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68297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16829783 ; 978-7-5168-2978-3
本书特色
一版再版的艾思奇经典代表作;写给大众的入门级通俗哲学经典;影响几代人的哲学读物;哲学大众化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开山之作;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内容简介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于20世纪30年代写的很好著作。它接续了、等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阐释。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在历目前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前言
代 序 我怎样写成《大众哲学》的
我写成了一本通俗的《大众哲学》,并且获得了不为不多的读者,在我自己,实在是一件意外的事。
理论的通俗化,现在是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它所关涉到的一切问题,也有很多人热烈地讨论过了。但在两三年前,在《读书生活》中《大众哲学》以及柳湜先生的《街头讲话》等没有出世以前,就很少人注意到通俗化的问题,甚至于对于通俗化的工作轻视的人也是有的。老实说,我自己就多少有点偏见,把理论的深化看得比通俗化更重要。就是到了现在,虽然读者们接受《大众哲学》的热情教训了我,使我深深地领悟到通俗化工作的意义了,但就我个人的兴趣来说,仍是想尽量偷空做些专门的研究。我的这一种兴趣上的偏好使我成为一个爱读死书的人。如果不是为着做了《读书生活》的一个编者,不能不服从编者的义务的逼迫,如果不是朋友们的鼓励和督促,《大众哲学》也许就永远不会开始写,而我也许永远没有机会使这么多的读者认识了。
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真是对不起读者。因为读者诸君对于这本书虽然给予了极大的热情的代价,而我在写作的时候,却没有投下了同样的热情的资本。我对于这件工作是时时刻刻抱着踌躇的心情,并不是勇猛地做下来的。我对于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实在认识得不够了。
但也得要声明,我只是没有用很大的热心来写,这并不是说写的时候没有用力。热心不热心是一回事,用力不用力又是一回事。是的,
《大众哲学》实在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如果我用同样的精力来做专门的学术研究,我想至少也可以有两倍以上的成绩了吧。一本不到十万字的小册子,前后竟经过了一年才写完。虽然这一年中我还做了其他的事情,但至少四分之一的时光是用在《大众哲学》上的。这就是说,我至少写了三个月的工夫,而写出来的东西又是这么幼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做到完善的地步。
这是为什么呢?这一方面要归罪于我的不大敏活的头脑,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件工作的本身有着许多的困难。
**,写通俗文章比专门学术文章更难。专门学术的文章,不十分着重写作技术,只要有材料、有内容,即使用了艰涩的文字和抽象的把握,也不是十分要紧的。通俗的文章却要求我们写得具体、轻松,要和现实生活打成一片。写作技术是**要义,同时理论也切不可以有丝毫的歪曲,这就是一个困难。这困难在哲学这一门*一般的学问上更是显著,而把这一个困难的重担担负到了我的肩上,就尤其是更大的困难。我掮着这个担子是极不胜任愉快的,因为真能当这重担的人,应该对于生活有充分的经验,而我缺少的却正是这一个东西。我的生性不大活泼,向来就是在学校生活中过去了大半的时光,生活经验尝得极少。朋友们当我的面时,常常称我作“学者”,背地里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换上一个“书呆子”的称呼。是的,叫一个“书呆子”来把生活和理论打成一片,不是妄想吗?不客气地说,我自己还不至于这样完全不能自信。近几年来,我也在不断地向生活学习;但我所懂得的生活究竟很少,不能够运用自如地把材料装进作品里去。这是我在写作《大众哲学》时*感困难的一点。
第二,是环境的困难,言论自由的限制。这不但是写作通俗文章感觉到,就是一切其他愿意存着良心来著作的人都很明白的。当《大众哲学》在《读书生活》上逐期连载的时候,言论界还存在着检查委员会的统制。一篇文章写成之后,要经过“删去”、盖章,然后才能够和读者见面。碰得不好的时候,就根本无法出版。《大众哲学》所要讲的全是新唯物论方面的东西,这根本就已经不大妙了。如果再把说明例子举得更现实、更明了、更刺激,那么,这个发育不全的小孩也许就会根本流产。为着这样的缘故,就是有了实际生活的材料,也因为碍于环境,没有办法拿出来。漫说我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使有了,也会感觉到运用困难的苦楚。我有时不能不把很实际的例子丢开,而用上了很不现实的例子,譬如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说明本质和现象就是一个好例。这些地方,曾引起了许多人的指摘。我不怪他们,因为他们不明白我写作时的困难。我们当时所处的情势,就像乱岩中间的流水一样,本来应该一条直线流下去的,但中途遇到许多阻碍,只能不断地溅着飞沫,打着许多转弯,然后才能够达到目的。《大众哲学》的写成,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绕了许多弯路的。
在这样的困难情形下诞生出来的《大众哲学》,自然要感到极大的难产的痛苦,而所生下来的婴孩又一定是不很健全的了。我在这本书第四版改名为《大众哲学》(本书原名《哲学讲话》)时,说写作《大众哲学》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就是指这样的意思。
在这样的困难之下是怎样写作的呢?
