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748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030674876 ; 978-7-03-067487-6
本书特色
本书从整体上关注罗斯的小说创作,考察小说中记忆与作者身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其个人经历等互动关系,并将作者与同时代和同类型的作家进行横向比较,标示出罗斯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的独特地位。这部专著搭建起的文学记忆研究的阐释框架,不仅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罗斯的创作理念,对其他作家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以罗斯创作时间为轴,围绕记忆的伦理、政治和再现展开,检视后移民时代个人和集体、过去与现在的复杂关系,彰显小说人物和作者对身份、伦理等问题的思考和诉求。章犹太时期创作讨论大屠杀文化创伤记忆呈现出从压抑、遗忘到移置、戏仿的不同表现方式。第二章从性别和种族角度研究罗斯的美国主题创作,回应和解构以"美国梦"为核心的文化记忆。第三章探讨罗斯"晚期"创作的忏悔记忆,聚焦被边缘化的个人(老年人、病人等)的生存境遇,采用忏悔内省的方式来呈现个人对过去的记忆。这三个创作时期的小说既体现了作者不同时期身份的转变,也体现了罗斯自始至终不变的文学和道德追求。
目录
序
导论 1
**章 犹太主题创作:后大屠杀时代的创伤记忆 29
**节 美国犹太人的大屠杀创伤记忆 31
第二节 大屠杀记忆的压抑与遗忘:《狂热者艾利》 37
第三节 大屠杀记忆的移置和戏仿:《鬼作家》 51
第二章 美国主题创作:“美国梦”的文化记忆 70
**节 “美国梦”的文化记忆 71
第二节 缅怀“美国梦”与男性气质的丧失:《美国牧歌》 77
第三节 “美国梦”与种族身份的重复和表演:《人性的污秽》 97
第三章 “晚期”创作:个体的忏悔记忆 114
**节 作为记忆的忏悔 116
第二节 忏悔记忆与欲望:《垂死的肉身》 121
第三节 忏悔记忆与衰老、死亡:《凡人》 132
第四节 忏悔记忆、疾病与受难:《罪有应得》 143
结论 159
引用文献 165
参考文献 177
附录I 罗斯作品 183
附录II 罗斯作品中文译本 185
索引 187
后记 191
缩略词
节选
导论 身份是我们被过去叙事安放的,并置于其中的不同方式的名称。 —斯图亚特 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 对他来说,活着就是活在记忆里—一个人要是没有了记忆,那他就什么都不是。 —菲利普 罗斯《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代作家菲利普 罗斯(Philip Roth, 1933—2018)著作等身,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不容小觑。他与伯纳德 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索尔 贝娄(Saul Bellow)并称为美国当代犹太文坛的“三剑客”,他又与托马斯 品钦(Thomas Pynchon)、唐 德里罗(Don DeLillo)、科马克 麦卡锡(Cormac McCarthy)一起被评论家哈罗德 布鲁姆(Harold Bloom)并列为当代美国*伟大的作家。罗斯的写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他历经声名起伏。他的**部短篇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Goodbye Columbus, 1959)曾好评如潮,但是1969年出版的《波特诺伊的怨诉》(Portnoy’s Complaint)却激怒了犹太社区,一度被视为“淫书”,就连他所推崇的犹太评论家也斥之为“粗鄙”,使他身心备受打击。 其后,他创作了祖克曼小说系列,逐渐开始重获大众读者和评论家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末,罗斯在旅居英国多年之后开始回归美国,并相继写作了“美国三部曲”等以美国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这*终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21世纪以来,进入古稀之年的罗斯饱受疾病的困扰,他的作品转而关注欲望、疾病、死亡等更为个体化的主题。2018年5月22日,罗斯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结束了他与这个世界85年的缠斗。《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英美主流媒体纷纷刊发讣告,并高度评价了他作品的价值及其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地位。《纽约客》(The New Yorker)网站上还专门刊登了一系列纪念罗斯的文章,当代文坛新秀作家扎迪 史密斯(Zadie Smith)、妮可 克劳斯(Nicole Krauss)等都纷纷撰文回忆与罗斯的相处经历,并承认自己从他的写作中汲取养分。《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讣告更将他称为“卓越的作家”(towering novelist) 。评论家希勒尔 伊塔利(Hillel Italie)认为“他属于那些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伟大作家之一” 。很多人都为这颗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扼腕叹息,虽然他*终也没有机会登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但真正伟大的作家也不一定需要诺贝尔奖的加持,他的作品足以让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位置。 