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700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27页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108070067 ; 978-7-108-07006-7

本书特色

编者希望编出一本晚清以来的海外留学生的心史。不求为历史留下史料,不求为学院化的研究提供资料的索引,只想围绕“我的留学时代”这个概念,来形成一本可供大众阅读的人文读本。希望这样一本小书,在今天依然是一“出国热”的时代中,能对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起到一点鼓励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人文学者的留学记录。虽然他们所学不同,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美术、语言,皆有各自学科的特点;但负笈远行时的共性也都存在于各自的文字间。 本书编选反映“留学时代”的文章25篇,除对讹脱倒衍做基本的修订外,也保留了个别人名、地名上的民国表达习惯。

目录

《民报》社听讲 周作人
负笈西行 蒋梦麟
牛津的书虫 许地山
在康奈尔的几年 赵元任
四年美国自由教育 蒋廷黻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爱丁堡大学中国学生生活概况 朱光潜
游学美邦(节选) 浦薛凤
巴黎学子 常书鸿
雅典城美国古典学院 罗念生
海德贝格记事(节选) 冯至
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节选) 庞薰琹
我与鲁汶大学法学院 周枏
留英记(节选) 费孝通
学习吐火罗文 季羡林
哈佛七年 周一良
在牛津 杨宪益
我在耶鲁的时候 李赋宁
公费留学到巴黎 吴冠中
耶鲁谈往 夏志清
杂忆留苏 江平
在哈佛听课 李欧梵
哈佛的一天——知识的拾穗 吴咏慧
哈佛教我一个“变”字 赵一凡
致陈思和老师——谈美国大学教育 宋明炜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民报》社听讲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1906年至1911年留学日本,在东京政法大学预科、立教大学学习。曾参加章太炎在日本的讲习班。 假如不是许季茀要租房子,招大家去品住,我们未必会搬出中越馆,虽然吃食太坏,鲁迅常常诉苦说被这老太婆做弄(欺侮)得够了,但住着的确是很舒服的。许季茆那时在高等师范学校已经毕业,找到了一所夏目漱石住过的房屋,在本乡西片町十番地吕字七号(伊吕波是《伊吕波歌》的字母次序,等于中国《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后来常被用于数目次序),硬拉朋友去凑数,因此我们也就被拉了去,一总是五个人,门口路灯上便标题曰“伍舍”,近地的人也就称为“伍舍样”。我们是1908年4月8日迁去的,因为那天还下大雪,因此日子便记住了。那房子的确不错,也是曲尺形的,南向两间,西向两间,都是一大一小,即十席与六席,拐角处为门口是两席,另外有厨房、浴室和下房一间。西向小间住着钱家治,大间作为食堂和客室,南向大间里住了许季茆和朱谋先,朱是钱的亲戚,是他介绍来的,小间里住了我们二人,但是因为房间太窄,夜间摊不开两个铺盖,所以朱、钱在客室睡觉,我则移往许季茀的房间,白天仍在南向的六席上面,和鲁迅并排着两张矮桌坐北。房租是每月三十五元,即每人负担五元,结果是我们担受损失,但因为这是许季茀所办的事,所以也就不好说的了。 往《民报》社听讲,听章太炎先生讲《说文》,是1908年至1909年的事,大约继续了有一年多的光景。这事是由龚未生发起的,太炎当时在东京一面主持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一面办国学讲习会,借神田地方的大成中学讲堂定期讲学,在留学界很有影响。鲁迅与许季茀和龚未生谈起,想听章先生讲书,怕大班太杂沓,未生去对太炎说了,请他可否于星期日午前在《民报》社另开一班,他便答应了。伍舍方面去了四人,即许季茆和钱家治,还有我们两人,未生和钱夏(后改名玄同)、朱希祖、朱宗莱,都是原来在大成的,也跑来参加,一总是八个听讲的人。《民报》社在小石川区新小川町,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用的书是《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下去,有的沿用旧说,有的发挥新义,干燥的材料却运用说来,很有趣味。太炎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青年学生却是很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夏天盘膝坐在席上,光着膀子,只穿一件长背心,留着一点泥鳅胡须,笑嘻嘻地讲书,庄谐杂出,看去好像是一尊庙里哈喇菩萨。中国文字中本来有些素朴的说法,太炎也便笑嘻嘻地加以申明,特别是卷八尸部中“尼”字,据说原意训近,即后世的呢字,而许叔重的“从后近之也”的话很有点怪里怪气,这里也就不能说得更好,而且又拉扯上孔夫子的“尼丘”来说,所以更显得不大雅驯了。 《说文解字》讲完以后,似乎还讲过《庄子》,不过这不大记得了,大概我只听讲《说文》,以后就没有去吧。这《庄子》的讲义后来有一部分整理成书,便是《齐物论释》,乃是运用他广博的佛学知识来加以说明的,属于佛教的圆通部门,虽然是很可佩服,不过对于个人没有多少兴趣,所以对于没有听这《庄子》讲义并不觉得有什么懊悔,实在倒还是这中国文字学的知识给予我不少的益处,是我所十分感谢的。那时太炎的学生一部分到了杭州,在沈衡山领导下做两级师范的教员,随后又做教育司(后来改称教育厅)的司员,一部分在北京当教员,后来汇合起来成为各大学的中国文字学教学的源泉,至今很有势力,此外国语注音字母的建立,也是与太炎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我以为章太炎先生对于中国的贡献,还是以文字音韵学的成绩为*大,超过一切之上的。 1961年5月14日作 (收入《知堂回想录》,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70年) P1-4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著名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美文之王”。 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 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影响深远,风行海内外。其随笔散文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胡适赞叹“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周作人倾心翻译的《枕草子》,尽显原作的灵性与机趣,是公认的经典译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