因为不能充分地把现实生活的事例应用到所写的东西里去,于是我就不能不另外再找许多接近一般读者的路径。首先我要把专门研究者的心情放弃了,回复到初学时候的见地来写作。说话不怕幼稚,只求明白具体。一个专门家是常常爱单刀直入地把握到理论的核心,对于事例的引证倒反放在附属的地位。我以为如果每一句理论的说话都要随伴着一句事例的解释,在专门家看起来是浅薄幼稚,通俗读物所要求的却正是那样的东西。通俗读物要求从头到尾都有明白具体的解释,因此每一篇都把一件具体的事例做中心,而每一篇所定的题目也就不用哲学的题目。这样的写法,和一般哲学文字的写作原则自然是违反了的。也就因为这样,使得有些专门研究的朋友认为《大众哲学》的体裁是“喧宾夺主”,把事例遮盖了理论了。是的,我自己在写作的当初也觉得这有点喧宾夺主的样子,但这样的写法是不是不对呢?这是要由我们的读者来评判的,因此就不顾一切地这样尝试了。在这里,我所选择的接近读者的**条路径就是:故意写得幼稚。
我选择的第二条路径,是故意不加剪裁,不怕重复。一个例子在这一节用了以后,在另外一节仍然不怕再拿来应用;一件事情在前节做了详细的解释以后,在第二节仍不惮烦地再略说一遍。在一册小书里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在文字上自然是很不经济的。但我们如果顾虑到初学者的兴趣和理解力,就觉得这样写也是很必要,因为在专门学者或有较高修养的人,有些事是可以不必多讲就明白的,而对于初学者,你却*好给他多解释。我是抱着这一个宗旨去写的。因此,如果一个对于文字美有嗜好的人来读我的《大众哲学》,他一定会感到不简练、啰唆、重复的毛病。
自然,使我不能不采取这种重复而啰唆的形式的原因,另外也还有一个,这就是因为《大众哲学》是需要按期发表的东西。每期杂志的出版要隔半个月的工夫,而《大众哲学》又是有系统的读物,中间时期隔得太多,就难免会感到兴趣的减少。因此不能不把每篇写成有独立性的东西,使读者按期看下去也可以,而单独看一期也不至于一无所得。为了这缘故,一篇文章的内容如果和另外的一篇有密切关系时,就不能不把另外一篇所说过的在这一篇略复一遍,这也就造成重复现象。
以上就是我努力接近读者所取的路径。这样的路径自然是不很正确的。论理说,我们应该有更直接的路径,但为着自己的缺点和环境的困难,我只好把更直接的路径回避了。这是消极地从形式上接近读者,而不是积极地使内容和读者的生活发生密切的关联。
像这样写出来的《大众哲学》,自然不能算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了。我同意有一个刊物所批评的话说:“现在不是没有人能写出更好的同类的书,而是没有人来努力。”是的,我承认中国应该有更好的书出来。我把这不大好的一本投到读者的面前,是很惶愧的。但这一部书竟写成了,而且竟意外地获得了不少的读者。这又使我的心里感到了一些安慰,感觉到一年的功夫也并没有白花。但这样的现象,与其说是《大众哲学》本身的成功,毋宁说是中国一般大众的知识饥荒是太可怕了。读者对于我们的期望的热烈,实在是远远地超过了我们的才能和努力之上,因此才使这样一本蹩脚的书获得了广大的读者的欢迎。我所感到安慰的是,因为《大众哲学》的出现,因为读者诸君对于这本书的热烈的爱好,研究专门学问的许多人(连我自己也在内)也许会因此深切地明白了中国大众在知识上需要些什么,因此也才知道自己为了他们应该写些什么。我自己正是因为这样才把当初写作时的那种踌躇的心情抛弃了,更有勇气地来做一些我认为应该做的工作。我相信另外的许多朋友也会有这种同感。要是这样,那么目前中国哲学上的同道者也许有人会起来努力做一件更好的工作的。《大众哲学》如果能产生这样一种“抛砖引玉”的效果,那就更是我私心所要引为慰藉的了。
艾思奇
一九三六年
目录
**章
绪 论
一、哲学并不神秘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003
二、果林里找桃树
——哲学是什么·013
第二章
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
三、两军对战
——哲学的两大类别·025
四、一块招牌上的种种花样
——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038
五、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二元论、机械唯物论·049
六、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
——辩证唯物论·060
第三章
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
