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时代的心智开发:面向21世纪教育的学习科学

数字时代的心智开发:面向21世纪教育的学习科学

1星价 ¥66.0 (7.5折)
2星价¥66.0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058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72005886 ; 978-7-5720-0588-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教师、准教师、家长《数字时代的心智开发:面向21世纪教育的学习科学》总结了近20年来学习科学的进展和成就,从神经科学、教育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工程学以及社会、认知和行为科学等方面展现关于人如何学习的一系列新的科学研究,使人们能够重新审视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为学习研究提供新方法。本书视角新颖,内容前沿、丰富,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21世纪头20年来学习科学的进展和成就,展现了关于人如何学习的一系列新的科学研究,包括神经科学、教育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工程学以及社会、认知和行为科学等跨学科观点。这些新发展基于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新视角,使人们能够重新审视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为学习研究提供新方法。 全书共三个部分。**部分阐述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命周期中生物、行为和认知发展的动态和互动因素,以及学习者与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讨论技术学习话题,研究将人类学习原理运用于技术设计对于为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并丰富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介绍学习科学的若干案例,探讨如何将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多地运用到教学、学习和教育创新中。 本书zuida的特点是通过实证研究的成果阐明学习科学的新视野、新领域和新方法,旨在促进人们从这些研究中获得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的启示,并以此不断丰富学习科学的研究和理论建设。

目录

纲要1

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

设计中的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的运用2

对教育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的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2

**章

引言5

为什么要研究学习科学?为什么要现在研究?6

本书框架概览6

关键主题与发现8

对教育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的启示:机遇与挑战并存10

**部分 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神经科学与教育:早期大脑发育对学校的影响15

基础科学:婴儿是语言天才17

基础科学:婴儿如何学习语言18

基础科学:语言输入19

双语大脑科学20

干预措施:利用基于实证的实践加强早期语言学习21

干预科学:在敏感期培养双语儿童22

政策启示和儿童未来的成功24

参考文献25

第三章 成见如何影响儿童的STEM身份和学习29

建立概念框架30

小学阶段儿童数学成见和自我概念的发展33

关于儿童数学成见与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新加坡34

我们能做些什么?构建心理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36

转化影响37

参考文献38

第四章 种族与教育:不公平问题对学习的影响43

校园中的种族不平等问题45

研究实例47

维护和破坏不公平种族化学习通道的机制48

结论50

政策启示50

参考文献51

第五章焦虑与动机对学生数学及科学成绩的影响55

表现焦虑56

动机58

教师和父母对学生态度与表现的影响59

减少表现焦虑与强化动机的干预措施60

未来方向62

政策启示63

参考文献64

第六章 设计有效数字输入:认知科学的经验教训69

早期输入的作用71

干预措施73

功效研究:受控实验室环境中的干预74

有效性研究:在自然情境下的干预措施75

政策启示77

参考文献77

第七章 学习科学的窗口——手势83

研究背景84

手势与学习84

用实验操纵手势86

手势的机制87

政策启示90

参考文献91

第二部分 技术学习

第八章 空间学习技术99

研究背景100

空间技术100

草图理解101

地理信息系统105

结论109

政策启示110

参考文献110

第九章 数字媒体——联合注意与学习的催化剂115

全球获取数字内容和联网设备的现状116

技术在联合参与和学习中的强大应用118

政策启示121

参考文献123

第十章 设计媒体联合参与支持儿童的科学学习127

研究背景128

早期的科学和教育媒体128

支持早期科学学习的可能性与挑战129

将教育媒体和技术用于早期学习130

DJEM在课堂中的落实132

技术和研究的影响133

政策启示134

参考文献135

第十一章 技术的社会组成部分以及社会互动对学习的影响139

引言140

学习和行为中的技术的社会组成部分140

设计人与“物”之间的关系142

以教促学中的递归反馈143

教育领域的机器人编程145

政策启示146

参考文献147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 帕特里夏·K.库尔(Patricia K.Kuhl) 博士,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联合主任。贝佐斯家庭基金会早期儿童学习部门特聘主席,语言和听力科学方面的教授。在早期语言学习和人脑双语发展方面的研究、对幼儿脑部测量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展示幼儿学习方式的研究均获得国际认可。在克林顿、布什和奥巴马等历任总统任职期间,向白宫介绍了其研究。系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罗丁学院以及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声学学会、美国心理协会和认知科学学会会员。曾被授予美国声学学会金奖、IPSEN基金会的吉恩·路易斯·西格诺神经心理学奖、威廉·詹姆斯终身成就奖、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乔治·A.米勒奖以及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林姒祥(Soo Siang Lim) 博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社会、行为和经济科学项目主任。自2004年**批学习科学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学习科学中心协调委员会项目的首席项目主任和主席。在担任学习科学中心协调委员会项目的领导之前,曾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生物科学部工作,担任六个神经科学项目的组长。加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之前,曾担任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索尼娅·奎列罗(Sonia Guerriero) 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高级教育专家,负责指导研究、战略发展和国际项目的实施。在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前,领导过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的高效学习创新教学计划,在领导该计划时加入学习科学项目(本书即出自该项目)。发表了一系列作品研究教育和社会政策问题,例如教师的招聘和留用、成人学习、社会融合和经济机会、教育水平的性别差异、数学焦虑以及儿童和青年的幸福感。在麦吉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学习、认知和发展心理学。 德克·范达默(Dirk van Damme) 博士,OECD位于巴黎的教育与技能司的高级顾问。拥有根特大学教育科学博士学位,为根特大学教育科学教授(自1995年起)。曾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1997—2000)和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2001—2008)担任学术职务。其学术工作主要集中于教育史、比较教育、终身学习和国际高等教育。还曾在比利时荷语区的教育政策领域担任过各种职务,包括荷语区多任教育部长下的副主任和主任。2008年加入OECD,担任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的负责人。目前致力于研究教育创新、学习科学、教育系统的比较分析和开放式教育 翻译组织者 窦卫霖,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跨文化交流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英国剑桥大学英语学院和美国佛罗里达州A&M大学商学院的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民盟区委委员及其教育专委会副主任等职。主要讲授跨文化研究专题博士课程,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商务环境等商务英语专业本、硕课程以及培训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商务沟通、话语分析、对外传播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