在罗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发表了32部著作,其中包括30部小说和2部评论谈话集,并斩获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他曾凭借《再见吧,哥伦布》和《萨巴斯剧院》(Sabbath’s Theater, 1995)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60, 1995)。以罗斯为主人公的《反生活》(The Counterlife, 1986)和《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Patrimony: A True Story, 1991)使他得以分别于1987年和1992年问鼎“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随后,他凭借《夏洛克行动》(Operation Shylock, 1993)、《人性的污秽》(The Human Stain, 2000)和《凡人》(Everyman, 2006)分别三次获得“国际笔会/福克纳文学奖”(1993, 2001, 2007)。1997年出版的《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l)更使他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2011年“布克国际文学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评委会将奖项颁给了罗斯,理由是“他的想象不仅重新塑造了我们关于犹太身份的观念,而且还让小说重新获得了活力,不仅是就美国小说而言,而是指所有的小说”。 罗斯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一个中产阶级的第二代犹太移民家庭。父亲赫尔曼 罗斯(Herman Roth)在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担任保险推销员,靠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虽然罗斯小说中的家庭内部充满了不和谐的因素,但作者本人却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尽管他们的家境并不宽裕,但罗斯和哥哥自幼受到父母的关爱,这可以在他的自传性作品《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The Facts: A Novelist’s Autobiography, 1988)中找到佐证。依照罗斯的小说和散文的叙述,他自小是个品行良好的犹太年轻人(the nice Jewish boy),这与他小说里的犹太坏男孩形成了对比。罗斯曾就读于当时颇为有名的威奎依克高级中学(Weequahic High School),学习成绩优良,未满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由于经济原因以及当时的常青藤名校对犹太人的排斥,罗斯退而求其次,选择就读于离家不远的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Rutgers University at Newark)。可是,处于青春期的罗斯独立人格日益形成,并与严格信奉犹太传统的父亲产生了冲突,这促使他一年后转学到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巴克内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那里距离纽瓦克市有7个小时的车程。在这里,罗斯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参加不同的兄弟会,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等等》(Et Cetera)杂志并担任主编工作,他的**篇短篇小说便是在这个时期发表的。罗斯的这段经历反复出现在他的创作里,读者甚至还能在2008年的小说《愤怒》(Indignation) 里依稀看到作者当年在巴克内尔大学求学时的经历。大学毕业后,罗斯拿到了奖学金,前往芝加哥大学学习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后,他还有一段从军的经历,后因背部负伤退役回到芝加哥大学担任教员,并继续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但罗斯*终放弃攻读学位,转而专心授课和写作。除了芝加哥大学,罗斯还曾在艾奥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校任教,并担任《纽约客》等杂志的编辑。 罗斯作为一名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已逾50年,创作了许多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品。尽管如此,通过历史地梳理他的作品还是能看出他在主题和风格上的变与不变。本书以罗斯不同时期的创作主题为依据,试图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为了理论观照的便利而划分的各个阶段的主题并不是排他性的和绝对的,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一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重合,同一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也不是单一的。罗斯作为第二代犹太移民漫长的犹太主题创作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80年代,此阶段的小说主要以对犹太身份和犹太性的呈现和反思为主。1959年罗斯的**部作品《再见吧,哥伦布》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各方关注,并得到很多文学大家的称许。罗斯*为推崇的犹太作家贝娄赞誉26岁的罗斯为“有技巧、机智和有活力的演奏大师”(转引自Hyman 7),著名文学批评家豪则称罗斯具有很多作家终身追寻的品质—“独特的(叙事)声音、确切的节奏和显著的主题”(转引自Hyman 7)。《再见吧,哥伦布》由同名的中篇小说和5个短篇小说组成。