七、用照相做比喻
——反映论·077
八、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分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088
九、原来是一家人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099
十、由胡桃说起
——认识和实践·111
十一、是朋友还是豺狼
——真理论·125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十二、天晓得
——立场、观点和方法·139
十三、无风不起浪
——事物的普遍的有机联系的规律·150
十四、不是变戏法
——事物自己运动发展的规律·160
十五、追论雷峰塔的倒塌
——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171
十六、岳飞是怎样死的
——对立统一的规律·182
十七、没有了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196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
十八、七十二变
——现象和本质·211
十九、“谈虎色变”
——形式和内容·224
二十、规规矩矩
——规律与因果·236
二十一、“在劫者难逃”
——偶然、必然与自由·247
二十二、“猫是为了吃老鼠而生的”
——目的性、可能性与现实性·259
节选
一、哲学并不神秘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提起哲学,有的人会想到大学校教室里的一种难懂的课程,也有的人会想到都市里有些算命先生。许多人总以为哲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学问,或者是一种谈命运说鬼神的神秘思想,以为哲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隔得天地一般的远,普通人决难过问。其实,哲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只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太习惯了,太觉得平淡了,因此即使有了哲学,如果不仔细反省和体会一下,也就不觉得它是哲学。例如你有一个朋友,抗战以后和你离别了七八年,现在又相见了,这时你做何感想?你首先就会觉得他和以前有种种不同,你觉得他的面容多少有些苍老了。但是,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磨折,你会看出他的思想知识更进步,经验更丰富更成熟了。你们再攀谈攀谈,把七八年来各人的经历再叙述一番,就会使你有更多的感触。你会觉得一切都不同了。世界变了样,中国变了样。希特勒没有了,墨索里尼没有了,在中国的领土上也没有日本军阀横行霸道了。中国有很大的地方成了解放区,广大的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翻了身,另外的地方却仍在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统治之下,在那里,美帝国主义代替了日本帝国主义地位,蒋介石的国民党代替了汪精卫的国民党的地位,广大人民遭受着比以前更厉害的压迫和痛苦,也更加积极更加团结地要起来反对这种压迫。就你们以前的朋友亲戚的情形来说,变化一定也很多。有的由小孩变成青年,有的由衰老而死亡了。有的人参加过抗战成了英雄,有的成了牺牲者,有的发了国难财或者胜利财,有的穷困失业。总之,你们会感到一切和以前都有不同,你们会觉得在七八年的时间过程中,有的事物新生出来,有的事物毁灭了。有的事物正欣欣向荣,成为新世界的主人,有的事物衰老没落,或者奄奄一息地进了坟墓,或者在做疯狂的临死挣扎。这一切现象会使你们感动、叹息、兴奋,并且在你的头脑里,深深地印上一个“一切都变了”的观念。这时,即使你是对哲学毫无研究的人,你在无意中已经有了一个真真实实的哲学思想了。你能觉察到这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吗?你只以为朋友的久别重逢是人们生活里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这件事情当中你的一切感想也只是日常生活里很平常的感想。你以为这种感想和你平常想象中的那种高深玄妙的哲学是毫不相干。你不但不了解这里面就有哲学,而且如果听见有人说这就是一种哲学思想,说不定还会大吃一惊,说:为什么这样普通的一件事和这样普通的感想中也有哲学呢?其实,你本来一点也用不着吃惊,你之所以吃惊,只因为你向来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只有那种哲学专家们所写的书本里才有哲学,而忘记了千万人在生活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才真正是哲学思想的基础。
