辞幻象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对应
1.6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在表达中的具体体现
1.6.1 属于修辞幻象1的组合
1.6.2 属于修辞幻象2的组合
1.6.3 属于修辞幻象3的组合
1.7 小结

2 接受视角下的“程度副词+名词”组合
2.1 接受活动的定义
2.2 接受语境构成的剖析
2.2.1 接受语境中的可能因素
2.2.2 接受语境中的现实构成
2.3 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接受活动的具体分析
2.3.1 意义语境下的接受活动
2.3.2 理据语境下的接受活动
2.3.3 审美语境下的接受活动
2.4 接受视角下“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佳类型
2.5 小结

3 社会话语视角下的“程度副词+名词”组合
3.1 社会话语研究的重要性
3.2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社会话语分布
3.3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社会话语功能
3.4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社会话语类型
3.4.1 个体性话语
3.4.2 群体性话语
3.4.3 普遍性话语
3.5 对“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规范建议
3.6 对修辞*高原则的进一步思考
3.7 小结

4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共时演化的修辞动因
4.1 共时演化
4.1.1 句子成分与句法成分
4.1.2 组合的共时演变
4.1.3 演化后的类推
4.2 修辞动因的选取考察
4.2.1 程度副词的选取
4.2.2 名词的选取
4.3 分布的整体表现
4.3.1 区分同形情况
4.3.2 统计概况
4.4 特殊表达的功用
4.4.1 语义表达功用
4.4.2 语用表达功用
4.5 成因分析
4.5.1 内部阶梯差异
4.5.2 主客观的制约作用
4.6 小结
附录 程度副词“很”修饰名词性成分的相关统计

5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特殊修辞效果的量化判断
5.1 组合的特殊语用效果
5.2 与量化判断相关的因素
5.2.1 资格因素
5.2.2 理解因素
5.2.3 分布因素
5.3 量化公式
5.3.1 公式的提出
5.3.2 公式的应用
5.4 小结

6 “很是”对于形容词化名词性成分的修饰
6.1 “很是”的性质
6.1.1 内部搭配
6.1.2 句法分布
6.2 同形区分
6.2.1 与修饰谓词性成分的加词性“很是”的区分
6.2.2 与线性序列“很是”的区分
6.3 “很是”的内部结构
6.3.1 “是”的主观性
6.3.2 “很”的核心性
6.3.3 类推的受限性
6.4 形成动因和机制
6.4.1 凸显性状
6.4.2 概念整合
6.5 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用效果比较
6.5.1 特殊语用效果的比较
6.5.2 一般语用效果的比较
6.6 小结

7 构式“不要太N”的形成分析
7.1 构式的理解
7.2 “不要太N”的现实成员
7.3 构式的典型形式与非典型形式
7.3.1 典型变体
7.3.2 非典型性变体
7.4 成因与发展
7.4.1 功能的转移与隐退
7.4.2 未来的预测
7.4.3 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结合
7.5 小结

8 从“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看语言的规范问题
8.1 语言规范与话语规范
8.2 语言规范中的话语范畴
8.3 生活世界范畴的显现
8.3.1 变异话语1
8.3.2 变异话语2
8.3.3 变异话语3
8.3.4 连续统上的变异话语
8.3.5 语言现象与变异话语的对应
8.4 系统范畴的压制
8.4.1 根本性控制
8.4.2 有条件让步
8.5 理想的博弈结果
8.6 小结

9 结语
9.1 本书主要观点总结
9.2 尚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磊,男,台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2018年于上海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尤其关注当前语言生活中的新兴语言现象。已发表相关CSSCI论文若干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