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百年百部红旗谱地火—刘绍棠长篇小说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百年百部红旗谱地火—刘绍棠长篇小说选

1星价 ¥53.9 (5.5折)
2星价¥53.9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1377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2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17137764 ; 978-7-5171-3776-4

本书特色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受到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1991年7月,国务院授予他“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终身享受国家特殊补贴。1992年5月,北京市通州区建立刘绍棠文库,立了“人民作家、光耀乡土”纪念碑,表彰他为祖国文学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刘绍棠文库收藏了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 ★刘绍棠的《师恩难忘》《榆钱饭》《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等多篇文章选入中小学教材。 ★刘绍棠的作品多次获奖。1981年,短篇小说《蛾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蒲柳人家》获《文艺报》中篇小说二等奖。《渔火》获《北京日报》优秀作品奖。《蒲柳人家》获《十月》文学奖。同年5月,《蒲柳人家》(发表于《十月》1980年第3期)获中国作家协会**届(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二等奖。1989年,《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获北京市庆祝建国40周年长篇小说奖。1994年,《黄花闺女池塘》获《人民文学》20世纪90年代优秀小说奖。 ★本书集结刘绍棠的三部长篇小说作品《地火》《春草》《狼烟》,是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文本充满了文学性、艺术性与可读性,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 ★本书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对于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地火——刘绍棠长篇小说选》由有名作家刘绍棠的《春草》《狼烟》《地火》三部长篇小说作品集结而成。《春草》以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通州为背景,描写了北运河河畔的潞河学院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成立了春草社,出版《春草》周刊,很终投入共产党和孙中山掀起的大革命浪潮。《狼烟》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新一代青年与日伪势力开展了坚决的斗争,并迎接即将到来的八路军的故事。《地火》以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描写了延芳淀农民和通州城内的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地主武装进行斗争的悲壮历程。三部曲分别谱写了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北运河一带的人民(农民、大学生、知识分子等)为保卫家乡,与敌人抗争的英雄之歌,承载着三段关于历史、关于战争、关于民族情感与民族凝聚力的记忆,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作家刘绍棠从自己的叙事视角,以情节与细节,讲述北运河沿岸人民的抗争史,小说作品充满了清新淳朴的格调,色彩浓郁的乡土气息。

