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鲁迅的饭局
读者评分
5分

鲁迅的饭局

1星价 ¥54.0 (7.5折)
2星价¥54.0 定价¥7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3588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59835888 ; 978-7-5598-3588-8

本书特色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研究专著中,这本《鲁迅的饭局》显得十分特别,全书以小品文的形式,以鲁迅二十多年来的饭局为线索,严谨梳理介绍其交往和生活、创作日常,轻松耐读,资料丰富,实属另一形式的鲁迅小传,读者可以从中窥见大先生的真实一面,也能感受民国时期的真实社会风情,更能对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有一些了解,是值得收藏的匠心之作。 1.文章以鲁迅的饭局为线索钩沉其文学交往、生活经历、创作轨迹、思想变化,以及其所处的时代风貌等,在鲁迅微观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和突破。 2.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资料详实,引述与观点均有据可查,逻辑恰当,并有大量图片,增添了本书的趣味性,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了解鲁迅必读的文本。 3.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值此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系列鲁迅微观研究成果佳作,希望能引起国人甚或全球读者对鲁迅的研究和关注热情。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关部分,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同时以鲁迅为原点,辐射当时的文学大家甚至文学事件,为读者展现了身临其境般的民国生活现场。

目录

目录

| 上卷:总部 |

003 一个人的餐桌

——民国北京美食地图

014 夜饮于广和居

——“北漂”的厨房

020 三饯许铭伯

——绍兴会馆中的同乡之谊

030 “醉眼”中的朦胧

——鲁迅饮酒考

039 绍酒越鸡之饭

——鲁迅味蕾上的乡愁

046 嗜好零食的周树人

——消闲中得养生之益

052 窗余壁虎干饭香

——鲁迅的另类宠物

057 留之晚酌

——作为文化沙龙的周府

068 要请,就要吃得好

——周府治馔

080 书店、餐厅和漫谈会

——内山书店的多栖角色

093 教育部公宴

——公务员的官方应酬

101 沪上美食风景

——鲁迅光顾过的上海餐馆

| 下卷:分部 |

111 饯别蔡元培

——肴膳皆素

117 中秋招饮

——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

121 劝业场之聚

——闽肴不甚适口

127 乡党同席

——略涉麻溪坝事

133 顾养吾招饮

——促成《炭画》出版

138 同陈师曾至益昌饭

——画是好的,印章也不坏

148 祭孔归途觅一小店晚餐

——为鞠躬之诸公当听差

156 高阆仙招饮同和居

——“行不违其所学”的上司

162 唱平湖调、刊刻佛经为母祝寿

——令人欢喜赞叹的孝心

168 烹鹜沽酒作夕餐

——与钱玄同的合与离

178 半农邀饮

——爱与憎恶交织不言弃

186 传叔祖母治馔饯行

——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

198 午宴买宅时赠物者

——周府的堂会

204 海甸停饮大醉

——独撑八道湾的苦闷

212 和孙伏园饮酒甚多谈甚久

——副刊的起首老店

218 与二弟小治肴酒共饮三弟

——周氏三兄弟*后的晚餐

227 立契用饭

——安慰母亲的西三条胡同新居

236 西北大学办事人之宴

——“约往陕作夏期讲演”

248 治午餐邀陶元庆

——抱歉而感激地一批批索画

258 “二许相争”的醉宴

——按“小鬼”之头示爱

268 往石田料理店

——与日本人的杯盏之交

273 公宴太虚和尚

——只是平平常常

281 东堤晚酌

——以为课余有读书的环境了

289 陶乐春的午宴

——持酒一瓶而归

291 南云楼风波

——与林语堂像一对雄鸡对视

297 荷兰西菜室作五十岁纪念

——史沫特莱安排的聚餐

304 特色酒家食三蛇羹

——人真是可怕的

309 邀一妓略来坐

——给一块钱就走的“打茶围”

315 达夫赏饭

——造就名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322 十时三刻乃散

——句子短又很风趣

327 休士风波

——“给我以诬蔑和侮辱是平常的事”

334 ABC茶店吃茶

——友谊如“鲜艳而铁一般的新花”

341 略设菲酌作长谈

——分送认真精密的版画集

351 打牙祭的小小要求

——桥香夜饭成立奴隶社

357 吃饭七次,笺谱两本

——对木刻画有同嗜

371 陶陶居夜饭

——止息上海文坛“盘肠大战”

