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语文案例教程(国家级小学教育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与师范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教材)

诗意语文案例教程(国家级小学教育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与师范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教材)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113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76011395 ; 978-7-5760-1139-5

本书特色

像呼吸一样自然地学习语文 《诗意语文案例教程》一书从现代语文教学现实境遇出发,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追求,借鉴现代诗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依托“诗意语文”“诗意作文”“诗意德育”等实验,实施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与一线语文教师“联合教研”的机制,按照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精神,打造中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典型案例,既着力探究高师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也探究革新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机制。

内容简介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是,被人为分解得太过支离破碎,使得语文课失去了本身应有的诗意。《小学诗意语文案例教程》依据诗意语文教学理念,审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浅层知识规训”问题,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依照“现象扫描”-“问题聚焦”-“理论诠释”-“诗意语文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拓展研究”的教学思路,对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展开多方面、立体化教学描述,是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一线老师学习诗意语文教学的新形态品教材,且配合浙江省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目录

自序:像呼吸一样自然地学习语文

**章 诗意语文案例研究概论
**节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教育教学案例学习与研究的基本价值
第三节 教育教学案例的思维路径

第二章 诗意语文教学案例写作
**节 案例如何选题与拟题
第二节 如何撰写问题背景
第三节 如何进行案例情景描述
第四节 问题提出与分析的撰写
第五节 正文与进一步讨论的撰写

第三章 诗意语文教学理论导引
**节 指向言语实践的语文教学
第二节 诗意语文的基本内涵与实施策略
第三节 诗意作文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实践策略
第四节 德言同构:语文教学目的建构的实践逻辑

第四章 识字与词语诗意教学案例
**节 小学语文低段“德言同构”识字教学案例研究
第二节 让静态的词语动起来——《燕子专列》词语教学

第五章 文言文诗意教学案例
**节 基于言语实践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案例
第二节 基于言语实践的《小石潭记》教学个案研究
第三节 寻找语文缺失的一角:古诗词教学

第六章 作文诗意教学案例
**节 小学习作教学诗意情境创设的案例
第二节 从心出发,焕发习作教学的诗意魅力
——六年级《感受阳光》诗意习作教学实录与评点
第三节 小学诗意习作专题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如何写清一件事”为例

第七章 阅读诗意教学案例
**节 从结果印证嬗变到过程体验
——六年级语文《穷人》微体教学的价值取向案例分析
第二节 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七彩阅读微课”
第三节 说明文《苏州园林》诗意教学
第四节 基于“言语实践”的说明文《琥珀》教学

第八章 诗歌诗意教学案例
**节 基于意象理论的诗歌教学案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核心意象分析
第二节 回归童真,品味古诗里的情趣
——以《池上》教学为例

第九章 散文诗意教学案例
**节 散文教学诗意情境创设的案例
第二节 文言散文多元对话教学案例

第十章 教材诗意解读案例
**节 以点促面,寻找文本教学的“诗意起点”
第二节 基于主体论哲学的教材解读案例
第三节 走向视域融合的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文本细读

第十一章 语文专题诗意教学案例
**节 家国情怀专题教学
第二节 语文“母亲形象”专题教学

第十二章 卓越教师专业诗意成长案例
**节 像榕树一样成长——一个“中师生”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第二节 诗教融入语文课堂:问题、价值与方式

