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雨文丛文饭小品

煮雨文丛文饭小品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336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59833617 ; 978-7-5598-3361-7

本书特色

《文饭小品》从书刊收藏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别样风采。它以杂文的形式,将作者对藏书藏刊之深入研究通过轻松浅显的文字倾吐而出,文辞浅易而内蕴丰厚,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书中谈及的书刊多为作者私家珍藏,书中插图皆为作者苦心搜集的du家图片,是研究民国杂志与现代图书的**手资料。本书亦涉及老北京风物考证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用幽默亲切的话语,与读者拉家常、话人生,将一代老北京人的回忆与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娓娓道来。

内容简介

《文饭小品》精选知名藏书家谢其章近年所作杂文,以民国报刊收藏为主线,挖掘《天地》《大众》《良友》等民国报刊背后的故事,讲述鲁迅、张爱玲、邵洵美等民国文人的逸闻趣事,同时记叙作者的藏书经历与多年收书趣闻,书写作者对北京胡同的小考和人生见闻。作者考据扎实、文风幽默,本书所收文章大都文辞浅易而内蕴丰厚,可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丰富的知识。书中插图多为作者私藏报刊剪影,是难得一见的定制手资料。

目录

粉郑逸梅,粉《永安》 1

柳存仁《四年回想录》 6

谁撕了张爱玲的《天地》? 11

李慈铭从“日记”到“读书记” 17

章钰四当斋藏书的归宿 20

梁得所“偶然的聚会”23

熊希龄石驸马故宅小考 30

沈寂主编《巨型》杂志 49

常书鸿敦煌大漠离恨天 51

邵洵美书评文章 56

陶亢德——保存《骆驼祥子》手稿的功臣 64

江栋良彩绘电影明星《郊游图》 66

鲁迅先生你死了 / 谁启示我们的彷徨? 71

出版界的“老黄牛” 81

高伯雨一万四千字写《见闻》 84

张爱玲的精灵,依附于民国刊物的光华之上 88

姜德明先生指导我收集民国杂志 100

《良友文学丛书》里的另类 103

鲁迅:“至于将照相印在刊物上,自省未免太僭。” 109

徐訏与《天地人》的故事 114

宋存城存,宋亡城亡——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北平城 120

谈谈“十七年书”的搜集 125

“十七年书”里的《鲁迅选集》 132

插图本《林海雪原》寻获记 135

画论的另外用处 140

九十岁的《良友》画报后记 143

闲话《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149

内部读物《古旧图书业务知识》 152

香港版《艺林丛录》的小故事 154

老门牌号 157

略知一点儿农事 159

我与琉璃厂“杂志大王”的一点儿交往 162

与吴祖光先生的一面 168

醇亲王府里的中学岁月 172

阅读都去哪儿了? 180

吾家电视机成长史 184

微信群唤回的年少记忆 187

后记 191

展开全部

节选

常书鸿敦煌大漠离恨天 我的朋友里有好几位与我一样,对敦煌藏经洞的故事很有兴趣。曾经问过止庵,他说有兴趣的,可惜是看了余秋雨的《道士塔》之后才知道的。也曾经问过藏书家韦力,你收集藏经洞的古遗物吗?他回答有,并且还是五米之长卷,而非指甲盖大小的残片。我的敦煌情思,有一部分来自我的经历,曾经在与敦煌的地理环境相差不多的青海德令哈待过两个寒暑,两地共同之处即“熇燥、寒肃、苍垠、邈远”,或用岑参诗喻之,“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相对于历史好奇者,对于敦煌藏经洞(亦称石室)有兴趣,出了研究成果的不乏刘半农、向达、王重民这样的学者,也有张大千、常书鸿、谢稚柳等好多艺术家。