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子:当无意识在场
读者评分
5分

房子:当无意识在场

幸福的房子总有共性,不幸的房子各有苦衷。 房子是人们安放无意识的场所。精神分析家通过解读房屋,探索人的灵魂。

1星价 ¥37.2 (7.6折)
2星价¥37.2 定价¥49.0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角度很好书籍品相也很好

2024-02-24 20:02:5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3995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59839954 ; 978-7-5598-3995-4

本书特色

?? 《倾听时刻》作者、法国精神分析家阿夫纳拉新作
?? 无论群居或独居,你都需要了解房子的无意识
?? 关于历史上的著名房子,这里有独辟蹊径的解读
?? 精神分析和建筑、文学、美术、电影的相遇
?? 跟着精神分析家,认识房子,了解自己
?? 花一本书的钱,提升你价值百万的房子
-------------------------------------------
幸福的房子总有共性,不幸的房子各有苦衷。
房子是人们安放无意识的场所。精神分析家通过解读房屋,探索人的灵魂。房子是一个保护壳,在梦中又常常代表我们的身体。房子也是具有神秘感的避难所,地板噼啪作响仿佛鬼魂经过;而当一件丢失已久的东西再次被发现,往事也得到重现。房子也是被分享的,除非过着隐居生活,房子里永远不是一个人。所以,那些曾经住在房子里的人和房子本身经历过的改变,让房子创造出了自己的无意识。
本书配有多幅图片,每章内附二维码,扫码即可看到更多相关图片,同时还可聆听精心录制的每章精彩内容音频,带你探索更多房子的秘密。
本书属于《我思万象》丛书中的阿夫纳拉作品系列,该系列已出版的《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豆瓣评分9.0,多次加印。

内容简介

"法国有名精神分析家帕特里克·阿夫纳拉在这本书里讲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名的“房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公寓,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社区,文学家左拉的别墅,《蝴蝶梦》里充满惊悚感的宅邸,艺术家维米尔、爱德华·霍普和勒内·马格利特画作里的房子,还有逼真还原犯罪现场的娃娃屋,等等。
在精神分析家的解读下,我们了解到这些作为居住空间的房子自身的无意识,而居住其中的人,他们的人生秘密也随之被揭示。关于历目前那些有名的房子,关于无意识,这里有独辟蹊径的深入解读。而你,又会在你的房子里发现什么?"

