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延杰先生经学论著三种

陈延杰先生经学论著三种

1星价 ¥79.4 (6.2折)
2星价¥79.4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6337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4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50633797 ; 978-7-5506-3379-7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南京大学校史工程”项目之一。陈延杰(1888—1970)为南京宿儒,在中国传统经学、诗学、古典诗词创作方面颇有造诣。本书收录其著作三种《周易程传参正》 《诗序解》《经学概论》,反映了其在中国传统经学方面的深厚学养,呈现其治学特色与学术取向。

目录

南雍學入陳延傑及其經學論著之整理 周易程傳參正 詩序解 經學概論
展开全部

节选

忠天謹識於新竹絜園 2018年6月8日整理説明 一、 此次整理,以現藏於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特藏室陳延傑《周易程傳參正》手抄本爲底本。 二、 原書徵引程頤《易傳》(簡稱《程傳》)文句及斷句方式,容或與坊間其他通行版本不同。爲求全書一致,在點校上,蓋以清光緒十年(1884)《古逸叢書》影印元至正九年(1349)積德堂刊本(簡稱“積德堂本”)爲底本,并參酌武英殿本《周易折中》,若遇有不同者,則復以理校,并出注説明。 三、 書中其他引文之文句及斷句,儘可能求取善本覆核校對。若遇明顯舛誤或違異者,另出注説明。 四、 《周易程傳參正》原書爲手抄本,書寫時或用正體或用異體字,此次整理,對其進行規範。 五、 《周易程傳參正》徵引《程傳》或他書,於語助詞有時或有省簡,由於無礙理解,皆不另出校記,以省篇幅,僅在原文中另加括弧,由整理者據其所引原典補入。 六、 《周易程傳參正》徵引他書,或全文援用,或約取其語,點校時儘可能以引號區别,不另用省略號標記。 周易程傳參正 江寧陳延傑學程子倡言“居敬窮理”,故所著《易傳》,大都順性命之理,以明聖人寡過有恒之旨。吕東萊稱其“理到語精,平易的當”吕東萊之語,據《朱子語類》卷67校之。,魏了翁稱其“明白正大,切于持身用世”魏了翁之語,據《經義考》卷20校之。其文曰:“魏了翁曰:程《易》明白正大,切於治身,切於治世,未易輕議,故無智愚皆知好之。”陳氏蓋約取其語。,信非虚言也。程子《與謝湜書》,言談《易》當先觀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朱子謂“程子之學,原于周子”,是不然。考之《易傳》,無一語及太極者;程子講《易》,蓋本于胡瑗。《觀卦》:“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程傳》:“予聞之翼之積德堂本、武英殿本於“翼之”前有“胡”字。先生曰:‘君子居上,爲天下之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觀仰而化也。故爲天下之觀,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不可如既薦之後,則下民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程傳》:“予聞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誤加‘何’字。”以此推之,則伊川易學,其原殆出于安定焉。 《程傳》詳于義理,或有攻其不言象數者。程子《答張閎中書》云:“理,無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見乎辭矣,則可積德堂本“可”字下有“以”字。由辭以觀象。故曰: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本段陳氏蓋約取其義,文句略作調整。見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頁1205。是知《程傳》蓋因象以明理,非不言象也。《朱子語類》云:“林艾軒在行在,一日,訪南軒曰:‘《易》有象數,伊川皆不言,何也?’南軒曰:‘《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如以象言,則公是甚,射是甚,隼是甚,高墉是甚。