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品质大学研究文库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缘何参与大学国际化

品质大学研究文库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缘何参与大学国际化

1星价 ¥56.9 (7.3折)
2星价¥56.9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2389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313238948 ; 978-7-313-23894-8

本书特色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缘何参与大学国际化》选取东部沿海地区一所研究型大学作为案例研究,为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与发展提供独特经验。 深度探讨青年教师在大学国际化趋势下面临的职业困境和应对之策,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提升国际化建设成效和推进师资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战略选择。 面向从事高等教育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广大读者,也适合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内容简介

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但这一群体普遍面临生活压力、职业晋升压力、工作与学术环境适应压力。当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早日建成世界品质大学的目标指引下,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职业成长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如何深化青年教师队伍的靠前化、如何实施多元的学术评价体系、如何设置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如何持续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质量,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的现实问题,本书选择其他金砖国家及其研究型大学在教师职业管理中的现行政策进行跨国比较,系统分析不同高等教育体系中青年教师聘任制度的共同规律和校际差异及其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人事制度管理改革提供政策建议与启示,为改善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环境、更好地发挥其学术创新活力提供政策支持。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现状

第三章 理论构建与研究设计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如何参与大学国际化

第五章 激情背后的理性:青年教师缘何参与大学国际化

第六章 超越激情的理性:青年教师为何“不”参与大学国际化

第七章 思考与探讨:大学国际化策略如何影响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参与

第八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缩略语

术语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特征,也是我国**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战略选择。对于这些高校而言,如何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国际化策略,不仅是其适应全球化模式下发展的必要反应,也是自身追求卓越、履行时代使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成功的大学国际化实践离不开富有使命感的教师群体的积极参与,而青年教师的作用尤其不容忽视。随着国际化日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议题,我国众多研究型大学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教师的学术职业增添国际化“色彩”,但已有研究却较少提及,这些举措背后所强调的现实目标与青年教师基于自身学术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是否真正匹配——这正是本研究重点探讨的问题。 本书选取东部沿海地区一所**研究型大学(简称S大学)作为案例研究。 笔者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重要观点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具有高度能动性的青年教师在大学国际化进程中的参与情况、影响其参与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和影响机制,以及大学国际化策略在推动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在实证调查阶段,笔者采用了顺序解说型混合研究设计,首先对S大学40周岁以下的708名专任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250份有关青年教师对大学国际化策略的认知及其国际化参与情况的有效反馈。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其中25名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分析了这一群体产生不同行为选择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大学国际化策略推动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的成效进行整体评价。 从整体参与情况来看,青年教师在本土校园范畴的国际化参与集中体现在与教学(课程建设、学生指导)和科研(科研探索、项目合作)相关的四个方面,其中个人主导的科研探索是*重要的国际化参与形式。青年教师的跨境交流通常为6个月及以上的中长期访学研修,以及两周以内的短期学习研讨。跨境交流活动更易受到外部政策环境影响。隶属不同学科领域和专业院系的青年教师在国际化参与的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从参与原因、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来看,青年教师参与大学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强科研产出、获得学术资源和建立学术声誉,其核心是积累学术职业发展的各类资本。从笔者归纳的10种参与动机背后蕴藏的信息来看,来自高校层面的权力影响、制度规约和平台支持,以及基于教师个体的意识、能力与资源,作为主要的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不同程度地对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参与产生了客观推动作用。根据各种推动因素被提及的重要程度来判断,青年教师在本土教学领域的国际化参与主要源自外部因素推动,在本土科研领域的国际化参与主要受到内部因素激励,而跨境交流则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也从机会成本、制度阻碍和个人代价三个方面归纳了青年教师“不”参与某些国际化活动的10种具体理由。这些理由表明,来自高校的资源供给、考核制度、服务支持以及院系设置方面存在的某些不足,以及源自教师自身的资源紧缺和客观生活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对青年教师参与大学国际化产生了反向拉力。总体而言,青年教师在本土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国际化参与主要受到外部因素阻碍,但具体阻碍因素略有差异;在跨境交流方面的参与意愿主要受到教师内部因素影响。 从国际化策略的影响来看,S大学的政策规划类国际化策略在青年教师意识层面的影响力显著高于相关激励支持举措;海外交流资助与校内平台支持的影响力整体高于其他举措。青年教师普遍认可学校管理调控方面策略的积极作用,但对于学校在操作实施、师资建设以及服务支持方面的部分国际化策略及其影响存在争议。研究发现,S大学国际化策略局部成效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学校战略定位中对于海外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偏好压缩了在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空间,阻碍其获取参与大学国际化的资源;二是相关政策制度的“多变”和“固化”加剧了高校内部的学术阶层分化,对青年教师产生了自上而下的挤压,使其对国际化参与产生疲惫感。此外,具体策略执行及其影响存在滞后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青年教师投身国际化实践的热情和决心。 本研究关于S大学青年教师国际化参与问题的探讨,实质上反映的是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场域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职业现状。上述问题提醒高校管理者,应从学校发展国际化的基本立场定位、重要指导原则以及具体推动举措三个层面,思考如何从根本上增强青年教师的学术竞争力,并以此帮助他们拓展参与跨学科、跨文化交流合作的机会。青年教师也应理性看待自身与大学的关系,积极了解和响应各项政策;同时,保持学术激情,坚守学术成果产出的品质。本书适合从事高等教育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广大读者阅读。鉴于笔者学识、能力的局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