目录

前 言 待在房子里


**章 房子的历史

第二章 庇护所

第三章 身体

第四章 亲密感

第五章 同住

第六章 在一起

结 语 诡异感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1348年,鼠疫在佛罗伦萨,在这个意大利所有城市当中*美丽的城市里蔓延。几年前,这一灾难就曾在东方的土地上造成影响,在那里,它夺取的生命之多令人心惊胆战。接着,灾难扩散到部分欧洲大陆。毫无疑问,是我们的罪孽将它招至我们的城市。尽管官员们保持着警觉,它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四处蔓延。
我们已经遗忘了。对我们来说,这场瘟疫只不过是个机遇,几个年轻男女借机把他们自己关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堡里,待了十天,并且在那里轮流讲故事,那些故事有些还有伤风化,这是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告诉我们的。同样的,1665年在伦敦出现的传染病也不过是成就了丹尼尔·笛福,令他在《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出版了又一部备受欢迎的作品《瘟疫年纪事》。
《瘟疫年纪事》一书的内容今天格外地引起我们的共鸣。逃离城市或是居家隔离预示了我们在 2020年的行为,比如,物资的储备、购买食物时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怕被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担心。同样的,统计患病人数,监控传染病在各个街区的传播,随着人们离开城市,疾病在全国各地扩散,还有市政长官颁布法令——封闭住宅、征调外科医生、隔离病人、支援经济和制止物价飞涨,这些昔日之事都在当下重现。
我们已经不再像薄伽丘那样,认为是我们的罪孽招致疾病;也不再像丹尼尔·笛福那样,相信即便“起源和传播是自然现象”,瘟疫却仍属于乐于借助自然法则来施展的神的力量。然而,也许我们对于科学和技术能够战胜这些危险又太过乐观。传染病不再满足于做尚·乔诺(JeanGiono)讲述的英雄历险故事里的背景,或是阿尔贝·加缪所使用的精妙的隐喻。从今以后,在鼠疫和霍乱之间,还有一个新冠肺炎。
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待在房子里的命令被下达。正如每一次,在短篇小说、故事、奇遇记、长篇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房子是一个避难所。它充分体现了它*初的功能,即新生儿从母亲的怀抱来到摇篮时,在他出生的那个房子的墙壁,那些或真实或梦中的墙壁变得熟悉时,他所发现的那个功能。再晚些时候,房子成为他可以进进出出的地方。他征服了房间中不同的空间,有私密的,也有共享的;他在这里重新找到自己的身体形象,他和他人关系的风格。这是我们带在自己身上的“房子”,它和我们所居住的房子——*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和亲人一起居住的那个房子,结合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我们生活在那些讲述着自己故事的墙壁之间,我们共用着这些人或那些人安置的家具,房子的装饰有时带着过往居住者的痕迹,所有这些造就了一个房子的灵魂,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建筑的无意识。隔离,是那些*古老的建筑面临的新的波澜,是新建筑前所未有的体验,隔离几乎不会打乱房子的结构,而是让其经受考验。
房子是一个避难所。然而,避难所不是只有一种色彩,也不是只登录(inscrit)在一种转移的关系里。如果要用精神分析的语言来说的话,这取决于它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一个孩子是被送回自己的房间,还是他决定到房间里去,这是两码事。禁止他走出房间是一种惩罚。在 2020年法国居家隔离期间,出门前要填写的特殊情况外出证明就像是家长写的解释条一样。通常情况下,跨出大门这个动作由居民们自己控制,只要乐意,他们就可以去外面,或是选择让谁进入家里。而现在,这服从于一个他们不能控制的规定,即使他们是接受和理解它的。大门是关上的。避难所是封闭的。禁令在主宰着。对房子的管控发生了变化。
除非生活在修道院里,或者受到监狱或医院的限制,居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意味着离群索居。房子是开放的,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生活是发生在房子以外的。家猫有时都会因为人类总是出现在它们的空间里而感到不满。它们得像在它们旁边的男男女女那样,学会共享住所。因此,居住者们采用了一整套的房子居住策略。包括对不同空间的享用时间上的分配,以及家务活的分配——采购和储存食品、维持居住和生活的必需品,还要在能够去餐馆和食堂吃饭前去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饭。人们要进行无数的选择和决策,才能在接受他人自恋部分的同时,减少冲突的产生,因为似乎对于任何人来说,有些自恋的部分是不能让步的。
