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曹光华(宣纸制作通家)

曹光华(宣纸制作通家)

1星价 ¥49.0 (7.2折)
2星价¥49.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0532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4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65053290 ; 978-7-5650-5329-0

本书特色

安徽省泾县的曹光华是中国文房四宝宣纸艺术大师、国家文房四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笔者近十几年来与曹光华近距离接触,通过本书文字记录,我们能详细了解宣纸的诞生、发展以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更能了解一位宣纸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的人生华章。

内容简介

曹光华为“全国首届轻工大国工匠”“宣纸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书中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坦率而真挚地讲述了曹光华自幼随父以造纸为业,几十年来对宣纸这门独特的传统工艺进行系统地研究、挖潜,使失传多年的“白鹿宣纸”重新获得生产,他还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适合时代需求的新工艺、新技术,多次获得技术成果奖,逐渐成为中国宣纸工艺大师的人生历程。本书旨在带领读者领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更好地传承中华很好传统文化。

目录

**章 苦难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短暂的“白大褂”生涯
第三章 相伴宣纸新生
第四章 “第三只眼睛”看蔡伦
第五章 追寻曹大三的足迹
第六章 正本清源说“宣纸”
第七章 家乡人*知家乡纸
第八章 天然的造纸之乡
第九章 感受“水深火热”
第十章 精心打造“曹光华牌”
展开全部

节选

泾县小岭,对于曹光华来说,是一部充满梦幻般传奇且情节跌宕的厚书。 从家谱记载来看,早在唐宋时期,小岭曹氏的先祖便从徽州的太平县(现黄山市黄山区)迁至南陵。元朝初年,小岭始祖曹大三又从南陵迁徙到此地。从曹大三算起,至曹光华这一辈,已是第22代。 1954年9月21日,中秋节已过,曹光华出生在小岭村老宅阁屋殿。从名字上看,在这个大山深处,既是“阁”又是“殿”,其豪华气派已毋庸赘言。阁屋殿是父亲曹湖生临时租住的,他自家的老屋,比这个更气派。规模可观的老屋,离阁屋殿并不远。它是一座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的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的老宅。地面由上百块巨大的青石条铺成,方正,平整。所用的木料通直,粗大,是小岭人极少见到的。曹光华对自家老屋的具体陈设、布局记得并不清晰,只记得老屋被拆毁后,散落在全村主要巷道上的垫路基石,都来自他家的老屋。架在溪水上的小桥、石梁,一条一条的长条石块,也都是从老屋上拆下来的。这些散落在小岭村里的古老建筑构件,至今仍旧在向来往的行人诉说着曹家往日的辉煌。 上溯到祖父,其详情曹光华已很难说清,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是曹光华5岁时,其父亲曹湖生(1901一1960)便因病去世,祖父的很多故事便随着父亲的离去而消失。生父的身世经历尚且知道不多,哪能知道多少有关祖父的故事呢? 他只知道,祖父曹石甫是经营宣纸的。据本家曹宁志说,在清朝咸丰年问(1851一1861),曹石甫在小岭皮坦村创办了小型宣纸厂,生产能力为一至二帘槽。在泾县,人们论及一个宣纸制造厂规模大小时,往往以该厂拥有的捞纸槽数量多少来衡量。一帘槽,就是只能容纳一个纸帘捞纸的槽子,当地人就叫“一帘槽”。两个槽子,就可以容纳两个帘子同时捞纸,叫作“二帘槽”。槽子多的,帘子就多,以此类推,这直接关系到宣纸的产量。曹石甫的宣纸厂只有两帘槽,可见规模之小。可是,即便这样的小厂,也有一个十分体面的名字,叫“曹兴泰宣纸厂”。 曹宁志说,曹兴泰宣纸厂办得很精心,材料把关严,产品质量好,很快便打开了销路。皮坦村还有几家宣纸厂,虽然规模也不大,但竞争激烈。为了防止自己生产的宣纸被假冒,曹兴泰宣纸厂向官府申请注册了“魁星”商标。魁星,中国古人称之为主文运兴衰的星宿,在读书人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个商标的美好寓意,体现了祖父在企业经营方面的责任心之强和意识之超前。 随着几家宣纸造纸厂的发展,皮坦村一带的用水很快紧张起来。没有良好的水源,是无法造出良好的宣纸的,这是泾县老少皆知的道理。这样,在清末民初,曹石甫与几名本家合伙人决定迁厂到泾县东乡慈坑。 慈坑,顾名思义,是个山洼。在泾县,人们往往称这种山洼为“坑(kang)”。坑的特点是四面环山,环境封闭,相对独立。其实,一个“坑”,往往就是一个村。慈坑位于泾县的东南部,距离县城约20千米,小岭人或称其为东乡。这里崇山峻岭,山高林茂,曾设立苏红乡。 苏红,大山深处,缘何有这么个靓丽的名字?据当地文献记载,在20世纪30年代,革命烈士方志敏和寻淮洲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故而简称“苏红”。后来,苏红一分为二,山底下为漕溪乡,山上面仍叫苏红乡。与之相邻的叫汀溪。曹石甫所迁之地——慈坑山洼里的龙潭坑,就处在汀溪与漕溪交界的地方。 从这个地名上,人们便不难发现这是个水系发达的所在,又是坑,又是溪,而且还不止一条溪流。溪流纵横,竹翠松苍;松竹之下,兰草簇簇,幽香阵阵。著名的皖南绿茶——汀溪兰香就出自这里。P2-4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