目录

春 草 / 1

狼 烟 / 115

地 火 / 223


展开全部

节选

北运河腰上挂了个大水葫芦,名叫延芳淀。 延芳淀是个方圆几十里的水泊,水土肥沃,盛产鱼米,四面大大小小的村落,好似星罗棋布。东岸,白沙滩上,有个树木葱茏的村庄,叫烟村。 一九二三年,一群从外省逃亡的抗粮农民,背井离乡,夜行昼伏,脚不停步,长途跋涉,想寻觅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地。他们走呀走,不知走了多少天,不知走了多少路,一个月黑夜,他们走到延芳淀东岸的白沙滩上,沙滩上丛生着红皮水柳,水柳上缠绕着野花藤萝,时时将他们绊倒,把他们的腿脚缠得牢牢的,就像年老的母亲,死死抱住儿女的双腿,不让他们远离膝下,铤而走险。他们怎么也踢不断野花藤萝的绊索,又走得疲乏困倦,便索性横七竖八地倒在沙滩上,呼噜噜大睡。 朝霞从东山燃烧起来,黧雀的啼叫把他们惊醒。他们睁开眼睛,望着面前壮丽的大河和弥漫着沃土芳香的河滩,不禁心醉了。他们的领头人雷连甲,从野花藤萝里挣脱出来,叉开五指,抓起一大把泥土,放在鼻子下面,闻着闻着,猛然喊道:“多肥的土地啊!”又大步流星走下河去,猫着腰,鼻尖擦着水面,眼睛瞪得溜圆,哗地一探胳膊,抓住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他仰起头,张开海口,放声大笑,扯开喉咙嚷道:“好个亲娘一般的大河啊!咱们不走了,就在这儿安家落户吧!” 他们在水泊边筑起一道堤防,搭起一座座窝棚,夹起水柳篱墙,又打造了几只渔船,编织了几张渔网,开出百十亩良田;几个月过去,竟然形成一个小小的欣欣向荣的村落。 他们没有散心,抱得很紧,过着有饭同吃的锅伙生活。田野、菜园、树林、淀上,处处是优美的小曲,粗犷的渔歌,欢乐的笑声。他们每日鸡鸣即起,晨雾中飞枪走刀,打拳踢脚;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又一群群,一伙伙,聚集在沽边沙滩上,对阵砍杀,直到雷连甲梆打三更,才回家睡觉。 有位卖弄风雅的游学先生,偶然从这里路过,一时动兴,想起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儿童入学开蒙的小诗,就在面临大河的村口泥墙上,大笔一挥,题了烟村二字。于是,这个小小的村落,从此就算正式命了名。 谁想,第二年仲夏五月,他们正在井台柳荫下磨镰,准备割麦,忽然一支船队呼啸而来。船上,一个个彪形大汉,个个手持武器,枪上膛,刀出鞘。这伙人蜂拥上岸,将他们的小小村落团团围住。 为首的,是一个鹰鼻鹞眼的大个子,四十几岁,身高六尺开外,大架冬瓜脑袋,一口马牙,满脸横肉,一团霸气。大家一看,正是距离烟村水路二三里的石瓜镇民团团董吴莲池。他半躺半坐在一顶小竹椅轿上,左右还有两个僮儿打着旗罗伞扇,身边垂手伴立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差官。 吴莲池眯着两只鹞眼,横扫柳荫下一张张充满敌意的面孔,耸了耸鼻子,撇了撇嘴巴,冷笑了三声,然后向那个大烟鬼差官喝道:“念告示!” 大烟鬼差官慌忙哈了哈腰,咳嗽一声,清了清烟熏沙哑的嗓子,摇头摆尾地念起来: 县公署为布告事:查延芳水泊,汪洋万顷,鱼米富饶,而荒废已久。石瓜镇团董吴公莲池,为造福桑梓,申请垦殖。此等利国益民之善举,本县能不欣然照准?兹特告示:自即日起,该水泊所有开发事项,统归吴公权宜。此布!念完,大烟鬼差官将这一卷文书,毕恭毕敬地双手呈递给吴莲池。 吴莲池哼了哼,大模大样接过文书,挑起大拇指点着鼻梁儿,说道:“从今日此时此刻起,我吴某人就是尔等的主东。尔等佃户,悉归我吴某人呼唤支使。我吴某人叫尔等往东,尔等不得往西;叫尔等扛锄,尔等不得扶犁;叫尔等打狗,尔等不得骂鸡。如有半点违忤,我吴某人定将严惩不贷!”说着,砰,砰,砰!毛瑟枪朝天开了三响,发出一阵夜猫子的恶笑。笑声刹住,吴莲池脸一变,瞪起眼,嘶叫道:“割麦去!十天之内,我派人前来,倒四六收租,胆敢拖延迟误者,罚!”一声呼哨,这伙人又一窝蜂似的上了船,飞驶而去。 “大叔!”铁匠石老硬踉踉跄跄奔到雷连甲面前,“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瞧着……这伙狗娘养的……夺去咱们的宝地?” “跟吴莲池拼命去!”大家跺着脚大喊大叫。 雷连甲像一尊高大的石像,仰望着白云苍天,一动不动地矗立着。他的脸色铁青,目光沉暗,胸膛一起一伏,牙齿咬得咯嘣嘣响。忽然,他扬起一只胳膊,大家不约而同握紧了镰刀,只等他一声令下,就杀奔石瓜镇吴家大院去。但是,雷连甲的大手又沉重地、缓慢地垂落下来,紫赯色的面孔一阵痉挛,掠过一抹奇怪的笑影,一字一句地说道:“这块良田沃土,吴莲池休想霸占。走,割咱们的麦子去!” 大伙见他们的领头人胸有成竹,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高高兴兴下地去了。 这天夜晚,雷连甲敲过三更梆子,等家家户户酣然入睡,他身背一口青钢刀,流星一般直奔石瓜镇吴家大院。他蹿上高墙,飘然而下,像一团绵绵柳絮,落地无声。他把寒森森的大刀搁在吴莲池的脖颈上,立逼着吴莲池写下一封退还烟村土地的文书,签名画押。 雷连甲将文书揣进怀里,钢刀入鞘,大步走了出去。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翻墙,背后,吴莲池的毛瑟枪响了,一串连珠弹丸,打断了他的右腿。 天亮,雷连甲被装进木笼囚车,押往通州县城。烟村老小,听到这个消息,一片哭声。他们赶到石瓜镇,沿着石瓜镇通向通州县城的驿路,追逐木笼囚车三十里,相送到城门口。 雷连甲被关进死牢,压大杠,滚钉板,睡火炕,十指穿钉,他只是高声笑骂,眉头也不皱一皱。 行刑前的夜晚,一个好心肠的老看守,偷偷问雷连甲有什么话语留给家人,后事如何料理?雷连甲沉吟片刻,笑道:“我早已把生死扔到九霄云外,也就没有儿女之情。只是有劳老哥,捎句话给吴莲池:他若不是胆小鼠辈,等砍下我的脑袋,他带回石瓜镇,高高挂在龙王庙的旗杆上,我死后也要睁着眼,看他横行到几时,落个什么下场!”老看守含泪一一应允,呜呜咽咽地说道:“小老儿在这座衙门口混饭吃,屈指四十年了,像雷大爷这么气贯长虹的人杰,还是头一遭遇见,这也是小老儿三生有幸。小老儿在您生前难表寸心,只有待您归天之后,打点几炷高香,几杯薄酒,几片纸钱,几声号啕,祭奠您的英魂流芳百世,聊表一点孝敬之意。” 第二天清晨,下了一场瓢泼大雨。雨过天晴,碧空如洗,通州城内,万人空巷。雷连甲那一棵青松似的身躯,凛然屹立在刑车上,一不骂街,二不乱唱,三不讨嘴,只是一遇到人群中投来悲伤的目光,便雷鸣也似呐喊一声:“一子落地,万子归仓!”出东关,过大河,来到鬼门坝刑场。雷连甲在一簇浸了血似的野花丛中站定,身披雨后金色的阳光,高大,威严,神武。一个狗头狗脑的刽子手喝道:“跪下!”雷连甲金刚怒目,高声叫道:“姓雷的身无罪,心无愧,要死得顶天立地!”另一个獐头鼠目的刽子手,偷偷摸摸从背后抡起鬼头刀。雷连甲听到脑后刀风声,又霹雳一般大吼道:“一子落地,万子归仓!”飞出去的头颅,带着这惊天动地的怒吼声,在几丈开外落下来,二目圆睁,射出两道火焰般的光芒,尸体像一座巨大的岩石,轰隆倾倒在地,热血迸溅如雨。两个刽子手惊吓得一连倒退十几步,仰面跌死过去。 ……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生于北京通州大运河畔的儒林村。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刘绍棠不遗余力地倡导乡土文学,坚持“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其作品多以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语言清新淳朴,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孟加拉、阿尔巴尼亚等国文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