聖人止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陳延傑此引《朱子語類》語有闕文。《語類》曰:“林艾軒在行在,一日,訪南軒,曰:‘程先生《語録》,某却看得;《易傳》,看不得。’南軒曰:‘何故?’林曰:‘《易》有象數,伊川皆不言,何也?’南軒曰:‘孔子説《易》不然。《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如以象言,則公是甚?射是甚?隼是甚?高墉是甚?聖人止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此謂伊川亦假象言之。故《解卦》上六《程傳》:“上六,尊高之地,而非君位,故曰公。”“隼,鷙害之物,象爲害之小人。墉,墻内外之限也。”“云高,見防限之嚴而未去者。”此即言象也,言象則知數矣。唯伊川《易傳》理過乎辭,不免有所偏。朱子亦頗有微詞。《語類》云:“傳注唯古注不作文,却好看。”“疏亦然。今人解書,且圖要作文,又加辨説,百般生疑。故其文雖可讀,而經意殊遠。程子《易傳》,亦成作文,説了又説,故今人觀者更不看本經,只讀傳,亦非所以使人思也。”又云:“程先生解經,理在解語内。某集注《論語》,只是發明其辭,使人玩味經文,理皆在經文内。”斯言甚是。吾讀朱子《四書章句》,其下注不過數語,而藉以玩索經文,趣味深長。讀伊川《易傳》,説理*精,然太瑣碎,使人只尋繹傳注,不復看本經,此其蔽也。 癸未春,與金陵大學諸生講《周易程傳》,覺其中有獨到者,亦有與諸家《易》説乖牾者,輒爲之參正,聊復詮次,以成是編,以就正于當世之知《易》者,非敢以敝帚自珍焉。??瘙棤乾下乾上乾,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爲首也。 《程傳》:“用九者,處乾剛之道,以陽居乾體,純乎剛者也。剛柔相繼爲中,而乃以純剛,是過乎剛也。見群龍,謂觀諸陽之義,无爲首則吉也。以剛爲天下先,凶之道也。”“用九,天德也。天德陽剛,復用剛而好先,則過矣。” 案:程子謂“用九者純乎剛”,是僅説其德,未言用九之義。劉瓛曰:“總六爻用案:“用”,當作“純”。九之義,故曰用九也。”李鼎祚:《周易集解》,臺北成文出版社《易經集成》影印清乾隆二十一年雅雨堂本,卷1,葉4。王弼曰:“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見群龍之義焉。”李鼎祚:《周易集解》,卷1,葉4。此言用九之義,而未言其用。《周易本義》云:“六爻皆變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爲群龍无首之象,而其占爲如是則吉。《春秋傳》曰:‘《乾》之《坤》。’”朱熹:《周易本義》,臺北成文出版社《易經集成》影印宋咸淳刊本,頁53。朱子言其用矣。蓋用九用六,義取占變。《春秋傳》所謂《乾》之《姤》者,《乾》之初九爻變,則成《姤》卦爻也。《乾》之《同人》,九二變也。《乾》之《夬》,上九變也。用九全變,則成《坤》卦爻矣,故謂用九爲《坤》。龍仁夫《周易集傳》曰:“陽爻七九,陰爻八六。九六變而七八不變。易占其變,故七八无辭而爻皆九六。然六爻皆變,則主變卦《彖》辭,此通例也。乾六爻變,則以用九辭决之;坤六爻變,則以用六辭决之,此特例也。”龍仁夫:《周易集傳》,臺北成文出版社《易經集成》影印清咸豐元年《别下齋叢書》本,卷1,葉2。龍説頗明辨。《日知録》云:“用九用六,用其變也。亦有用其不變者,《春秋傳》穆姜遇《艮》之八,《晉語》董因得《泰》之八,是也。”顧炎武:《日知録·七八九六》,卷1,頁25。亭林之説,亦至顯,可參證焉。用者,占筮所用。用九六爻皆變,則當合本卦變卦之辭占之。即《程傳》所謂剛柔相濟者,龍氏曰:“龍,隱見變化之物,罕有見其全者,故雖見而无首亦吉。又六陽過剛,未免于亢,變陰則不至亢矣,故吉。”龍仁夫:《周易集傳》,卷1,葉2。其説似根據程子者。??瘙棧坎下艮上蒙,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程傳》:“三以陰柔處蒙闇,不中不正,女之妄動者也。正應在上,不能遠從,近見九二爲群蒙所歸,得時之盛,故捨其正應而從之,是女之見金夫也。女之從人,當由正禮,乃見人之多金,説而從之,不能保有其身者也。无所往而利矣。”“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順,不可取也。” 〖KH1〗〖GK2!〗〖HTF〗案:虞翻説:“金夫謂二。”李鼎祚:《周易集解·蒙》,卷2,葉23。程子蓋本虞説焉。王輔嗣以“金夫”爲上九,謂三求上,女先求男,行在不順。王弼曰:“童蒙之時,陰求於陽,晦求於明,各求發其昧者也。六三在下卦之上,上九在上卦之上,男、女之義也。上不求三而三求上,女先求男者也。女之爲體,正行以待命者也;見剛夫而求之,故曰不有躬也。施之於女,行在不順,故勿用取女而无攸利。”