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城市空间重构与职住变迁——北京观察与国际比较

城市空间重构与职住变迁——北京观察与国际比较

1星价 ¥77.4 (7.9折)
2星价¥77.4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574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112257423 ; 978-7-112-25742-3

本书特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城市内部的多中心化,二是城市边缘的扩展和崛起,三是城市内外功能的疏解和承接。首都北京先后出现并正经历着这三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物”的空间变化既有城市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也有规划建设的主观引导,其结果必然带来“人”的职住空间变迁。 本书系统研究了这种变迁形成的职住近接或职住分离现象,及其对空间效率的影响和响应策略,成为新时代下首都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新命题。

内容简介

此书以北京为主要观察对象,系统分析了空间演变脉络中的“变”与“不变”和职住分离的深层驱动原因;也结合多中心与职住关系、边缘城镇与职住关系、功能疏解与职住关系等视角,对“多中心利于职住平衡”“睡城的存在不合理”“疏解将让交通更拥堵”等传统认识进行了更加辩证的思考;提出的五个战略判断,有助于从城市运行的整体视角反思职住策略;归纳的十个原则,给出了优化职住关系的政策措施库,针对具体问题可抽取组合,通过组合拳进行精准施策。本书有理论、有案例、有辩证思考、有归纳提炼,是作者对北京职住问题长期跟踪和深刻理解的总结,欢迎广大同仁批评指正,共同推动北京城市职住关系优化研究。

目录

序一/石晓冬 序二/吴唯佳 前言 1 时代背景与研究框架 1.1 背景和缘起 1.1.1 重构空间 1.1.2 优化职住 1.2 概念和观点 1.2.1 相关概念 1.2.2 观点综述 1.3 问题和框架 1.3.1 关键问题 1.3.2 内容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2 城市空间与职住演变 2.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2.1.1 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不变” 2.1.2 空间结构演变中的“变” 2.1.3 空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 2.2 职住空间模式演变 2.2.1 他组织:计划经济时期的“职住混合型”模式 2.2.2 自组织:市场经济时期的“职住分离型”模式 2.2.3 职住空间演变对城市运行效益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3 多中心化与职住关系 3.1 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北京城市就业中心的识别 3.1.1 关于北京就业中心的讨论 3.1.2 北京就业中心的识别 3.1.3 北京就业中心的筛选 3.1.4 北京就业中心的分级 3.2 集聚还是扩散—一北京就业中心演变的特征 3.2.1 结构:全市呈现“主中心一次中心”的多中心化趋势 3.2.2 形态:城区就业中心扩展连片,呈现就业匀质化现象 3.2.3 分布:整体表现出从集聚为主到扩散为主的演化 3.2.4 变异:单体就业中心发育差异显著 3.3 平衡还是失衡一主要就业中心的职住特征画像 3.3.1 中央商务区((;BD):就业辐射范围*广的主中心 3.3.2 金融街:专业性突出的就业主中心 3.3.3 中关村:成熟的就业主中心 3.3.4 上地:西北区域性就业中心 3.3.5 望京:成长中的第二个CBD 3.3.6 亦庄:区域性就业中心 3.3.7 通州: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 3.4 多中心化——职住变化的模式与规律 3.4.1 七个典型就业中心职住画像对比 3.4.2 多中心化与职住变化的关系总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边缘崛起与职住关系 4.1 什么是边缘城镇 4.1.1 边缘城镇的概念 4.1.2 北京的边缘城镇 4.2 职住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驱动力 4.2.1 职住关系从空间失配走向空间和总量的双重失配 4.2 .2 职住失配的驱动力 4.3 职住格局中边缘城镇的角色及职住状况 4.3.1 边缘睡城:联动周边定位功能,平衡整体职住关系 4.3.2 边缘科技城:逐步转型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综合组团 4.3 -3 交通廊道:提升廊道中部截流、外部分流能力,缓解钟摆式 长距离出行现象 4.4 职住梯度平衡一边缘城镇职住空间的组织模式 4.4.1 模式:建立特大城市职住梯度平衡的理念 4.4.2 空间:基于职住梯度平衡的边缘城镇功能定位和用地结构优化 4.4.3 连接:圈层差异化的轨道交通供给支撑''向心、梯度、圈层 式的通勤流 本章参考文献 5 功能疏解与职住关系 5.1 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下的职住关系何去何从 5.1.1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 5.1.2 从“四类优先疏解功能”到“四类重点关注对象 5.1.3 “功能疏解一职住空间~交通组织''的关系再审视 5.2 走进四类非首都功能疏解对象的真实故事 5.2.1 深度探寻:点面结合梳理,多源数据分析 5.2.2 专业市场疏解:住随职走,用脚投票 5.2.3 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疏解:政策引导下的副中心开拓者 5.2.4 医疗机构疏解:内部机制与外部效廊 5.2.5 高等院校疏解:多校区模式的通勤挑战 5.3 功能疏解一职住变化的模式与规律 5.3.1 四类典型人群职住画像对比 5.3.2 功能疏解与职住变化的关系总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国际比较与发展规律 6.1 大都市区职住组织——国际经验与启示 6.1.1 同尺度圈层划分:大都市区对比的基础 6.1.2 四个大都市区人口就业圈层分布现状与演变 6.1 -3典型职住空间组织模式归纳 6.1.4 对北京的启示 6.2 功能疏解下的职住组织——典型城市的得与失 6.2.1 东京:动态演变的职住问题 6.2.2 世宗:韩国新行政中心 6.2.3 拉·德方斯:经验与教训并存 6.2.4 莫斯科:前景不明的“首都联邦区” 6.2.5 郑东新区:质疑中证明自己 6.2.6 对北京的启示 本章参考文献 7 战略判断与响应策略 7.1 职住关系的五个战略判断 7.1.1 职住空间效率:中心化比均质化更有优势 7.1.2 职住平衡维度: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平衡 7.1.3 职住调控效力:调控规模的同时更应关注结构优化 7.1.4 职住行为选择:更多取决于家庭整体而非个人的利益*大化 7.1.5 职住动态变迁:功能调整与职住优化始终处于长期动态演变中 7.2 优化职住关系的十个原则 7.2.1 加大住房供应 7.2.2 优化保障性住房选址 7.2 _3增加住房流动性 7.2.4 推动产城融合 7.2.5 人口和功能同步疏解 7.2.6 功能锚固枢纽 7.2.7 增加对角线和侧向轨道交通 7.2.8 完善TOD开发政策 7.2.9 解决“*后一公里” 7.2.10 社区功能混合 本章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全部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一线规划工作人员,其对相关领域的深入和持续性研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北京市规划院)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所属负责编制城乡各项规划的事业单位,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其主要职能是为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宏观决策及各项建设提供规划服务。 杨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伍毅敏,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工程师 邱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王吉力,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工程师 孟斌,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