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01015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16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110101506 ; 978-7-110-10150-6

内容简介

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竹林是一种极其重要而特殊的森林类型,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利用方便,即具有优良的经济利用价值,又能在调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缓减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普及和宣传竹林的碳汇功能及增汇减排知识对于加强竹林资源保护、提高竹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以及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基于近20年的竹林碳汇系统研究,采用科学、生动、简洁的语言,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循序渐近的方式,描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循环,竹子资源特点和固碳关系等基本知识,重点揭示和展示竹子在全生命周期中所体现出来的神奇固碳、储碳功能,在此基础上,介绍普及竹林增碳减排和竹林碳汇交易的实用知识技术,*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竹林碳汇、践行低碳生活。 全书共分碳来碳去、识竹问碳、吸碳之王、藏碳之术、寻碳之踪、竹林增碳、竹翁卖碳、碳明未来八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广泛适用于从事或关注林业与气候变化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相关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和社会公众阅读。

目录

**章 碳来碳去 节 我们生活在碳的世界一、碳是生命的骨架二、碳是地球的基石三、碳带领万物循环第二节 地球的呼吸:碳与气候一、地球温室效应二、二氧化碳影响气候变化三、碳已成灾:全球气候危机第三节 潘多拉的盒子:二氧化碳的释放与控制一、二氧化碳的释放二、二氧化碳的控制三、地球之肺:森林碳循环第二章 识竹问碳 节 固定在竹子中的文明一、似草似木的竹子二、源远流长的竹子三、博大精深的竹子 第二节 竹子家族版图一、竹子大家族二、竹子遍世界三、竹子有王国第三节 竹子的价值一、竹子价值的体现二、竹乡安吉的启示第三章 吸碳之王 节 一根竹子的吸碳成长史一、天赋异禀:特殊的发育方式二、雨后春笋:竹笋的快速成竹三、吸碳成材:毛竹的光合特征第二节 竹林家族的固碳实力一、竹林年谱:毛竹大小年物候期二、测碳神眼:碳通量塔三、碳进碳出:毛竹林碳通量变化四、一较高下:毛竹林与其他森林对比第三节 竹林世代更新固碳能力一、以快制胜:不断自我更新二、论持久战:世代恒续固碳藏碳之道 节 碳的基本形态一、竹中的肌骨:毛竹林植株碳的基本形态二、土中的宝藏:毛竹林土壤碳的形态特征三、神秘的精灵:毛竹林土壤碳的功能特征第二节 藏在竹子器官中一、毛竹器官含碳率二、毛竹器官碳储量第三节 藏在竹林林分中一、毛竹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二、中国十大竹种藏碳排名第四节 竹子里的“宝石”一、植硅体是什么二、植硅体碳是怎样炼成的三、“宝石”封存碳的能力第五章 寻碳之踪 节 离开竹林后的精彩呈现一、衣:竹服饰二、食:竹饮食三、住:竹家居、竹建筑四、行:竹交通工具五、用:竹生产生活用具六、艺:竹乐器、竹工艺品第二节 加工后的百变竹材一、坚韧的竹材二、先进的加工第三节 追踪竹材的碳之旅一、竹材的碳转移二、追寻碳足迹三、碳足迹现形记四、产品碳标签第六章 增碳之术 节 开源扩面:种竹增碳一、碳汇造林“六要”二、竹子造林增碳效果第二节 经营提质:养竹增碳一、竹林经营增碳方法二、竹林经营增碳效果第三节 控排固本:土壤稳碳第七章 竹君卖碳 节 碳的需求与市场一、碳排放的“欲望”二、国际碳市场三、中国碳市场四、竹君的事业:竹林碳汇第二节 竹君的项目一、卖的是“额外吸收的碳”二、项目基本要求三、项目基本流程第三节 竹君测碳一、项目碳库组成二、主要碳库计算方法三、碳减排量构成第四节 竹君的交易一、碳汇交易方式二、碳汇交易流程三、竹君收益计算第八章 碳明未来 节 未来已来一、气候变暖:从未如此真实二、拯救地球:岂能留待明天第二节 碳和你我一、低碳:崇尚品位的生活二、买碳:引领时尚的消费第三节 碳和天下一、全世界与碳的约定二、林业“碳”行动三、中国“碳”引领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国模,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创新团队带头人。 施拥军,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以及竹林碳汇经营研究,主持完成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林业碳汇造林经营等科研生产项目,参与开发《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等。 潘城,浙江农林大学教师、作家,日本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学博士研究生,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副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委员会委员。已出版学术专著《茶席艺术》《隽永之美:茶艺术赏析》等,出版文化随笔集《一千零一叶》、纪实文学《人间仙草》、长篇小说《药局》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