臺北藝文印書館《周易正義》影印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卷1,葉33。《周易折中》從之,云:“《程傳》以爲九二。然九二爲李光地《周易折中》此句無“爲”字。臺北成文出版社《易經集成》影印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原刊本,卷1,葉2。發蒙之主,若三能從之,正合《彖辭》‘童蒙求我’之義,不應謂之不順。蓋《易》例陰爻居下體,而有求于上位者,皆凶。王説近是。”原文作“王氏之説近是”,陳氏省簡其語。余或疑焉。虞氏曰“陽稱金,震爲夫”李鼎祚:《周易集解·蒙》,卷2。,此卦二至四互體爲震,且六三“失位乘剛,故行不順”。當以虞、程二家之説爲允。若三與上應,豈得謂凶。《誠齋易傳》云:“三仰舍上九之應,而俯從九二之强,是女見利而動者,非順也。”“陳相下喬而入幽,即六三舍上而從下。公孫曲學以阿世,即六三見利而失身。斯女不可取,斯士獨可用乎?”楊萬里:《誠齋易傳·蒙》,臺北成文出版社《易經集成》影印清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聚珍叢書》本,卷2,葉9。亦以金夫指九二也,得之。〖HK〗〖HT〗??瘙棨乾下坎上需,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程傳》:“四以陰柔之質,處於險,而下當三陽之進,傷於險難者也,故云需于血。既傷于險難,則不能安處,必失其居,故云出自穴。穴,物之所安也。順以從時,不競于險難,所以不至于凶也。以柔居陰,非能競者也。若陽居之,則必凶矣。蓋无中正之德,徒以剛競於險,適足以致凶耳。”“四以陰柔居于險難之中,不能固處,故退出自穴。蓋陰柔不能與時競,不能處則退,是順從以聽於時,所以不至于凶也。” 案:朱子《易本義》云:“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四交坎體,入乎險矣,故爲‘需于血’之象。然柔得其正,需而不進,故又爲‘出自穴’之象。”朱説與《程傳》實相發明,皆以陰柔不競險爲旨,特穴非安固之所耳。《語類》云:“問:《程傳》釋穴物之所安。曰:穴是陷處,唤作所安不得。”“柔得正耳,需而不進,故能出于坎陷。”此句不見於《語類》,陳氏此段文字,當引自《周易大全》,卷3,葉19。朱子以“出穴”爲“出險”,義甚明確。夫四以一陰敵下三陽,則必有所傷。血者,陰陽相傷也。傷必有以避之,出自穴者,即避險難耳。??瘙棪坎下坤上師,六三,師或輿尸,凶。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程傳》:“三居下卦之上,居位當任者也。不唯其才陰柔不中正;師旅之事,任當專一。二既以剛中之才爲上信倚,必專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衆人主之,凶之道也。輿尸,衆主也。蓋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發此義。軍旅之事,任不專一,覆敗必矣。倚付二三,安能成功,豈唯无功,必致凶也。” 〖KH1〗〖GK2!〗〖HTF〗案:王弼《注》:“以陰處陽,以柔乘剛,進則无應,退无所守,以此用師,宜獲輿尸之凶。”王訓“輿尸”爲“撓敗”,故朱子《本義》從之曰:“輿尸,謂師徒撓敗,輿尸而歸也。以陰居陽,才弱志剛,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竊以爲師已撓敗,是已凶矣,無勞言凶焉。或,疑辭,謂非必也。《左傳·成二年》:“無令輿師淹于君地。”《注》:“輿,衆也。”言師若衆主之則凶。《程傳》義較切。楊簡説:“行師之法,權歸一將。使衆主之,凶之道也。”楊簡:《楊氏易傳·師》,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4,葉14。“衆所不一,必无成功。九二既作帥,六三居二之上,有權不歸一之象。”楊簡:《楊氏易傳·師》,卷4,葉14。王申子説:“二爲主將,三躐而尸之。凡任將不專,偏裨擅命,權不出一者,皆‘輿尸’也。軍旅何所聽命乎?其取敗必矣。”王申子之説,據《周易折中》校之。并從《程傳》,甚是。《黄氏日鈔》云:“六三,師或輿尸,猶可言兵敗。若六五,弟子輿尸,言兵敗,于文義爲協,合詳之。”黄震:《黄氏日鈔·讀易》,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6,葉10。〖HK〗〖HT〗??