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设的非技术创新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设的非技术创新

1星价 ¥71.5 (7.3折)
2星价¥71.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771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20377171 ; 978-7-5203-7717-1

本书特色

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理念,而城市则是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书紧扣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精神,结合三批低碳试点城市开展案例研究,以多层治理为理论框架,从非技术创新的视角,探求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效的多层治理机制和评价体系。这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并具有实践创意。

内容简介

  气候容量是全球性公共产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承诺。在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他又进一步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低碳发展尤为关键,《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设的非技术创新》基于对低碳城市试点的跟踪调研,在MLG理论框架下,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非技术创新系统,该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提高政策有效性并实现气候正义。

目录

**章 导论
**节 低碳及低碳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拓展
第三节 中国低碳城市的研究进展
一 低碳城市研究重点的转变
二 低碳城市研究空间范围的扩展
三 低碳城市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的综合化
四 低碳城市评估维度的拓展
第四节 理论框架、研究思路、主要方法与数据采集
一 理论框架
二 研究思路
三 主要方法
四 数据来源
五 基本结论

第二章 非技术创新的概念、进展及对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意义
**节 非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非技术创新研究对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意义
一 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目标和要求
二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瓶颈及非技术创新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非技术创新:系统构建、综合评估与案例分析
**节 中国低碳城市非技术创新的系统构建:MLG的视角
一 MLG理论及在低碳城市非技术创新研究中的适用性
二 基于案例城市的非技术创新系统构建
第二节 中国低碳城市非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估:进展及问题指标
一 设置与调整
二 非技术创新对试点城市整体低碳发展与碳生产力的影响
三 三批低碳试点城市的非技术创新和低碳发展水平差异
四 不同类型低碳试点城市对非技术创新敏感度的差异
五 少数民族地区和非少数民族地区低碳试点城市对非技术创新的敏感度差异
第三节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非技术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一 差异性、低碳化治理+分区考核:生态型城市天么钦的案例分析
二 低碳城市的国际化发展:综合型试点成都的案例分析
……
第四章 非技术创新应用的国际案例:比较与借鉴
第五章 完善低碳城市建设的非技术创新系统:国内实践与国际借鉴
英文执行摘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尉,洪堡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专著《欧洲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曾获“全国博士后优秀学术成果奖”。发表“Study on German Renewable Energy Policy:A Multi-level Governance Perspective”,《低碳重建:灾区恢复发展的优化路径》《多层治理与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等论文,研究主题为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心理与气候变化减缓及适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