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中的社会建构(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ISBN:978730013011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11-09-01
- 条形码:9787300130118 ; 978-7-300-13011-8
内容简介
《语境中的社会建构》主要基于以下的假设进行理论推演:任何关于世界的描述或解释都无法准确映射、描绘或反映所存事物;我们描述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是关系的结果;世界建构的重要性在于其社会效用;我们在描述和解释的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未来;而要造福于我们的未来,关键在于反思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世界。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普遍思潮。格根堪称当代社会建构论之领军人物,此作亦属社会建构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典范之作。
目录
第1章 建构论与实在论:一种必然的冲突?
文化语境中的冲突
对实在论的反对:基于缺失的身体
激发敌意:根除的乐趣
作为文化资源的实在论和建构论
超越争论:面对实践的冲突
结论
第2章 心理在一个被建构的世界中的地位
去自然化与民主化
复兴与充实
心智的社会重构
结论
第3章 纯粹批评的局限
会话的关闭
作为谴责的批评
共同体的原子化
批评与总体化冲动
原则中的问题
作为一种修辞形式的批评
达到批评目的的关系路径
结论
第4章 人文科学中谁讲谁答?
讲述传统
话语转向之后
探讨中的记述
结论
第5章 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冲突与交融
心理学一历史学互动的经验论基础
心理的历史构成
历史语境中的心理学话语
历史学与心理学:走向多音繁荣
结论
第二部分 社会建构与社会实践
第6章 作为社会建构的治疗法与丽莎·瓦赫斯合著
社会建构与治疗态度
社会建构与治疗实践
反思与创造性挑战
第7章 社会建构与教育学实践与斯坦顿·沃瑟姆合著
知识:外生与内生传统
作为个体所有物的知识的让渡
知识的社会建构
建构的多样性
教育政策和教育学实践
……
第三部分 社会建构与文化语境
节选
《语境中的社会建构(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对批评之修辞效果的关注几乎不仅限于对立者之间的关系。语言被用来维持共有的行为模式。当共同体达成本体论和评价性的共识时,关系模式也便稳定下来。例如,对事物的概念取得一致意见一一其指示对象和其价值——也就为一种彼此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打下了基础。因此,一个人在面对批评时放弃其主张,并不简单地是在逻辑和证据的较量中让步。它将威胁到一个人的关系形式和生活方式。使和平主义者相信战斗事实上是道德的,将不仅仅是和平主义者在争辩上的失败,而且更重要的是,由那种抗议语言维系的那些关系和传统将会被终止。 就此而论,试想一下这样一群人,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开放的、不固定和不成问题的。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和接受,并在共同理解上作出努力。事实上,大量可利用的能指与相关事实一起传播,使发展新的组合和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形成理解性语言成为可能。现在考虑批评性实践向共同体中的嵌入。批评首先在那些被质疑的意识之中促进共同意识的形成。一个范畴或者被创造(例如宗教激进主义者)或者被突出(同性恋者),而这在其他地方可能被忽视。批评对象于是被给予警示,认为所有共享它们的特定假设(以及相关联的实践)的人都是不足信的。不仅他们的认同陷入危险之中,而且他们嵌入于其中的关系也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集体防御,文化几乎没有提供其他任何的机会。那些遭受攻击者重申他们的关系,明确表达其传统的价值,并找出无数种方式以证明攻击者是不公平的和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因此,辩护的旗帜,连同其存在理由(raison d'etre)一起,都是由那些提出重要问题的人们提供的。 随着重申和辩解过程的发生,批评者的努力遭到挫败。不仅他们的批评遭到忽视,而且其批评对象似乎也只是用一些“低级骗术”来为自己辩护(进一步掩盖他们的缺陷),并且进行了不正当的反攻击。这些对批评的无礼回应,会产生从文化角度讲合情合理的效果,双方将增加攻击对方的强度,在各自队伍中重申团结,并劝说他人改变立场以壮大自身的力量。如果这些努力获得成功,那么他们也将遭到目标群体类似的反击。实际上,结果将会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体的一种两极分化式的分裂。相互认可和对理解的共同追求丧失了,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认可和理解只保留给了每个群体有限边界之内的各种关系。对产生共同意义必要的协调行动逐渐衰退,当各自阵营里的语言得到发展时,跨越边界的沟通却变得越来越困难。诠释共同体(interpretive communities)逐渐开始在其内部共享一些行话,而这些行话在相对立的共同体中却是无人理会、不被认可或被认为是荒谬的。互斥的实在(不可通约的范式)变得凝固化,几乎没有调和的方法。 举例说明是有助益的。我*早的一些批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中的危机”的语境下进行的。在那时我尝试(Gergen,1973)削弱这样的假设,即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累积性的科学,稳步地走向建立与历史无关的真理,并尝试用历史嵌入的和在意识形态上敏感的探究形式代替上述取向。在紧随这一批评的几年里,在本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争论。主要期刊刊载了这种对话。然而,当我的兴趣变得越来越与其他持有不同意见者的兴趣相似时,那些权威期刊却慢慢不再理会这一公开辩论了。自那以后时间和关系继续前行,到现在我发现自己深深地陷入在一个巨大的、由不同种类人们组成的反基础主义者共同体之中。我们现在拥有自己的期刊、学会、学术路线和议程。传统社会心理学者几乎不理解我们在谈论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是胡言乱语、故弄玄虚和与真实世界不相关。而如果他们确实去理解,那么他们会被我们文献中描绘的关于他们的图景所震惊和冒犯。同时,他们像往常一样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于是危机得到解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本1991年有关社会心理学经典阅读的书中选录了对我*初批评的一篇批评文章;而原先的论文本身并没有被收录其中。)同样,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人出席他们的会议或者阅读他们的文章,我们会觉得他们的努力成果很陈旧、幼稚,同时在政治上肤浅。共同体的原子化事实上已经完成。 这三个问题——会话的关闭、修辞学的僵局和共同体的原子化——都可以在批评过程本身中经常看到,至少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是这样的。然而,我现在将提及与后经验主义或后基础主义批评特别相关的两个问题。因为批评是从这些地方发起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张力正在出现。 ……
作者简介
肯尼斯·J·格根(Kenneth J.Gergen),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建构论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导者之一。美国斯沃斯摩尔学院教授、陶斯研究院院长。1973年发表了革命性的文章《作为历史的社会心理学》,引起广泛争议,却为一种社会建构论的知识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其著名的作品包括《走向社会知识的转型》(1982)、《饱和的自我》(1991)、《实在与关系》(1994)、《社会建构论引论》(1999)、《关系的责任》(1999)和《语境中的社会建构》(2001)等。 方文,男,汉族,1966年生,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方向和宗教社会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范式、群体过程和群际过程、宗教群体。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