381 主要参考书目

385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饯别蔡元培——肴膳皆素 时间:1912年7月22日 地点:北京陈公猛家 与席:陈公猛、鲁迅、蔡元培、蔡谷青、俞英厓、王叔眉、许寿裳等 鲁迅日记1912年7月22日云:“晚饮于陈公猛家,为蔡孑民饯别也,此外为蔡谷青、俞英厓、王叔眉、季巿及余,肴膳皆素。” 坐中陈公猛曾在日本早稻田学校攻读经济,民国初年任财政部公债司司长、钱币司司长,1915年任中国银行副总裁、代理总裁,与鲁迅同乡而又同时留学日本,订交既早,相知又深。蔡谷清是蔡元培之从弟,光复会会员,与鲁迅同期留日,回国后授法科举人,1912年5月与鲁迅等自绍兴至北京。俞英厓时为吉林延吉县长,因事到北京时认识鲁迅。王叔梅师爷出身,绍兴名流,稍有资产,曾资助革命党活动,经蔡元培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季巿即许寿裳,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出席当日饭局者,均为原绍兴籍光复会会员、中国同盟会会员。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光绪年间进士,1892年授翰林院庶吉士,1904年组织光复会,任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曾数度留学欧洲。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推行教育改革。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监察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鲁迅与蔡元培的关系很微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话题。 蔡元培和鲁迅是绍兴同乡,前者比后者大13岁。从某种意义上讲,身为朝廷翰林院学士的蔡元培是后学鲁迅的师长和伯乐,身为教育总长或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则是鲁迅的上级。1912年,蔡元培被孙中山力荐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便开始延揽人才。蔡元培对推荐鲁迅的许寿裳说:“我久慕其名,正拟驰函延请,现在就托先生代函敦劝,早日来京。”鲁迅从绍兴进教育部后,二人由此结识、订交。鲁迅在致蔡元培的信中,总是恭敬地起于“鹤庼先生左右”,收于“专此敬请道安”,署以“晚周树人谨上”,不敢有一丝一毫马虎。鲁迅被聘为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科科长,主管科学、美术馆、博物院、图书馆、音乐会、演艺会等事宜。虽然鲁迅在那里上班的*初感受是“枯坐终日,极无聊赖”,但是,在蔡元培的提携下,鲁迅开始了他14年的公务员生涯,这在他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倘若“没有沉沦官场的自我省察,没有憔悴京华的人生洞悉,更重要的是,如若没有绝望心情下的魏晋感受,没有勃兴于北京的新文化思潮的托举,没有亦官亦教的双栖经历,就不会有狂人的一声凄厉,又何来《彷徨》的复杂心态,在心灵的废园里将难见疯长的《野草》,更不要提《中国小说史略》。尤其不堪设想的是,文学热情一旦退潮,透支的沙滩上会留下些什么,就怕是什么也不能生长,什么也不可建造”(吴海勇《时为公务员的鲁迅》)。鲁迅借此触摸到了生活的质地。可以说,没有蔡元培的提携,鲁迅的人生也许就得改写。无论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还是在人情世故上,后学鲁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蔡元培效力。 鲁迅为蔡元培出的*大一份力,是受托设计了北京大学的校徽。 北京大学是国内*早设计校徽的大学,这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掌舵者的文化抱负不无关系。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所大学。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第二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1917年的鲁迅和陈独秀、胡适等人相比完全是两种状态,他每天到教育部上班,下班后便躲在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抄写古碑。接受蔡元培委托后,鲁迅便着手设计北大校徽,并于8月7日“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安排均匀合理,排列整齐统一,线条流畅规整,整个造型结构紧凑、明快有力、蕴涵丰富、简洁大气,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一直延续到1949年,后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20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2007年6月,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这一标识正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 蔡元培托鲁迅设计校徽,是对其美术功底与美学主张的信任与首肯。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正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 蔡元培是鲁迅的命中贵人,他无论是在教育部当教育总长,还是在北大当校长,都对浙系人才大力扶持和倚重,先是邀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后来又聘鲁迅在北京大学讲课。老二周作人在北大当文科教授,以及老三周建人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也是蔡元培一手安排的。后来鲁迅离开厦门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带着许广平到上海后,生计都成了问题,也是蔡元培向他伸出了救援之手。 但鲁迅与蔡元培思想上还是存在明显分歧。1926年,蔡元培当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后,倡导“潜心研究与冷眼观察”,与胡适主张趋同,鲁迅在《无花的蔷薇》中点名批评这位“孑公”,并在给江绍原的信中说:“其实,我和此公,气味不相投者也。民元之后,他所赏识者,袁希涛、蒋维乔辈,则十六年之顷,其所赏识者,也就可以类推了。” 这样的微词和怨言,很快就被事实击得粉碎。1927年12月,担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主动给鲁迅送来一个大饭碗—中华民国大学院特约著述员,不用上班就可以拿到300元干薪,通过这种形式照顾鲁迅的生活。蔡元培曾在他的《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说过:“大学院时代,设特约著述员,聘国内在学术上有贡献而不兼有给职者,听其自由著作,每月酌送补助费。吴稚晖、李石曾、周豫才诸君皆受聘。”一年之后,蒋梦麟任教育部部长时,这一饭碗改名为“教育部编辑费”。 蔡元培主持大学院支付给鲁迅的这笔“补助费”长达四年又一个月,共计14700银圆,可谓一笔巨款。鲁迅正是靠这份补助费大量购书,并有余力资助革命互济会和左联等进步团体。 可能是出于对蔡元培关照的感激与追随,1933年1月6日,鲁迅和周建人兄弟双双加入由蔡元培、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作者简介

薛林荣,1977年生,甘肃秦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甘肃天水。著有“微观鲁迅”系列(包括《鲁迅草木谱》《鲁迅的饭局》《鲁迅的封面》《鲁迅的门牌号》),随笔集《阅人记》《处事记》,长篇历史小说《疏勒》等。《鲁迅草木谱》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0年度文艺类优秀出版物奖、入选百道网2020年度好书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