瘙棫坤下坎上比,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程傳》:“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陰柔而不中;二有應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比於匪人,其失可知,悔吝不假言也,故可傷。二之中正,而謂之匪人,隨時取義,各不同也。”“人之相比,求安吉也,乃比於匪人,必將反得悔吝,其亦可傷矣。深戒失所比也。” 〖KH1〗〖GK2!〗〖HTF〗案:《程傳》于“匪人”無解,人,猶親也。《中庸》:“仁者,人也。”古注云:“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按此古注即鄭玄《禮記·中庸注》,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卷52,葉18。匪人之人,義與此同。言不以人意相存問者,即匪親也。蓋三與上無應,故云“比之匪人”。王弼《注》:“四自外比,二爲五應“應”,宋刊本作“貞”,阮元《校勘記》謂:“内卦爲貞,作貞是也。”,近不相得,遠則無應。所與比者,皆非己親,故曰比之匪人。”孔《疏》:“所欲親比,皆非其親,是以悲傷也。”孔穎達:《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卷2,葉12。其説并確切。朱子《本義》云:“陰柔不中正,承乘應皆陰,所比皆非其人之象,其占大凶。不言可知。”朱訓“匪人”爲“非其人”,不若注疏之説,明白可玩也。《詩·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寧忍予。”蓋言先祖不相存問,何忍使我遭此禍也,朱《傳》謂“我先祖豈非人乎”,其失與此同。〖HK〗〖HT〗比,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程傳》:“五居君位,處中得正,盡比道之善者也。人君比天下之道,當顯明其比道而已。如誠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發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澤,是人君親比天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親比於上?若乃暴其小仁,違道干譽,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積德堂本“亦”下有“已”字。狹矣,其能得天下之比乎?故聖人以九五盡比道之正,取三驅爲喻,曰:‘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先王以四時之畋,不可廢也,故推其仁心,爲三驅之禮,乃《禮》所謂天子不合圍也。成湯祝網,是其義也。天子之畋,圍合其三面,前開一路,使之可去,不忍盡物,好生之仁也。只積德堂本“只”作“止”字。取其不用命者,不出而反入者也。禽獸前去者皆免矣,故曰失前禽也。王者顯明其比道,天下自然來比。來者撫之,固不煦煦然求比於物,若田之三驅,禽之去者,從而不追,來者則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民皞皞,而莫知爲之者也。邑人不誡吉,言其至公不私,无遠邇親疏之别也。邑者居邑,《易》中所言邑,皆同。王者所都,諸侯國中也。誡,期約也。待物之一,不期誡于居邑,如是則吉也。聖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于顯比見之矣。非惟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以臣於君言之,竭其忠誠,致其才力,乃顯其比君之道也,用之與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諛逢迎,求其比己也。在朋友亦然,脩身誠意以待之,親己與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苟合,以求人之比己也。於鄉黨親戚,於衆人,莫不皆然,三驅失前禽之義也。” 〖KH1〗〖GK2!〗〖HTF〗案:《程傳》訓“顯比”,其義明切。王弼《注》:“比而顯之,則所親者狹矣。夫无私于物,唯賢是與,則去之與來,皆無失也。”三驅之禮,愛于來而慈于去,雖不得乎大人之吉,是顯比之吉也。此可以爲上之使,非爲上之道也。陳澧謂爻辭象傳,皆無此意。輔嗣自爲過高之説以解經,如此則非費氏家法,陳説是也。故朱子《本義》從《程傳》,以爲一陽居尊,剛健中正,卦之群陰,皆來比己,顯其比而無私,如天子不合圍,開一面之網,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故爲用三驅失前禽,此與王《注》相反。