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简释

周易简释

1星价 ¥37.2 (3.8折)
2星价¥36.3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5266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59652669 ; 978-7-5596-5266-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必读: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思维起点,儒家道家共尊的唯壹元典。中国的天人合一源于此,儒家的人本精神源于此,道家的辩证思维源于此。 ★ 有用:认知世界、把握人生、应对变化的“答案之书”。 《周易》起源于古人对不确定未来的忧患意识,意在把握变化之道,它不是告诉我们未来是吉是凶,而是告诉我们特定的处境之下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 ★ 好读:简单易懂,适合零基础读者。 体量适宜,慎重选择之后,只解读代表性内容。主题通俗,侧重认知思维、人格修养方面,没有专业基础也可以读懂。行文平易,延续广受读者喜爱的余式散文,让阅读成为享受。 ★ 特别:典雅精装+烫金,特别附赠余秋雨书写的《周易录行书》(书法与正文同册装订)。

内容简介

《周易简释》是余秋雨先生阐释古代经典的全新力作,也是写给当代人的《周易》普及读本。《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思维起点,儒家、道家共尊的元典。《周易》开创的天道思维、辩证思维等,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认知模式,而且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周易简释》以简疏自由的叙述,引领读者巡览《周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文辞,以现代观念对《周易》的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忧患意识、人格期许等进行阐释、提炼。《周易》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卦爻辞中隐藏着怎样的认知方法与生存哲学?对《周易》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系辞应该如何解读?历代圣哲孔子、朱熹、王夫之等人如何理解《周易》?余秋雨以散文、书法为杖,带你攀援《周易》这座遥远神秘的高山,领略不一样的古典风景。 余秋雨先生近年来集中精力攻坚中国传统文化中艰深的古代文本,如《道德经》《周易》《金刚经》等,一方面进行学术层面的钻研,一方面致力于将古代元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当代读者,这让他的著述成为意义重大的文化基础工程。

目录

前论 001

一度选释 015

乾卦

坤卦

屯卦

蒙卦

需卦

履卦

泰卦

同人卦

大有卦

谦卦

随卦

蛊卦

贲卦

二度选释 069

否卦

临卦

大畜卦

大过卦

恒卦

睽卦

蹇卦

解卦

损卦

益卦

夬卦

兑卦

三度选释 111

系辞选释说明

系辞上传之**章

系辞上传之第二章

系辞上传之第四章

系辞上传之第五章

系辞上传之第六章

系辞上传之第七章

系辞上传之第八章

系辞上传之第九章

系辞上传之第十章

系辞上传之第十一章

系辞上传之第十二章

系辞下传之第五章

周易原文 157

本书所选原文 207

系辞原文 219

名家论余秋雨 236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238

周易录行书(反向附册)

