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1星价 ¥36.9 (7.1折)
2星价¥36.9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9157777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3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229157777 ; 978-7-229-15777-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具迷、手账爱好者(女性读者为主);对文化史、器物史、历史等感兴趣的年轻读者;雅痞、文艺青年。★有趣有料的现代文具演化史,一部隐藏在文具中的人类文明史。小小回形针居然有过几十种发明专利?在橡皮被发明出来之前,绘图师们使用的替代品居然是面包屑?固体胶棒的设计灵感来自口红?那些文具是如何被发明出来且演变现在的模样?它们又是如何记录并改变了人类的文明? ★万宝龙、鼹鼠皮、思笔乐、派克、汉高、3M……这些传奇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背后都有怎样的八卦趣事?3M不仅生产口罩,还发明了万能胶!梵高、海明威挚爱的鼹鼠皮笔记本居然是中国生产的?……这些品牌在文具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背后的八卦趣事数不胜数。 ★全彩四色插图,复古风格还原中世纪文具美感,附赠文具演化年表。全彩四色,内文配有各种老式文具的复古插图,图文并茂更生动;附赠文具演化年表拉页,文具发展史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

铅笔、橡皮擦、钢笔、圆珠笔、笔记本、便利贴、修正液……从记事起,这些文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帮我们记录文字、画出图画、整理思绪,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文具也帮助人类记录历史,让辉煌灿烂的文明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那么,这些文具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演化成现代人所熟悉的模样?它们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带我们一起探索文具演化的历程。 不要小看你书桌上一个小小的回形针、一支笔或其他不起眼的文具,它们存在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经历过的故事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目录

致谢/ 3
**章 维洛斯1377-旋转文具收纳盒/ 1
第二章 关于人的一切,都是钢笔教我的/ 27
第三章 我谈了场恋爱,不过对象是张纸/ 67
第四章 我不动铅笔,他们就动不了/ 99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23
第六章 带走我吧,我属于你/ 145
第七章 如果你在就好了:肩负使命的古怪文具/ 157
第八章 开学季,你买了什么文具?/ 173
第九章 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荧光笔/ 191
第十章 我就这么黏上你了/ 205
第十一章 冰箱门上的超文本/ 229
第十二章 日复一日,纸上钉钉/ 241
第十三章 知识储藏室/ 253
第十四章 文具不会消亡/ 267

展开全部

节选

我们从小就结识了铅笔,长大之后才开始用钢笔。因此,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铅笔的历史比钢笔的悠久。铅笔十分朴素,尤其是笔身,既不是塑料管,也不是金属管,而是普普通通的木头,材料古朴简单。可是,木制铅笔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悠久。可以说,铅笔既比“铅笔”一词的历史久又比它的时间短。尽管这句话读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也有几分道理。早在铅笔发明之前,就已经有了“铅笔”这个词,只不过,这里所说的“铅笔”并非我们如今所用的那种传统木杆铅笔。 penicillum这个词跟penis(意思是“尾巴”)源于同一个拉丁词词根,是一种细头画笔,用来创作精细的书画作品(画笔用的毛来自动物尾巴。幸好,我们的目的看起来还算单纯,否则,我们真该为此残忍之举感到脸红)。由此,penicillum演变为古法语词pincel,*终进入中古英语1,变成pencil。不过,直到16世纪初,pencil这个词才有了“铅笔”这层意思,在那之前一直指的是毛制画笔。这里的“铅”也有误导性——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的尖笔是用铅做的,但我们现在用的铅笔并不含铅。这可让人松了一口气,因为铅的毒性很强,不适合用来做小学生使用的铅笔(除非你不喜欢那些小孩)。 铅笔的起源,要从16世纪初坎伯兰(Cumberland)1一个暴风雨肆虐的晚上说起。具体是哪一年,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流传*广的说法是:当晚,一袭狂风连根拔起凯西克镇(Keswick)附近博罗代尔地区(Borrowdale)的一棵参天橡树,露出一块矿床,里面是一种神奇的黑色矿物质——石墨。人们给这种新物质起了很多新名称,例如“黑色铅”(black lead)、“kellow”“killow”“wad”或“wadt”,这些词都跟“黑”有关,不过,*常用的称呼还是“黑铅”(plumbago),因为它跟铅很像。因为石墨跟铅相似,才有了“铅笔”这个词,成了一个奇怪的语言学巧合,这就像手机虽是电话却可以用来“拍照片”,买来的烤菜豆包装虽是“锡纸盘”,但其实是铝做的。 附近的农民发现这种他们称之为“wadt”的材料很有用,可以拿来给自家的羊做记号,很快他们又发现wadt还有其他用途。用线把石墨条缠好,就不会弄脏手。截至16世纪60年代末,铅笔传遍了整个欧洲。1565年,瑞士自然学家康拉德.格斯纳(Conrad Gesner)出了一本关于化石的书——《关于化石、宝石、石头、金属等一切物质的相关书籍,多数为首次出版》书中有一段对铅笔的描述......... 格斯纳说的这种铅笔并非我们今天常用的那种。我们所用的铅笔里的笔芯并不是铅,而格斯纳说的铅笔则在木杆中嵌入了铅。2006年,德国造笔厂克里奥.思克力朋(Cleo Skribent)也曾推出一款这样的笔,它更像是铅笔套或铅笔杆。画家画素描时,常用铅笔套套住石墨、粉笔或是木炭。铅笔套一般由黄铜制成,呈管状,两端都有切口。用的时候,粉笔或石墨分别插在两端,用金属环固定。17—18世纪,这种铅笔套越来越流行,直到现在,有些画家仍然在用这种铅笔套。M.C.埃舍尔(M. C. Escher)1于1948年创作的拼版印刷画作品《手画手》(Drawing Hands)中,有两只正在画对方的手,这两只手里的笔用的就是铅笔套。铅笔套可用来套各种绘画材料(粉笔、炭笔、石墨条)。而铅笔杆,用途正如其名,只用来套铅芯。杆身由木头或金属材料制成,把黑铅一端削尖,另一端套进锥形金属杆,再用螺纹固定好。绘图员偏爱铅笔杆,用它画出来的线更精准。铅笔杆慢慢演变,*终成了自动铅笔。 ......

作者简介

詹姆斯.沃德 (James Ward ),英国人气博主,资深文具爱好者,曾创办伦敦文具俱乐部,BBC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曾对其做过专题报道,《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是他的**部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