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王阳明与其及门四大弟子的情论研究

王阳明与其及门四大弟子的情论研究

1星价 ¥51.0 (8.5折)
2星价¥51.0 定价¥6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1136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36页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53113685 ; 978-7-5531-1368-5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9年度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之一种。之所以以“王阳明与其及门四大弟子的情论研究”为题, 是因为本书的意旨在于阐明王阳明情论的存在形态、内容构成以及与良知学的内在联系为研究任务。阳明心学之所以在其时代能够重塑学术理性且安顿士人精神, 主要原因即在于其良知学所蕴含鲜活而丰富的情论。阳明之后, 其大弟子王畿、王艮、邹守益、欧阳德等人致良知的工夫路径各有特色, 在情论上或重超越情识、或肯定日常情感、或强调道德情感、或偏于人情磨砺, 由此形成了良知学情论不同的脉络走向。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章 儒学情论范式的发展演变和阳明学重情思想的兴起
**节 天-命-性-情范式下的先秦主流情论
一 先秦儒家的天·命·性·情范畴
二 天命的直接下贯——《性自命出》《中庸》《易传》
一 系的情论
三 性情修养的上达——孔子与孟子的情论
第二节 从荀子、董仲舒到李翱的情论
一 荀子的性-情-欲思想
二 董仲舒的天道观与性情论
三 李翱的性情论
第三节 阳明心学的兴起和明代中叶的重情思潮
一 程朱理学的没落、明代专制政治的腐化与阳明心学的兴起
二 阳明心学情论的思想史前奏
三 明代社会重情的时代思潮

第二章 王阳明良知学的情论内涵
**节 阳明情论相关范畴比较分析
一 情与性
二 情与知
三 情与志
四 情与意
五 情与欲
第二节 阳明良知学中的情
一 “心即理”与融情入理
二 “知行合一”与情感动力
三 “致良知”与情感升华
第三节 由良知学情论看王阳明的道德践履
一 孝亲情感与良知实践
二 真情与狂者胸次
三 人情事变与良知妙用
……

第三章 王畿先天之学架构下的情论
第四章 王艮、邹守益、欧阳德的情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王阳明与其及门四大弟子的情论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一 良知的先后天问题  良知的先后天问题发端于阳明。《周易·乾卦·文言》在描述具有理想道德人格的“大人”的天人合一境界时说:“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对此阳明以良知学进行了解释:“‘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即认为良知属于《周易》所云先天的范畴,而良知的起用则能规范和规定经验后天。阳明有诗云:“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阳明以良知为圣学宗旨,为大规矩,认为后天的知识仪节等方圆都由此而出,良知的先天境界与后天日用常行是相即不离的。龙溪基本继承了阳明良知学先后天的判教:“良知者,本心之明,不由学虑而得,先天之学也。知识则不能自信其心,未免假于多学臆中之助而已,入于后天矣。”在王畿看来,利欲、意见乃至知识等都属于后天的范畴,因为都要借助于外在的事象或形式规范而存在,只有作为本心之灵明的良知才是人先天本有的,只要主体自信自肯即能当下呈现之。王畿进一步将先后天的范畴运用于对致良知工夫种类的划分,认为致良知的工夫有先天正心之学和后天诚意之学的区别,并自认己学为先天正心之学。  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乃是借助于《周易》的“先天”和《大学》的“正心”观念来论致良知工夫,其所谓先天正心工夫有着独特内涵。其一,先天良知具有超越日常经验和语言思维的特征。面对弟子对良知秘诀的叩问,王畿这样回答:“苟能发心求悟,所谓密在汝边,凡有所说即非密也。”他认为良知秘诀并非经验描述或文字言说所能传达,只有超越于经验言诠的心之觉悟才能体证其真谛和精蕴。良知作为“先天之学”具有超越言诠的特征,凡语言文字与理论阐释如同禅宗以指见月一般,对于学人悟人心体只能起指点和启发的作用。其二,王畿先天正心工夫简易直接,可以由心体立根而径直启动良知,故无须过多地纠缠于经验情感和意识。在他心目中,颜回的“不远复”就是这种简易工夫的代表:“颜子心如明镜止水,纤尘微波,才动即觉,才觉即化,不待远而后复,所谓庶几也。”如果任由经验意识形成习惯性动作,就会产生善恶的分别与执着,这样工夫反而离良知日远。王畿以为只有经验情意的每一次发动时刻顺应本正的良知心体,这样工夫才能始终在心体上立定脚跟而自作主宰,经验情意的生起也能时时化入良知。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立根于良知本心,具有超越性和直接性的工夫特点,主张以超越世情的态度把现实社会人生善恶混杂的种种人情世态、万握丝头一起斩断或消融,这需要学人极度自信并发挥良知本心的力量才可达成。  在王畿看来,先天正心之学与后天诚意之学乃两种截然不同的致良知工夫路径,前者简易直接而后者繁难曲折。就良知践履而言,先天工夫要靠主体当下一念之自觉而返回和把握自身的良知心体,后天工夫则主要着意于经验情意的对治与澄清。依先天工夫,一悟良知则心体自然流行,如此则不必直接面对物欲俗情的牵扯和缠绕,这样的工夫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刻意之作为,不需要后天外在法则的严格约束,因为即使经验情意偶尔放逸也能像颜回一样“不远而复”,很快能够回归到先天良知的本体状态,这种工夫无疑简易而省力;反之,如果主要着意于后天经验情意的对治,只是从后天的伦理问题或道德规范人手,则难以避免纠缠不清和顾此失彼的状况发生,如此则物欲俗情可能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体难免会受到情欲生灭的牵扰。王畿认为《论语》里面的颜回和原宪就是先后天工夫的典型代表:“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便是先天易简之学。原宪克伐怨欲不行,便是后天繁难之学。”颜回因为已经见到先天本体,故其知行实践有源泉和根据,即使偶尔行为不当或习气未化,也能随时洞察和消解之;而原宪则因不见本体,只是对心中的种种物欲俗情采取强行克治的态度,因而学无根本,终究还是难免意欲的纠缠。由此论证过程,王畿在工夫论上得出先天简易而后天繁难的结论。就理而言,先天工夫确实根本而直接,但在实践中由于学人根器的不同往往难以把握。因为良知觉悟绝非易事,学人也可能未悟言悟,从而产生混情识为良知的后果。  ……

作者简介

  张翅飞,湖北应城人。2009年获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获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曾在《阳明学刊》《人文论丛》《学术交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