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947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67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10094798 ; 978-7-5100-9479-8

本书特色

【1】 基于弗洛伊德夫人玛莎保存的900多封信件,真实再现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迷雾中的人生。 【2】 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倾情撰写! 【3】 翻译家姚锦清教授权威译本! 【4】 语言精彩生动,情节跌宕起伏,读起来令人欲罢不能。 【5】 真实再现大师的生活经历、情感历程、学术发展和治疗案例。 【6】 客观展现弗洛伊德成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完整历程。 ◎读者推荐 比起直接阅读弗洛伊德的著述,欧文·斯通的传记无疑好读得多,堪称精神分析学普及读物。他避开了拗口的哲学表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以及弗洛伊德身边的心理学家。 ——网络读者 丰富翔实材料与史实,加上极富有文学素养的文笔,使这本书客观地展现出弗洛伊德从26岁与玛莎热恋至80岁时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仓皇出国的生命历程。说这本书是对弗洛伊德一生的栩栩如生的视觉还原,并不过分。 ——网络读者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史诗级经典传记,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所著的精神分析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传记小说。 欧文??斯通有幸读到了弗洛伊德的夫人玛莎保留的900多封信件。通过这难得的**手材料,作者在这本传记中采用极具文学色彩的笔调,真实地再现了弗洛伊德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情感历程、学术发展和治疗案例,精彩、客观地展现了弗洛伊德成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完整历程。

目录

(上册)

**章  愚人塔里的故事:初识玛莎

第二章  渴望的灵魂:在综合医院的日子

第三章  小心前行:科研与授课并行

第四章  外省人在巴黎:在萨尔拜特利尔医院的日子 

第五章  医生的处方:回维也纳开设私人诊所

第六章  冲破寒冬的枷锁:开始使用催眠术

第七章  幻想之城的失落:为什么患者会旧病复发? 

第八章  心灵的黑穴:对病例的反思


第九章  “凡人生前皆不幸”:那些病症背后的隐情

(下册)

第十章  社会弃儿:探索自己的俄狄浦斯情节


第十一章  “何人助我?”:完成自我分析的历程


第十二章  同仁相聚:有关俄狄浦斯情结的争论以及与荣格的讨论

第十三章 殊途同归: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成立以及再遇荣格

第十四章 天堂之路尚未铺平:精神分析开始在美国传播

第十五章 生死大战:对无意识的分析和体验

第十六章 危险的旅程:生命与死亡——人类天性中相互对峙的两种力量

附录一 弗洛伊德大事年表

附录二 弗洛伊德主要著作表


展开全部

节选

◎ 试读章节 **章 愚人塔里的故事:初识玛莎 他们仰着头坐在那儿, 让和煦的阳光照在脸上。 维也纳的整个严冬都在翘首期待着 春晖的温暖。 1 他们顺着羊肠小道起劲地向山上走去,修长年轻的身影很有节奏地上下颠动着。附近有一片草坪,短短的小草簇拥着黄灿灿的花儿。虽然长着绸缎般花瓣的白头翁花从复活节后就已凋零殆尽,春石楠、报春花和狗蔷薇却正争奇斗艳,在山毛榉树下交织出一片五彩缤纷的地毯。 他个子不高,站直了也才1.67 米。不过,他觉得自己的身高对于身旁这位步态优雅的姑娘来说刚好合适。他用羞涩的目光偷偷瞟了一眼玛莎·伯内斯的侧影,瞥见她线条鲜明的下巴、鼻梁和额头。*近发生的一切都让他感觉难以置信。你瞧,他今年也才26 岁,正在恩斯特·布吕克教授的研究所里埋头研究生理学。要谈恋爱,少说也还得等五年,要想结婚,起码要再过十年。他读书时虽然化学成绩平平,但也至少懂得爱情不可能择日光临。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不可能,不可能发生这种事!” 姑娘吃惊地朝他转过脸来。浅灰色白桦树低矮处的枝丫已被削去,高处亭亭如盖的绿叶遮挡了太阳的照射,林中洒满了温柔的斑驳光点。也许正是默德林镇的山坡上那些林子里柔和的阴影,才把玛莎的脸映成了他心中*可爱的模样。她的天然风韵,丝毫没有忸怩作态的痕迹,可他却惊觉于她的神奇魔力: 大大的灰绿色眼睛,敏感而温柔,透出一股摄人心魄的气质和坚强自信;浓密的棕色秀发从中间分开,露出一道恰到好处的发缝,顺着耳根恰到好处地梳在两旁;微微向上起的鼻子甚是好看;嘴唇红润丰满,更是可爱,至少在他眼里是这样。整个脸蛋都是那么娇嫩,唯有下巴显得很有力,似乎有点不相称。 “什么不可能?不可能发生什么事?” 他们走到了小道转弯的地方,绿叶搭成的天篷正漏下一缕缕的阳光。 “我说出声来了吗?这一定是由于林中太安静了。既然你能听得这么清楚,那我可要小心点了。” 他们来到了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再迈上一片平坦的岩层,就可以眺望山脚下的默德林镇了。库尔公园里有一支乐队在演奏,一阵阵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从那儿飘上山来。默德林是一个迷人的乡村小镇,从维也纳乘火车到这里只要一个小时,这个小镇现在已经成了维也纳人时髦的度假胜地。无数红瓦屋顶汇成了一片小小的红海,在6 月暖和的太阳下熠熠闪光;远处山坡上爬满了葡萄藤,到处都挂着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到来年春天,维也纳人就可以在格林琛的“今日酒家”里喝到用这些葡萄酿制的新酒了。 玛莎·伯内斯这次是和家里的朋友一块儿来的,这些朋友在默德林镇的格利尔帕策街上有一幢房子。西格蒙德是那天早上乘南方铁路的列车从维也纳来的。他们见面之后,就一道来到了弗朗茨·约瑟夫大帝广场上散步。广场上立着一座装饰华丽、金碧辉煌的避瘟柱,是为纪念历史上一次征服黑死病的胜利而建的。接着,他们转上大道,来到那座有着一口大钟和一个像是洋葱叠洋葱的尖顶的旧市政厅,然后经过喷水池,沿着教区街,一直走到俯瞰全镇的圣俄特玛教堂。教堂对面是一座圆形石塔。 “这塔看上去像一座意大利浸礼会的教堂,”玛莎说,“可是默德林本地人都说这是一座古老的骨塔。你是医学博士,你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只把骨头扔进去,而把身体的其余部分都留在外边呢?” “我是个刚走出校门的博士,没有很多实践经验,实在说不出什么来。你为什么不写篇论文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好让我交给医学院给你申请学位呢?你想当博士吗?” “不想。我只希望做一个家庭主妇和母亲,养六七个孩子。” “这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雄心壮志,一点儿都不难实现的。” 她走到树林深处时,双眸亮得像两颗晶莹的绿宝石。“我希望在实现了这些之后,永远不再遇到困难。你要知道,我是个浪漫的人,我要爱我未来的丈夫,同他相亲相爱地过上半个世纪。” ……

作者简介

欧文??斯通(Irving Stone,1903—1989),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一生写了二十五部传记小说,其中*有名的是《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1934),他还为杰克·伦敦、米开朗基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写过传记,在欧美各国影响深远。 译者简介: 姚锦清,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上海市语委英译专家,上海市公共场所语言文字应用监测专家,2010年上海世博会翻译项目管理和审定专家,上海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主要撰稿人、审定人,出版多部著作及译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