房子从未被察觉的特质被揭示:这些特质令长期同住者变得自在舒坦或是举步维艰;但对一个主体来说,这也是房子所代表的东西,即他居住在房子里的方式和房子萦绕 1在他身上的方式。一个建筑物实实在在的结构,与它在想象中的构造相互交织,就构成了我所谓的房子的无意识。它是每个人特有的,也是彼此共享的;而且我们知道,它越是能够被分享,生活在房子里才会越容易。于是,某些这样的调整就显得必要。这些调整既包括对房间的使用,家具的布置,也包括对居住本身的呈现。猫也学会了在白天与人类分享沙发。
?? ?? ??
他回忆起他们的**个房子。这是位于城中一栋老房子里的某种单间公寓,在他心中,这是*美的宫殿。小板凳上的纸箱就是一个华丽的书柜,一张由遥远的旅行带回来的火红的毛毯改造了床,一幅眼花缭乱的海报点亮了有些暗淡的墙壁。他们搬离了学生宿舍,开始同居。他们不再需要遵守大学城里的规矩,合租的那些限制、父母的目光,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他俩都可以说“我在我家里”,而且他们可以一起向朋友们宣告:“我们在我们的家里。”他们可以任意地进去、出来、吃饭、工作、睡觉、相爱。
房子起着包裹作用。她是保护者,她也容许互相交流。我们可以选择让谁进入,入室盗窃是侵犯。在梦中,她经常代表着我们的身体。“墙壁完全平滑的房子代表男人的身体;相反,那些带有可以站上去的突出部分和阳台的房子代表女人。” 弗洛伊德说道。弗洛伊德还补充,这一点可以被这句德语里的俗语证明:如果一个女人的胸部很丰满,人们会说,她有人们能站上去的东西。这种表达在法语里更加露骨,而这在今天已是完全不得当的:“阳台上的人好多啊!”
然而,房子是被分享的。阿科玛,一个来访者讲述了他对安家的回忆。在讲述的同时,他也想起了和他一起组成家庭的一个年轻女人。除非过着隐居的生活,人们在自己的住所里从来不是一个人。房子包含了住在房子里面的人,至少蕴含着那些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所留下的回忆;房子的灵魂就是这样形成的。居住在房子里的人们,他们的欲望,不论是显而易见的还是悄无声息的,都在相互遇见、相互交织、相互对立;房子的无意识就这样产生了。
房子是一个避难所,但它也保持着某种神秘感。一块地板裂开,也许是因为一个鬼魂从这里经过;一个消失已久的物件重新被找到,也许代表着过去的种种要卷土重来。小拇指以为他找到了一个庇护所,实际上他来到的是吃人妖怪的家;而小红帽拔掉外婆门上的销钉,拉开门闩的时候,她彻底上当受骗了。我们居住在房子里,和我们居住在自己的身体里并且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样的。我们带着信仰、忧虑、快乐,以及全部的过去和对未来的期望。如果说房子有灵魂,有无意识,那是因为男人和女人在不停地建造它。
?? ?? ??
事实上,从1920年间开始,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起住在家庭公寓里的是三个女人:他的妻子,玛莎;他*小的女儿,安娜;他的小姨子,米娜。米娜的未婚夫在 1886年去世了。在知道自己生病以后,他就退了婚;但米娜并没有借着自由之身去建立新的关系,她隔三岔五地做一些陪侍女伴的工作。1895年她来姐姐家住了几个月,来年就在此定居了。米娜姨妈的房间与弗洛伊德夫妇的房间是相通的,没有独立的入口,要进去就得从玛莎和弗洛伊德的房间穿过。这一点再加上弗洛伊德和小姨子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及他们曾结伴出游,还在同一个旅店一起度过几个夜晚——至于发生了什么,我们是一无所知的——这些,在弗洛伊德去世之后,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不怀好意的传闻。在这些传闻里,弗洛伊德的所作所为就像是他所谴责的、原始部落里霸占着所有女人并且对她们为所欲为的父亲。老房就有旧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使我们认为这个原始父亲的神话有那么一丁点儿现实性,贝尔格斯街 19号的户型图也不是弗洛伊德自己设计的!再说,关键在于,没有过道的旧式建筑不是什么传说中吃人妖魔藏身的洞窟。过道和各种各样的隔间并没有带来新的根本上的禁止,它们只不过是使独立成为可能,让隐私得到了允许,而隐私在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室里,占据着重要位置。让房间关上门的,是私人生活的创立,并不是对纵欲的禁止,更不是那些进行恶语中伤的人们幻想的狂欢的终结。“从一连串房间穿过的梦是一种妓院梦,或是后宫梦。”
一连串的房间,弗洛伊德家里肯定是有的。在这个维也纳的住宅里,好几个房间连在一起,而且是相通的,但要说它是妓院或是后宫,却必然不是。弗洛伊德家的房子没有这样的一种风格。公寓的私人部分就像我们能够从 1938年的照片中看到的,从这些人或那些人的追忆中、信件中、已出版的回忆录中读到的那样,显得舒适而平凡。几把扶手椅,一些桌子椅子,彩色的墙纸,还有一些小桌布和小摆件,这些对于马格利特安置“女巨人”以及创作《不可能的企图》的客厅来说并不显得突兀。那些诱惑的女郎,“镜前的维纳斯”“裸体的玛哈”,甚至是“着衣的玛哈”,在这里没有容身之处。我们并非处于一幅超现实的画作中。 这样的梦与幻想,是要在其他地方发生的。
“你真的相信有一天,在这栋房子上会挂起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写着:‘在这里,梦的秘密于 1895年 7月 24日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医生揭开了它的面纱’吗?”不过,信中提到的房子并不是维也纳的公寓,而是美景城堡,它有一点像维也纳的美景宫,不过要小得多,也简约得多,它建在城北的一座山丘上。“这栋房子本是作为一个休闲场所建的。它有一些用以休闲的房间,这些房间超乎寻常的高,就像大厅一样。” 在弗洛伊德对打针进行的联想中,又出现了他每天一边爬楼梯一边吐痰,去为一位老夫人打针的事情;但是打针这一医疗操作偏离了它的功能,占据着一个象征的位置——注射尤其可引申为能够满足年轻的寡妇伊玛的东西,也是致使玛莎怀孕的东西。“尽管我没有讲出所有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想法,我想这也是人之常情。”弗洛伊德在几年之后又澄清道。
