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135836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1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31358367 ; 978-7-5313-5836-7
内容简介
本括书信;日记;文稿;藏书;诗稿;剧本;实物以及照片八部分,集中体现了萧红多年来的创作轨迹以及与鲁迅、萧军、罗烽、白朗等作家之间的交往,对研究萧红以及东北流亡文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前言
序
萧红离开这个已经七十七个年头,她的作品不断再版,传记著作也层出不穷,资料不断被挖掘出版,随着研究成果的呈现,萧红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继续开发和爬梳萧红的相关文献史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紧迫的工作。去年秋天,黄乔生常务副馆长交给我—个任务,要将馆藏的萧红史料编辑成—本书,我未敢怠慢,开始在馆藏史料中爬梳。
1934年冬,萧红、萧军逃离青岛,来到上海,从此和鲁迅先生开始了长两年的交往,同时也与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7年8月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日,抗日战争中的战役淞沪会战爆发,萧军和萧红准备到武汉去,除了不便携带的书籍、照片、皮箱等,还有*重要的鲁迅写给他们的信,这些东西既不能放在朋友家,又不能带在身边,踌躇之余,他们**个想到的就是许先生。1937年9月27日,萧军和萧红把这些珍贵的文献和衣物等交给许保存,许将其视同鲁迅手稿、藏书,完好地保存到新中国成立。1956年3月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日,她将这批书信及萧军、萧红遗物等完好地转交北京鲁迅博物馆,这些是萧红留在这个上数量*多且极其珍贵的物品。
我是2002年接手管理鲁迅文物库的,十几年来,接待了不少中外研究萧红的学者和专家,中国的学者有汪凌、袁权、章海宁及姜异新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已转化为专著和论文。馆藏萧红的很多文献都收录在《萧红——寂寞而飘零四方》《萧红全传》《萧红画传》《萧红的未完成与当下性——由其自集诗稿出发》等书中。一次,也就是去年的初秋,接待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I_toward Goldblatt)先生夫妇,黄乔生常务副馆长和《新文学史料》杂志主编郭娟老师等陪同f幽门观看萧红遗物。葛浩文先生很认真地看着我展示的每—件藏品,当相册打开、萧红照片露出时,他忍不住用标准的北京话说:“他们总说萧红难看,她一点也不难看,很漂亮,真的很漂亮。”然后端详了许久。葛浩文1985年出版的《萧红评传》,让萧红文学之林。去年秋天,葛浩文用英文续写、由夫人林丽君翻译成中文的《马伯乐》出版。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中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学石淑子著,崔莉、梁艳萍翻译的《萧红传》,这让萧红的作品在2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的中文和外文里,重新活了起来。
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哈尔滨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传播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热土。东北文学的发展曾得到鲁迅的关怀。新文学的春风也吹到了边地的呼兰河畔,沐浴了萧红,孕育出了“力透纸背”的《生死场》,“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的“前半部”《马伯乐》,还有散文、诗歌、哑剧,多才的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不知道为什么,读萧红的作品,脑回路里总会出现凡’高的画,凡.高的色彩,凡·高的天空。凡·高用画笔和颜料画出了世间的美,萧红用笔和方块字码出了天籁般的文学作品。他们都没有受过各自的专业训练,他们都是在三十几岁就离开了这个,却为这个留下了不朽的经典之作。
市面见到有关萧红的专著和图录很多,如何编好这本书,的确是一个挑战。为了让这本书立体呈现,除了将带有萧红手泽的手稿、照片等文献资料,带有萧红温度的衣物等图行梳理、编排,还增加了一些适当的解读,通过这些文献,把读者带回到萧红所处的时代,追寻她的人生轨迹,了解她文学创作的历程,从而感知她、了解她,这位英年早逝女作家的心灵。
夏晓静
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8月20日于家中
目录
二、日记
三、文稿
四、藏书
五、诗稿
六、剧本
七、实物
八、照片
节选
一、书信
书信是萧红文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北京鲁迅博物馆现存鲁迅致亲友104人的1 140封信中,50封以上的占极少数,致曹靖华84封、致许79封、致章廷谦60封、致李霁野55封、致郑振铎5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封,还有就是收集到本书的致萧军、萧红的53封信,鲁迅致两萧书信的数量位居前五名。
书信是*能感受一个人的真性情,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特征的文献。鲁迅致萧军、萧红的信,大家都很熟知,已出版的书籍体例大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因这是一本关于萧红史料的书,又以书信开头,这一部分就以收信人的名称开始编起:鲁迅致萧红信;鲁迅致萧军、萧红信;鲁迅致萧军信。每一封信上都留下了鲁迅的墨迹和手泽,每一封信都曾被萧军、萧红抚摸过,是有温度的53封信。从书信内容来看,既有鲁迅扶植两萧的生动故事,又有鲁迅和两萧探讨人生、交流生活经验的记录。虽然只有一封开头写着“悄吟(萧红)”的书信,却能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萧红的。
一前,新文化人对尺牍十分关注,《新青年》开辟了《通信》专栏,刊登一些白话书信,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台,很多倡导新文化的期刊先后效仿。通俗杂志《新生活》也开设了《尺书》栏目。文学的书信开入人们的视野,并在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鲁迅在《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中说过:“现在的读文人的非文学作品,大约目的已经有些和古之人不同,是比较的欧化了的:远之,在钩稽文坛的故实之,在探索作者的。而后者似乎要居多数。因为一个人的言行,总有一部分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不妨给别人知道,但有一部分却不然。然而一个人的脾气,又偏爱知道别人不肯给人知道的一部分,于是尺牍就有了出路。”所以,想要知道鲁迅和萧军、萧红的那段故事,就从读书信开始吧。用这样一个视角,去他们,“并非等于窥探门缝,意在发人的阴私,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
尺牍*早开头是没有称谓的,收信人是在行文中出现。现存*早有开头称谓的是西汉李陵的《答苏武书》,李陵称苏武为“子卿(苏武的字)足下”,结尾署日“李陵顿首”。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开头很长:“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这封信后未署名,但有结语:“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魏晋时期的尺牍开头称谓有的有,有的没有,唐代的尺牍也这样延续下来。明清时候的尺牍,开头的格式仍然是写信人和收信人并提,姚鼐《复鲁絮非书》起始为“桐城姚鼐顿首,絮非先生足下”。“新文化运动”以降,随着白话文的出现,文言文书信逐渐被白话书信取代。西方书信的表达方法开始对新青年产生了影响,书信的开头直接称呼收信人,并加尊称。诸如“先生”“足下”“大鉴”“膝下”等。
鲁迅写给萧红、萧军信的开头有很多种称呼,关于书信中的称呼问题,萧红在写给鲁迅的信中提出过“抗议”,究竟是怎么提出的,由于两萧写给鲁迅的原信不存,所以无法知道,但从鲁迅1934年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月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日给萧红、萧军的回信中我们似乎读到了萧红提出的问题,鲁迅幽默行了解答:
七日信收到。首先是称呼问题。中国的许多话,要推敲
起来,不能用的多得很,不过因为用滥了,意义变成含糊,
所以也就这么敷衍过去。不错,先生二字,照字面讲,是生......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两宋人物
¥6.9¥19.2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4¥45.0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18.6¥5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 -
毛姆自传
¥17.2¥3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9.6¥30.0 -
沿着公路直行
¥19.5¥50.0 -
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
¥9.9¥26.0 -
自述五种
¥9.0¥28.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2.2¥38.0 -
傅雷与傅聪
¥16.4¥49.8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7.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