请你注意,我们说在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我们又说,千万人在生活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思想里面,到处包含着哲学思想的根苗。这些话,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哲学这东西并没有什么神秘玄妙,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很密切,书本上似乎很高深的哲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某些很平常的思想中间,并没有隔着铜墙铁壁;另一方面说,日常生活的普通思想中,还不一定就有系统完整的哲学思想,它包含着哲学思想的一些根苗,没有它,就不能生长起哲学思想,就好像没有根苗就不可能生长起树木来一样。但是,完整的哲学思想必须是相当有系统的、明确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却常常不是这样,它常常是片段的、含糊的、零零碎碎而前后不一贯的感想,因此它和完整的哲学还是多少有些差别。
如前面所说的,你和朋友久别重逢,觉得世界上一切都变了。这是你一时的感想。请问你对于自己所遭到的事物,是不是任何时候都做这样的想法?我想你一定很难做肯定的答复。你一定会觉得,有的时候,对于某些事物,你往往又会发生固定不变的感想。例如,你往往会以为石头是没有变化的东西,你在反动环境里生活和工作,碰到许多困难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生一种绝望的想法,以为黑暗环境无法改变。你有朋友不进步,不学好,你劝他许多次还没有效果的时候,你往往会想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成语。你还可以从你自己和别的朋友的日常思想中,举出其他许多例子,来证明这许多的感想,和你与朋友久别重逢时所想的并不一样,或者甚至于完全相反。这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感想,常常是动摇不定的,常常被暂时的事物现象所影响,不能前后一贯。究竟是“一切皆变”呢?还是许多事物都不会变化呢?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往往在你一个人的头脑里混杂在一起,你往往觉得两种思想都好像有道理,没有方法辨别哪一种对和哪一种不对。这就是表明日常的感想常常是没有系统、不明确的,这里虽然有“一切皆变”的正确哲学思想的萌芽,成为前后一贯的完整的哲学思想。
因此,如果把哲学看成非常神秘玄妙的东西,以为它和人类日常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这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明白肯定地说,哲学就在千万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里。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以为日常生活中的感想就是完整的哲学思想,那也同样是犯了错误。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说,任何人都用不着研究哲学了,即使不研究,也可能有自己明确而有系统的甚至于很正确的哲学思想了。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不是完整的哲学思想?为什么它常常是片段的、零零碎碎的、含糊不明的呢?为什么必须经过一番研究,我们才可能掌握一种有系统的、明确的、前后一贯的完整哲学思想呢?