中篇小说《再见吧,哥伦布》描述了尼尔(Neil)和布兰达(Brenda)两个年轻人的情感纠葛,反映出美国犹太人对美国文化或接受或拒斥的观念以及造成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在他拷问犹太人伦理道德问题的同时,犹太人的同化问题也成为贯穿罗斯早期写作生涯的主题之一。随后罗斯又陆续出版了《随波逐流》(Letting Go, 1962)和《当她好的时候》(When She Was Good, 1967),但反响平平。罗斯1969年出版的《波特诺伊的怨诉》让他声名鹊起,然而书中出现的有关性的描写也使他成为以禁欲和克己而闻名的犹太社区的众矢之的,罗斯甚至被称为“犹太逆子”(Wisse 317)。然而,罗斯依然凭借这本书跻身文化名人之列,此书上百万的发行量就是很好的例证。其间,罗斯也尝试过其他题材的小说,但未引起大的关注。他的政治讽刺小说《同流合污》(Our Gang, 1971)对美国社会进行批判,小说人物戏谑地指涉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乳房》(The Breast, 1972)中的主人公大卫 凯普什(David Kepesh)则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乳房,这被视为罗斯向尼古莱 瓦西里耶维奇 果戈理(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和荒诞大师弗朗茨 卡夫卡(Franz Kafka)致敬的作品,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和人存在的荒诞性在小说中展露无遗。 在他的犹太主题创作时期,罗斯思考“犹太作家如何将自己的写作与犹太民族文化以及利益相结合的问题”(乔国强473),创作了“祖克曼三部曲”[包括《鬼作家》(The Ghost Writer, 1979)、《解放的祖克曼》(Zuckerman Unbound, 1981)、《解剖课》(The Anatomy Lesson, 1983)],以及中篇小说《布拉格的狂欢》(The Prague’s Orgy, 1985)。《鬼作家》讲述的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内森 祖克曼(Nathan Zuckerman)找寻访问前辈作家E. I. 洛诺夫(E. I. Lonoff)的故事。关于“鬼作家”究竟是指以洛诺夫为代表的前辈作家,还是《安妮日记》(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1942—1944)的作者安妮 弗兰克(Anne Frank),或者是祖克曼本人,评论界对此莫衷一是。随后出版的《反生活》是罗斯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本书里他开始尝试后现代的写作技巧,多重叙事声音、非线性叙事等都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征。 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小说可归入罗斯创作的第二阶段—美国主题创作时期。罗斯在旅居英国多年后重新回到美国,并开始将视野转向美国本土的文化和历史。在短短十年内,罗斯发表了《夏洛克行动》、《萨巴斯剧院》和“美国三部曲”[《美国牧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I Married a Communist, 1998)和《人性的污秽》]。这一时期其小说写作技巧的实验色彩逐渐减少,罗斯更多地采用写实的手法来再现历史和人物,同时又采用了大量意识流和闪回的技巧来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对过去的记忆。这种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结合的写作方式被一些中国学者(如罗小云)定义为“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罗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文简称“二战”)之后美国历史的精准呈现以及对美国国民心理的描摹成为更吸引读者注意的题材。 时间进入千禧年,此时罗斯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也标志着罗斯晚期创作的到来。《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 2001)属于“欲望三部曲” 的完结篇,是主人公大卫 凯普什回忆与女学生康秀拉 卡斯蒂洛(Consuela Castillo)的一段忘年恋。《凡人》是一个没有姓名的叙述者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忏悔,而*后一部小说《罪有应得》(Nemesis, 2010)里的主人公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学体育教师,在瘟疫来袭时却舍弃他的学生远避他方。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逃过小儿麻痹症的魔爪,而且后半生都在为自己的临阵脱逃感到良心不安。罗斯这个时期的小说人物的族裔或民族身份逐渐淡化。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步步逼近,主人公转向过去探索人存在的意义,讨论超越族裔和民族的人性之幽暗或良善。 自1959年出版**部作品到2010年发表*后一部小说,罗斯早已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犹太作家成长为一个严肃的经典美国作家。在这个经典化的过程中,文学评论家功不可没。50多年间,美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被经济学家约翰 肯尼斯 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称为“丰裕社会”(the aff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山月记
¥14.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我与地坛
¥20.2¥28.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