有时,在太过于习以为常的环境中是很难有所发现的。1895年,弗洛伊德医生的办公室还设在他的家庭公寓里面。美景城堡却是不一样的房子,它“本是用于举行宴会和招待会的”。梦和幻想属于这个地方,就像人们可以想象到的那些化装舞会、晚会,以及其间那些扣人心弦或虚情假意的话语,那些出其不意的邂逅;人们不用在乎这栋建筑及其声誉会因此遭到破坏。人们可以在这个地方幻想注射器的多重功能,把玩它的用途,而不至于毁掉医学。毋庸置疑,从神经科门诊室到精神分析工作室的跨越,需要这样的把玩,需要一个无境之地来转达。此无境之地,我们不曾居住,亦未锚定。
之后,当对梦的秘密的揭示在科学界有所建树之后,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室就变成了一个明确的空间了;甚至它本身对于治疗的展开就是有用的。我不知道 1908年弗洛伊德的工作室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确定有没有人对其有过清晰的描述,但就我们所知,他的古玩收集从很早就开始了,从后来运到他伦敦家里的古玩数量,能够看出他的收集规模。各式各样的小雕塑、瓶瓶罐罐占据着此地,赋予了这个地方独特的灵魂,这与公寓的其他司空见惯的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是整个的人类际遇,它凸显在一些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或是苏美尔、埃及、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物件上;那里是家庭生活,橱窗里摆着他们的纪念品,相框里放着他们的照片,花瓶里插着他们的鲜花。空间相互区分是有必要的。来访者的辞说、他的生活、他的梦、他的欲望、他的个人史,应该在人类历史之中,而不是在其他人的家庭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室里,所有房子的无意识都应该得到倾听。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
作者|帕特里克·阿夫纳拉(Patrick Avrane,1946— ),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师,精神病医生,作家。法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协会(SPF)前任主席,学术期刊《SPF通讯》现任主编。阿夫纳拉的作品多从大众熟悉的题材比如文学形象、著名人物等入手进行写作,以巧妙的构思把精神分析的精彩之处呈现于笔端。著有《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金钱:从左拉到精神分析》《祖父母的肖像画:一个家庭故事》《爱的悲伤:一个真理时刻》等。
◎ 译者介绍
译者|严和来,巴黎第十三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访问学者。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法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会(SPF)临床精神分析师、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创始会员和分析家、中国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拉康学组副组长。译著有《倾听时刻: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儿童精神分析五讲》《智力心理学》《潜能》《宗教的凯旋》《欲望伦理:拉康精神分析引论》(以上为合译)、《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百分百荣格》。
译者|乔菁,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硕士,南京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首届学员,现居杭州,从事精神分析临床实践与翻译工作。
校者|姜余,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法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会(SPF)临床精神分析师、中国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拉康学组委员、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分析家、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译著有《儿童精神分析五讲》《智力心理学》《宗教的凯旋》(以上为合译)、《百分百多尔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