要答复这些问题,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不是平静无事的。它是阶级斗争的生活,是以工农为主的广大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斗争的生活。在我们中国,广大的人民的生活都是非常艰难困苦。一两千年来,人民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皇帝、官僚、土豪劣绅、地主、恶霸以及民国以来的新旧军阀——的压迫剥削,一百多年来,又加上了一个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经常勾结在一起,就像两座很大的山,压在中国人民的身上,其恶果首先是使中国广大的农民没有地种,或种了地自己也吃不饱,工人失业,或有业也难养活家庭。学生不能安心读书,工商业不能发展。中国人民要向前发展,必须推翻这两座大山。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了推翻这两座大山,进行了艰苦、英勇的伟大斗争。这些斗争发展成几次的革命高潮,*主要的是:清朝时候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运动,以上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没有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以后,又有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其中包括1924年到1927年的**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到1937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十年国内革命战争)、1937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以及1945年以后反对美蒋反动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经过了这样长期的英勇斗争,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成绩,在中国已经接近了全国的解放,在解放了的地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迫都被推翻了,农民得到了田地,工人生活得到了改善,工商业界得到了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的斗争还没有完结。因为一方面,解放区以外的人民,现在还是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之下受压迫。在解放区,虽然这些反动势力都被推翻了,而它们的残遗势力并未完全消灭。因此全国人民,无论是解放区或非解放区的,在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为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并在将来为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斗争。
这一个斗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直接或间接和这斗争发生关系,绝不能逃避它的影响。所以,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我们的生活时,就应该答复说:我们的生活,就是广大人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生活,是在今天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以便将来进一步争取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生活。我们也许不觉得自己是在这样的斗争当中,但实际的情形却是如此。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人民的方法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我们的斗争内容,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有军事斗争,有政治斗争,此外还有经济的和文化、思想的斗争。我们现在只讲一下文化、思想的斗争。这种斗争表现在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戏剧、小说、诗歌、理论、科学、哲学、法律、道德等许多方面。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通过这些方面,散布他们的一套反动的、专制独裁的、殖民地奴化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内容主要的是麻醉广大人民使之忘却自己是中国真正的主人,盲目服从专制独裁的“领袖”,向帝国主义者屈服,向封建势力和投机垄断的大官僚资本家屈服。因此,人民必须和这种思想做斗争。今天人民在革命的军事、政治、经济斗争中已锻炼出一套新的革命思想,这种思想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指导,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大地主、大官僚资本家的专制独裁统治,要求广大人民在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翁,在经济上得到解放,并且解放后向前发展,使我们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向帝国主义者献媚讨好,要求中国人民独立、自由与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平等的友好关系。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同时进行思想斗争,使自己不受反动派思想的麻醉,不受某些落后思想的障碍,使自己的觉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导下日益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革命斗争的力量。
现在要回到我们原来的本题上说话了。已经讲过,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全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斗争是分不开的,是时时刻刻受着这斗争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我们的日常思想,自然不断地受着这个伟大斗争的影响,首先是受着军事、政治、经济斗争的影响。这些斗争是非常复杂、非常曲折的,而我们各个人的阶级出身和阶级地位也是极不一致的,因此在斗争中所形成的各个人的思想,也是各式各样、非常复杂的。特别是不在革命队伍当中,没有经过政治斗争锻炼和政治教育的普通人民的日常思想,常常是混乱的,它一方面可能受到进步的革命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掺杂许多反动派的思想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或小资产阶级落后思想的成分。举*普通的例子来说,有一种人一方面也同情革命势力,另一方面又羡慕官僚军阀的阔绰生活(实际上是腐朽堕落的生活)。这种思想上的混杂和自相矛盾,就是同时受了斗争两方面的思想影响的结果。这种情形,不仅仅在普通的人们中间,就是在长期参加革命队伍的人们中间,也往往是可以碰到的,革命队伍里经过政治锻炼和教育的人,一般都是有着明确的革命思想的,但也有个别的人,由于品质恶劣、锻炼不够和受了反动派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影响等原因,而追求个人享受,不顾革命利益,甚至于腐化堕落的。这种情形告诉我们,文化思想的斗争,是非常深刻普遍的,它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细微的地方,我们如果不随时随地加以防范,经常学习研究,经常检查反省,那就往往会不知不觉中吃进封建思想或殖民地奴化思想的毒药。我们的觉悟就会受到妨碍,就会麻痹大意,就不能发挥*大力量来向反动派斗争。