周易初录

周易二录

周易三录

周易续录


展开全部

节选

乾卦的格局与进取精神 乾卦,象征着天,意指着“健”。《周易》把“天”作为首项命题推出,意味着整体格局的宏大、开阔、刚健。正是“天”,包容了春、夏、秋、冬,运行不息,变化无穷,构建起世间的勃勃生气。《周易》以此开局,格局高畅,也可体现中国文化的初醒之气。 乾卦四德 乾卦的中心含义,是“元、亨、利、贞”四字,被称为“四德”。对这四字的解释,历来歧义纷呈。有的解释成“春夏秋冬”、“木火金水”,有的解释成“生养成终”、“仁义礼智”,朱熹则说“物生为元,长为亨,成而未全为利,成熟为贞”。我认为,这些解释都有点“意会性偏离”。 我经过反复比对和长期思考,决定把“元、亨、利、贞”四字概括成四种高贵的特性:元——开创性;亨——通畅性;利——有益性;贞——可续性。 有此四性,也就有了我所理解的“天”,我所理解的“健”。世间万物,很难辨识优劣,但《周易》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只要具有了开创性、通畅性、有益性、可续性,那就是生机所在,希望所在,前途所在。 天:人类*伟大的教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很明白:天道如此刚健,君子因此要自强不息。 这句话的重要性,似乎是“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其实更重要的是点明了“自强不息”的依据,那就是天道。因此,这又成了体现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早的文本之一。 我一直很重视这句话对于千百年来中国君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君子也会消极、低迷、沮丧,但是,只要抬头看看天宇,看看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就会振作起来,因为天道以自己的刚健在映照、在呼唤。 怎样才能成为谦谦君子呢? 下一段象辞提出了一个要求:“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这里的重点是“卑以自牧”四字,大体是指“以谦卑的态度来审察自己、制约自己、修正自己”。 别看这个“牧”字简单,里边确实包含着审察、制约、修正的意思。因此所谓“自牧”,也就是自己对自己动手来做这些事,自己对自己监牧。 从世事崇谦,到卑以自牧,这就从天下大道落实到了个人自身修养。《周易》总是让天道来为人道提供理由,而且,是唯一理由。即便是人的风范,例如谦卑,也是天的律令,天的安排。 化成天下:中国人文的*高目标 “化成天下”,意为化育并成就天下。或者说,通过教化,使天下成为天下。 一看就知道,这一思路浓缩了中国古代智者对天文、人文的深刻感悟,其哲理等级即使放到世界坐标中,也巍然独立。 因此,只要是中国文化人,至少应该记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化成天下”,这是中国人文的*高目标。 愉悦,产生于生命的期待 愉悦,产生于生命的期待。期待什么?期待高等级的异体生命的介入和润泽。 高等级的异体生命,来自于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不同的空间在远方,于是,“有朋自远方来”,有了着落;不同的时间在典籍,于是“学而时习之”,也有了着落。 当以上这两方面叠加在一起,自然就成了悦中之悦,乐中之乐。对此,孔子用了两句感叹来表述,而《周易》只用了四个字:“朋友讲习”。 美的极致,乾坤相合 美的基础标准是三个字:中、理、正,而美的极致标准是两个短语:畅达于四肢,发达于事业。也就是说,美的基础标准,是追求一种中正、理性的平静,而美的极致标准,则会加入生命感和事业感,激扬起来了。 于是我们发现,美的基础标准,比较倾向于坤道,而美的极致标准则已逼近乾道,或者说,已是乾坤相合。 在《周易》看来,万象万物的极致,都是乾坤相合,更何况这里是在说美,而且是“美之至也”,一定不会是单相。天下大美、至美,都必定是乾坤相济,天地相应、阴阳互补、刚柔互融。 阴柔者大有 “大有”,意为“大获所有”、“大富有”。这显然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此卦对“大有”的阐释:阴柔者获得尊位,既高大又中和,上下呼应,就是大有。其德性是刚健而又文明,应乎天时而行,因此极为亨通。 这里,把“大有”成果的获得,更多地寄托在阴柔者身上,让他们得尊、得大、得中,然后又得上下响应。如果起点不是阴柔者而是阳刚者,本来就自认为尊,自认为大,难以守中,结果就很难“上下应之”。因此阳刚者如果要达到“大有”,*好也能从学习阴柔开始,一步步争取尊,争取大,又始终守中,才会有一个好结局。 道义之门 “成性存存”的说法连用了两个“存”字,有点特别,我采取了这样一种解释:“成万物之性,定万物之存。” “存存”这两个字的重叠,我觉得具有一种特别的深刻性,如果用现代哲学语言来表达,就变成了一个有点拗口的句子:“存在于各自的存在状态。” 让万物既获得了各自本性,又取得了存在权利,那就是“道义之门”。可见,这里所说的“道义”是“大道义”,关及天地秩序中的安分守己。在天地秩序中,既找到了位置,又找到了自己,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那还不是“大道义”吗? 君子慎言慎行 君子在家,发出善言,千里之外都会响应,更何况近处的人。反之,如果在家发出不善之言,千里之外都会反对,又何况近处的人。所以,一个人的言,虽然出于自身,却会加于民众。一个人的行,虽然发于近处,却会显于远处。言行,实在是君子的枢机——户枢和弩机。枢机发动可决定荣辱,君子言行可牵动天地,怎能不慎重? 周易风范 《周易》的格局形成,是出于实际需要。因为事理太艰深,所以有了“象”;因为世事太变动,所以有了“爻”。由此,概括出了《周易》的一种积极态度,那就是看见艰深而不厌恶,看见变动而不错乱,而是认真应对,找出办法,结果就把握住了艰深,也把握住了变动。 这一段对《周易》积极的学理态度的推崇,非常重要。在我看来,也是中国古代元典的共同态度,与世界上其他古文化很不一样。 遇艰深而设象,遇变动而问卜,展现出一种务实、简明、谦逊、诚恳的文化风范。这便是“周易风范”。 人际交往中如何避免互损 孔子虽然在《论语》中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话,但这是就“我”与同行者的互相学习关系而言的。 如果深察三人在友好关系背后的损益消长,那么,《周易》认为,会有一人受损。因此,“我”尽可以在三人中问学求道,但如果把生命贴附于“三人”,那就有可能损了自己或另外两人。如果让自己的生命自立,不再贴附别人,或被别人贴附,反而会得到更刚健的朋友。 也就是说,一切从自身出发,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态、自己的交往,先一一安顿好了,再行动,再说话,再交往。 因此,君子回到自身,好像把世间缩小了,其实反倒是建立了自身与世间的良性关系,把生命扩大了。相反,有很多人成天拉帮扎堆,一群人好像亲如兄弟,其实是一种互损关系,不仅什么事也做不成,而且正如《周易》所说,有凶险。

作者简介

余秋雨,作家、学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J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自本世纪初年开始,他赴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处演讲中国文化,反响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秋雨书院”。现任上海图书馆理事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