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性板气体探测器:设计,性能及应用

阻性板气体探测器:设计,性能及应用

1星价 ¥62.3 (7.0折)
2星价¥62.3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54881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3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302548812 ; 978-7-302-54881-2

本书特色

阻性板气体探测器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辐射探测器,以其优异的打火保护和时间分辨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一般将其分成宽气隙和窄气隙两种。宽气隙称为阻性板室RPC,主要用于缪子触发探测;窄气隙的称为多气隙阻性板室MRPC,主要用于高时间精度飞行时间谱仪。探测器物理原理包括雪崩模式和流光模式的原理、火花抑制机制、信号发展、探测器效率和时间分辨率、气体的选择、噪声信号和暗电流。本书是**本全面介绍阻性板探测器的专业书籍,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阻性板气体探测器(包括单气隙阻性板室,多气隙阻性板室等)的发展历史,探测器电极材料,工作原理,性能及在大型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

目录

第1章 经典气体探测器及其局限性
1.1 电离室
1.2 工作于雪崩模式的单丝计数器
1.3 均匀或圆柱形电场中的雪崩和放电发展
1.3.1 快击穿
1.3.2 慢击穿
1.4 脉冲火花和流光探测器
1.5 多丝正比室
1.6 放电抑制和局部放电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现代阻性气体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2.1 平行板几何结构的重要性
2.2 **代平行板计数器
2.3 进一步的发展
2.4 **个阻性板室探测器原型
2.5 Pestov平面火花室
2.6 阻性阴极丝室
参考文献

第3章 阻性板室基础理论
3.1 引言
3.2 Santonico和Cardarelli设计的RPC
3.3 玻璃电极RPC
3.4 流光模式与雪崩模式
3.4.1 流光模式
3.4.2 雪崩模式
3.5 信号的发展
3.5.1 信号的形成
3.5.2 电荷分布
3.5.3 效率
3.5.4 时间分辨率
3.5.5 位置分辨率
3.6 混合气体的选择
3.6.1 RPC混合气体的主要要求
3.6.2 淬灭气体混合物
3.7 RPC中的电流
3.8 暗计数率
3.9 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阻性板室的进一步发展
4.1 双气隙电阻板室
4.2 宽气隙RPC
4.3 多气隙RPC
4.4 “空间电荷”效应
4.5 RPC性能分析模型综述
4.5.1 电子雪崩深受空间电荷影响
4.5.2 流过电阻材料的高度可变电流
4.5.3 不同电气性能材料的电感应
4.5.4 多导体传输线中快信号的传播
4.6 定时RPC
4.7 当探测器工作在流光和雪崩模式时前端电路的重要性
4.8 通过二次电子发射提高灵敏度的尝试
参考文献
……

第5章 RPC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第6章 阻性板室的材料和老化问题
第7章 先进的设计:高计数率、高位置分辨率的阻性板室
第8章 气体探测器家族的新发展:基于阻性电极的微结构探测器
第9章 高能物理领域之外的应用及现状

结论与展望
附录A 关于RPC制造的指南
缩略词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一、 教师信息 王义,博士,教授 电话:010-62771960 传真:010-62771960 邮箱:yiwang@mail.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96.9.1-1999.6.30 清华大学, 1999年6月获得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博士学位 1991.9.1-1994.6.30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1994年6月获得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硕士学位 1986.9.1-1991.6.30 清华大学,1991年6月获得工程物理专业学士学位 二、 工作经历 2014.12.25-至今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全职教授 2006.6.1-2014.12.24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研究员 2004.4.1-2006.5.31 清华大学物理系 博士后 2001.1.1-2004.3.31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7.1.1-2000.12.31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1.7.1-1996.12.31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