哲学思想,也是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常常受正确的、进步的、合乎真理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而且也常常受反动的、错误的、蒙蔽真理麻醉人民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当我们想到“一切皆变”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前一种哲学思想的萌芽,如果把这种思想明确而有系统地掌握住了,我们就会相信:中国的现状也要变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是可以彻底消灭、推翻的,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工农人民是要完全翻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定要变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愈是更深刻地坚决相信这种思想,就愈更有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这种哲学思想就是符合于广大人民的利益的、进步的、正确的、合乎真理的哲学思想,唯物辩证法哲学就包括这种思想。当我们从相反的方面来想,觉得黑暗的环境无法改变,或者如许多落后的人一样,以为一切都决定于鬼神命运,自己只能听天由命,这时我们就受到了反动哲学思想的影响,我们就会失去向反动势力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违背真理的,它对于广大人民的斗争非常有害,而对于反动势力的统治却非常有利。两种相反和敌对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人民中间进行斗争,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研究、不辨别,听任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影响我们,这就会使得我们的思想没有系统、混乱、零碎、不明确、不一贯,就难于掌握完整的正确的哲学思想。如果我们满足于日常的哲学思想,而不加一番研究的工夫,对自己的思想不认真地检讨分析,不批判错误的有害思想,我们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哲学认知,就不可能对周围的事变获得正确的认知,不可能有充分的信心和勇气,和全国广大人民站在一起来进行革命的斗争。
写作这本《大众哲学》,就是想在中国人民的文化、思想斗争方面尽一点小小的力量。其目的,就是想帮助读者研究一下:什么哲学思想是进步的、合乎真理的、合乎广大人民斗争利益的,什么是反动的、带欺骗麻醉性的,只能帮助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这里不妨先指出来,*进步的、正确的、合乎真理的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哲学思想,以后逐步讲清其中的道理。我尽可能用大家日常都知道的事例来说明这些问题,以便大家能够把日常思想中正确有益的思想抓紧,而把错误有毒的思想清除,以便较系统、明确地掌握符合人民大众利益的哲学思想,使我们有可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事变的发展情况,更有勇气和信心为广大人民的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要靠这一本粗浅的小册子完全达到这个目的,是不可能的。这本书只能做一些初步的启发工作,引导大家进一步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哲学,并在实践中应用。这是我的希望,不知是否做得到。如有不对的地方,很希望大家提出批评,以便改正。
相关资料
哲学大众化的**人。——蔡尚思
这一本通俗的哲学著作,我敢说可以普遍地做我们全国大众读者的指南针,拿它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李公朴
理性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针。——艾思奇《大众哲学》
作者简介
【作者】艾思奇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于1933年在上海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奉调到延安,先后担任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解放日报》总编、副刊部主任,并兼任新华通讯社副总编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党校哲学研究室主任、副校长等重要职务。毕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和宣传,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中国的理论领域的忠诚战士”。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
-
沉思录
¥28.5¥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0.4¥68.0 -
谈修养
¥8.0¥20.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22.0¥49.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传习录
¥11.6¥55.0 -
中国哲学小史
¥18.4¥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9.9¥39.8 -
圣经的故事
¥17.4¥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3.7¥42.9 -
昨日书林:道教史
¥9.9¥33.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理想国
¥7.2¥26.8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28.0¥49.0 -
列宁全集4
¥4.4¥9.7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
¥5.4¥18.0 -
《老子》注评
¥3.9¥11.0 -
了凡四训
¥2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