前者侧重石室经卷,后者侧重洞窟壁画。 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的前言,沉郁古茂,情文兼至,令人心驰神往: 一九四二年秋,余自重庆北游敦煌,观于石室,居此凡一载。敦煌石室,肇始于苻秦时沙门乐僔,其后率相营建,以迄于宋。伽蓝灵胜,彩笔纷华,可谓盛矣。然而数百年来,谈绘事者,低徊于宋元楮素之间,半幅盈尺,一山一水,咨嗟赏叹,已争讶其希珍。求所谓六朝隋唐之迹,信同乎寻梦。此千壁丹青,千百年来,寝声掩燿,往哲云迈,阒其衰乎!石室在敦煌城南,中经四十里,冲风成阵,茎草不滋,黄沙弥望,广漠几千。既居久,无所取乐,常联十余骑驰骋于其间,沙风如虎,半日曝野,面色成焦墨,引以为笑乐。岁月忽忽,回首已七年前事,彩壁灵岩,凝想犹昨,每与朋好谈西北往事,因成此记,年来鬓犹未斑,而思力先竭,不胜追忆,脱略谬误,殊不免耳。 读过情辞俱胜的这段话,我多少可以理解止庵所谓的“可惜”。 敦煌如艺术圣地,艺术家如朝拜者,他们追求艺术的诚挚虽然感人,但尚不足以感天动地。谢稚柳只不过在荒漠中待了一年,面孔连吹带晒黑黝黝了一层而已;“常联十余骑驰骋于其间”,难比“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阵势。张大千的敦煌艺术之旅,留下的却是毁誉参半的评论,当年即有傅斯年等指出:“敦煌千佛洞现尚保有北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壁画,张大千先生刻正居石室中临摹。惟各朝代之壁画,并非在一平面之上,乃*早者在*内,后来之人,于其上层涂施泥土,重新绘画。张大千先生欲遍摹各朝代人之手迹,故先绘*上一层,绘后将其剥去,然后又绘再下一层,渐绘渐剥,冀得各代之画法。冯、郑二君认为张先生此举,对于古物之保存方法,未能计及。盖壁画剥去一层,即毁坏一层,对于张先生个人在艺术上之进展甚大,而对于整个之文化,则为一种无法补偿之损失,盼教育部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从速去电制止。” 有人说坏,有人说好,世之常情。常书鸿与张大千是同行,张大千离开敦煌之时正是常书鸿初来乍到之时,常书鸿很感激张大千临别所赠“寻蘑菇路线图”,因为“在敦煌莫高窟戈壁之中,没有什么蔬菜,天然的食用蘑菇更是难以发现,因此,各人如有发现都尽力不让他人知晓,以保障自己的来源”。 我前面所说感天动地者,常书鸿也;不胜唏嘘者,常书鸿夫人陈芝秀也。我同情和理解背弃常书鸿和孩子的陈芝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常陈都是“自私之人”,我并不认为常书鸿的“艺术至上”是多么高尚的挡箭牌。 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是在法国里昂出生的。1927年,我的爸爸常书鸿从家乡只身去往法国,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8年,我母亲陈芝秀也到了里昂陪伴父亲,于是1931年有了我。”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时候从落后的中国到号称艺术之都的法国,近乎一步登天。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这个三口艺术之家也许就在法国扎根一辈子亦说不定,当然赶上“二战”法国投降,又是好几年的动荡。真如张爱玲所云:“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容得下的前提是“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然而常书鸿一次偶然的闲逛,于巴黎塞纳河边旧书摊看到一本《敦煌图录》,立即被敦煌的神秘和敦煌的艺术搞得心神不属,就此改变了自己的艺术方向,更是直接颠覆了陈芝秀的人生轨迹。 敦煌的魅力使得常书鸿存心要离开巴黎,正好这个时候,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发来电报,聘请常书鸿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1936年秋,常书鸿把陈芝秀和常沙娜留在巴黎,只身前往北平。