《語類》:“問:伊川解‘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所謂來者撫之,去者不追,與失前禽而殺不去者,所譬頗不相類。如何?曰:田獵之禮,置旃以爲門,刈草以爲長圍。田獵者,自門驅而入,禽獸向我而出者皆免,惟被驅而入者皆獲,故以前禽比去者不追,獲者譬來則取之。大意如此,無緣得一一相似。伊川解此向不須疑,但‘邑人不誡吉’一句似可疑,恐《易》之文義不如此。”“‘邑人不誡’,如有聞無聲,言其自不消相告誡,又如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相似。”朱子以邑人不誡爲喻上意不警備以求必得,較《程傳》義長,惠士奇説:“不淫于獸,不擾于民,古之田禮如此。故九五顯比取象焉。《漢書·谷永傳》曰‘大路所過,黎元不知’,所謂邑人不誡也。”惠士奇《易説》:“谷永曰:‘大路所過,黎元不知。’所謂邑人不誡也。不淫於獸,不擾於民,古之田禮如此,故九五顯比取象焉。”臺北成文出版社《易經集成》影印《清皇清經解》本,卷1,葉14。按:陳氏於惠士奇語,略作調整。惟惠士奇將杜鄴的説法誤爲谷永,又將“大路所歷”,誤作“大路所過”。而陳氏襲惠氏之誤,又將原出處於《漢書·郊祀志》卷25下者,誤作《漢書·谷永傳》。此即從朱説焉。〖HK〗〖HT〗比,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程傳》:“六居上,比之終也。首謂始也。凡比之道,其始善則其終善矣。有其始而无其終者或有矣,未有无其始而有終者也。故比之无首,至終則凶也,此據比終而言。然上六陰柔不中,處險之極,固非克終者也。始比不以道,隙於終者,天下多矣。”“比既無首,何所終乎?相比有首,猶或終違。始不以道,終復何保?故曰无所終也。” 〖KH1〗〖GK2!〗〖HTF〗案:伊川訓“首”爲“始”,説本虞翻焉。惠士奇説:“乾无首吉,比无首凶。陽吉陰凶,首皆指上也。”②惠士奇:《易説》,卷1,葉14。“《程傳》‘首’爲‘始’,失之。《比》卦有始无終,故‘後夫凶’,‘首’非始也”②,惠説是。《乾》用九:“見群龍无首吉。”《程傳》:“見群龍无首積德堂本無“无首”二字。,謂觀諸陽之義,无爲首則吉也,以剛爲天下先,凶之道也。”是純乾過剛,不可爲首,故乾之坤則吉,蓋變坤,故曰无首。《比》之上六,以陰爻而處陰位,與六三又無應,且處險之極,而无陽剛之才以濟之,故曰“无首凶”。“无首”即无陽也。《誠齋易傳》云:“上六无首,所謂後夫凶也。四陰皆從五,而己獨後焉。”“凶而无終,必矣。”楊萬里:《誠齋易傳·比》,卷3,葉9。龍仁夫亦謂“此爻比之指五,比以九五之陽爲主,上獨背之而居其上,雖比而不能比,安能无凶”,龍仁夫:《周易集傳》,卷1。并得其義。〖HK〗〖HT〗??瘙棬乾下巽上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程傳》:“初九陽爻而乾體。陽,在上之物,又剛健之才,足以上進,而復與在上同志,其進復于上,乃其道也,故云復自道。復既自道,何過咎之有?无咎而又有吉也。諸爻言无咎者,如是則无咎矣,故云:无咎者善補過也。雖使爻義本善,亦不害於不如是則有咎之義。初九乃由其道而行,无有過咎,故云何其咎?无咎之甚明也。”“陽剛之才,由其道而復,其義吉也。初與四爲正應,在畜時乃相畜者也。”

作者简介

陈延杰(1888—1970),字仲英、仲子,笔名晞阳,江苏南京人。在中国传统经学、诗学研究与古典诗词创作方面颇有造诣,曾致力于南京的文物管理及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要求保留中华门、石城、台城、清凉门等古迹。 车行健,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典解释学、注疏时代的儒家经学,著有《礼仪、谶纬与经义──郑玄经学思想及其解经方法》《诗本义析论──以欧阳修与龚橙诗义论述为中心》《释经以立论──汉代毛郑诗经经解的思想探索》,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黄忠天,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杨万里易学之研究》《宋代史事易学研究》《周易程传注评》《中庸释疑》《二程易说》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卢启聪,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目前专注于《诗经》《尚书》学之相关研究。著有《诗经传说彙纂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