常书鸿在北平待了一段时间,他在回忆录中称:“我要尽快去敦煌!”接下来的回忆,就有些失真了。常书鸿称:“1937年7月7日那天,我照例和几个学生去北海公园画画,忽然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有人说,日本鬼子在卢沟桥向我们开火了!我们全都一惊,赶紧收拾画具往家走。” 事实上,“七七事变”是7月7日夜间发生冲突,8日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守军进攻(开炮),所以7月7日白天没有炮声。另外,北海公园距卢沟桥约五十里,什么样的炮声能传如此之远? 战争爆发之时,陈芝秀常沙娜母女正在返国的轮船上,本欲在北平与常书鸿团聚,这下不成了,常书鸿已去了南京,*终全家在上海团聚,六岁的常沙娜**次踏上母国之地。一家人在一起,才像一家人,陈芝秀够走背字的,追随丈夫到了巴黎,又为了追随丈夫从巴黎回到中国,然后一路迁徙,直至1939年在昆明才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看看1939年常书鸿画的恬静的画,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合影,我甚至想,如果时间凝固在1939年,如果常书鸿不坚持做他的“敦煌梦”……算了,算了,“如果”等于痴人说梦。1939年以后的几年,逃难时断时续,是相对平静的几年,钱锺书《围城》的时代背景也是这苟安的岁月。 1941年7月,常书鸿的第二个孩子常嘉陵出生,三口之家变为四口,一女一儿,幸福之家。常书鸿的周围聚集着吴作人、吕斯百、徐悲鸿这样一流的画家,艺术氛围堪比巴黎沙龙。谁能想到呢,常沙娜说:“就在我家经历了千辛万苦,生活终于稳定下来的时候,爸爸又在酝酿去敦煌的计划了。”陈芝秀激烈反对常书鸿:“你疯了,我们刚刚安顿好,怎么又要到什么甘肃,西北去啊?在巴黎你是讲过的,可那不是想想的事吗?我们好不容易挨过轰炸活着出来,千辛万苦到了这里,才安定下来,沙娜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要成长了,你怎么又想走!还折腾?不同意!” 胳膊扭不过大腿,1943年晚秋,陈芝秀带着两个孩子还是跟着常书鸿去了敦煌,路途之艰苦,可想而知。我想起五十年代初,母亲带着我和姐姐随父亲从上海迁到北京。从有冲水马桶的小样楼搬进了公共茅房的小四合院(西房),父亲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可是母亲没能活到五十岁。 接下来的剧情谁料得到?1945年4月,陈芝秀借口去兰州看病,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总务主任(姓赵,国民党军队退役小军官,三十几岁,浙江诸暨人,陈芝秀同乡)私奔,并于兰州登报声明与常书鸿离婚。陈芝秀的背弃,无可转圜,可是上天对她的报应未免过于残忍,别忘了,犯错的女人总归也是弱势的一方。陈芝秀与姓赵的小军官结婚后没几年全国解放,姓赵的被关进监狱,病死狱中。陈芝秀生活无着,只好改嫁给一个穷工人,并生了一个儿子。因为生活贫困,陈芝秀只能在街道给人家洗洗衣服勉强度日。1962年,常沙娜通过“同情妈妈”的大伯伯见到了陈芝秀,常沙娜没有眼泪也没有一句话,陈芝秀也没有眼泪,只是说:“沙娜,我对不起你们……可是你不能只怨我一个人,你爸爸也有责任。”“现在我也很苦,这是上帝对我的惩罚。”常沙娜自此背着父亲给陈芝秀寄钱,一直寄到1979年,这年八九月间陈芝秀犯心脏病猝死。 常书鸿1994年6月辞世,享年九十岁,他的骨灰安葬在望得见敦煌莫高窟的沙丘上,离那个开始于塞纳河畔的敦煌梦,整整过去了六十年。 十二岁的常沙娜在到达敦煌的第二天,惊呼:“千佛洞的天好蓝呀!”一旁的常书鸿问陈芝秀:“你见过这么蓝的天吗?” 2016年9月1日

作者简介

谢其章于北京成长,幼小初结业,不及弱冠即赴农村插队落户,知青身份凡八年。二十年前转行自由作家。出版有《搜书记》《书蠹艳异录》《玲珑文抄》等二十余部文化随笔。对于民国电影和民国漫画有较深入之研究,对于民国画报和民国文艺杂志有较丰富之庋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