附录:跋山涉水探幽卉归真求善臻美境——冯铁山教授和他的诗意教育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诗意语文案例研究概论 任何医生,其医术的提高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临床病例的参与、诊断、研究;任何律师,其品牌的铸就也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例的模仿、剖析、娴熟。一个教师要成为卓越教师同样如此。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同时要善于打造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进而学会就案例写作。只有通过一个个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教育或教学案例的积累,获得对具体事件处理的智慧技能,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从而发展为卓越的“明”师,进而成为声名鹊起的“名”师。师范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一入学每学期坚持写一个教育或教学案例,在不久的将来自然也会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其价值与功能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节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 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 案例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案例?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该概念在各行各业都比较通用。在商业领域,戈兰格(Charles Gragg)在20世纪30年代将案例界定为“商业主管实际面临的商业问题的记录,该记录具有他人赖以决策的事实、观点和偏见的。”而克里斯滕森(Christensen)界定为“一个案例是对实践中的管理人员或管理团队所面临的情境的有偏好的、历史的、临床的研究。它以叙事的方式呈现……提供了分析该特定情境所必需的内容和过程资料,以在承认实践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前提下形成并实施备择的行动方案。”McAninch, A.R. Teacher Think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heory and Future Direction Teacher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1993, P.69.在医学领域,所谓的案例,指的是医生或医疗小组对需要诊断和治疗的症状的病人,包括对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正式的书面记录。王少非.在经验与反思中成长: 案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在法律领域,所谓的案例,指的是对法院经过审判的法律案情的描述和根据法律作出判决结果的纪录。 从不同的领域审视,大凡构成一个案例,需要落实几个基本要素: 其一,案例有一个真实的事件且事件里包含需要认真诊断和解决疑难问题;其二,有完整的问题解决的程序及与之相谐和的方法手段;其三,问题诊断与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具有普遍的意义,给他人具有借鉴和启迪价值。基于语用学分析,所谓的案例,指的是责任主体基于职业或学科认识,对一个现象或事件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然后运用系统化、科学化手段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二)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教育教学的案例呢?所谓教育教学的案例,指的是教师主体或研究人员以叙事的形式描述教育问题分析及运用契合教育本质的手段、方法对该问题解决的教育事件,该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对其他教师及研究人员具有教育理论与实践启迪意义。 二、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清代文艺评论家叶燮在《原诗》篇里提出了“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陈洪,卢盛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03: 326.(《原诗》)的审美鉴赏主张。借鉴这个理论审视,认识论的角度看,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案例打造后给其他教师或一般读者也有一个从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对象存在问题所构成的形象、故事(“呈于象”)过渡到主体的感官刺激(“感于目”)以及发展到内心激荡(“会于心”)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案例描述需要有典型的事件、场景(氛围),从而“呈于象”;需要有典型感人的教育人物形象且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智慧历练历历在目,即“感于目”;还需要能够促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回声,即“会于心”。基本特征阐述如下: (一) 故事性特征 像所有好的教育教学故事一样,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案例必须具备突出的问题构成的矛盾冲突,有曲折的问题发现、诊断、解决的情节,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案例所展现的故事如同电影一样,要让读者看得见生活的慢镜头,语言表述应该要有细节描写、采取讲故事的口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不能太概括、太抽象、太理论化。比如,笔者撰写的“有一种爱叫‘中毒’”,主要内容除了“背景信息”外,着力描述S学校W老师面对“好学生”怎么不交作业的现象,提炼出班主任如何面对单亲家庭孩子表达“爱”的问题,然后,运用诗意德育“诗意生成”的原理,尝试进行“比德喻志”“引典兴志”以及“自我明志”的诗意教育,有效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其情节曲折,文笔类似教育叙事,读者通过这个叙事就如同摄影师看得见生活的慢镜头一样,有一种参与感、亲临感,案例所发生的事情似乎与自己生活当中发生的一样。 (二) 冲突性特征 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案例需要凸显一个教育教学比较典型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基本上就是一个矛盾冲突,而矛盾的产生可能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观念的不调和,也有可能是教育对象与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合辙,甚至是传统与现代、知与行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案例研究也是如此。比如“一名民办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努力”,一看这个题目,就可以推知如下系列传统: 其一,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存在身份认同与观念的冲突;其二,后进生与优秀生存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距;其三,教师转化后进生奋斗付出与获得回报的差异。正是有这一系列的冲突存在,才会吸引读者保持阅读与研究的兴趣,颇有兴趣地去探究民办教师跟后进生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且思考该案例集中的这个有趣的论题具有什么启发性和价值性。 (三) 本土性特征 什么叫做本土性呢?其实就是教育教学案例的地域化、校本化、个性化。所谓的地域化,就是这个案例是这个地方发生的典型事件,关注的地域化教育教学的特色经验,具有地域文化,地域教育的色彩;所谓校本化,指的是案例关注的问题是“此”学校真实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情,问题解决也具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印痕;所谓的个性化,指的是教育教学案例“你”这个老师,“你”这个课堂发生的事情,是来自于教师以及所遇到的学生个体或集体亲身经历的事情。比如“‘学霸’挨打了”这个案例,根据重智轻德的地域问题,到学校偏爱高分学生的校本问题,具体落实到某班“学霸”调戏女学生被“打”的现象,条分缕析学霸超常规行为背后的原因,根据归因分析的结果,对“学霸”进行心理调适与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霸”由单纯的“高分”变为“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促进团队教师改变人才培养观念,转变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 (四) 移情性特征 一个好的教育教学案例,从教育功能上而言,它需要发挥“会于心”的作用,也就是可以使其他教师或读者对案例所涉及的教育者、教育对象以及教育情境等产生移情作用。也就是他们能够对案例所描述问题及问题解决,或案例主体面临的独特情景产生身份认同、与之相伴的同情等情感。比如“自主??合作??探究——《春江花月夜》一课所追求的新课程理念”这个案例所追求的新课程理念就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许多教师会自觉将自己圆融到该案例的角色当中,会对“根据什么进行操作”、“为什么会如此”等问题进行有意识地判断、研究、探讨。因为移情于此,自然也就有助于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或长处,发现自身不足的根本原因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五) 开放性特征 教育教学案例不是一个结果经验汇报的自我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存在。无论是案例的背景,还是问题提出与探讨,抑或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不仅是一个地域、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还是教育本质探索,终极教育价值追求的蓝本,凭借这个蓝本,其他教师能够对案例涉及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教育管理与评价进行二度加工,思考如果自己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能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新的突破。比如面对2017年底新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群教学需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王岱老师打造了“以挑战性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的案例。当大家对任务型教学、专题学习等新观念、新任务普遍模糊的时候,王老师总结出其中一种课型,其他老师除了移用、仿照案例的课型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处地域、学校以及个人的需要,不断解构、建构属于校本、个性的专题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与管理评价措施。从这个功能而言,教育教学案例的打造一定要做到: 其一,紧密结合教育教学需要;其二,促进教师及相关读者对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其三,切实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第二节 教育教学案例学习与研究的基本价值 一、 案例是现实问题解决的源泉 不论是特级教师,还是正高级教师,他们之所以卓越,就在于擅长从常见的教育现象里提炼出教育问题,围绕问题进行切合教育本质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而成为可以推广的典型案例。比如,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道难关,也是儿童入学后面临的*大挑战。拼音教学负担重,解决了字音问题,难以解决字义与字形的问题;而字义、字形教学又出现教师机械串讲,音、形、义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导致学生机械地识记偏旁部首和部件笔画,教得机械,学得被动。宁波的刘莹老师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结合自己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打造了“小学汉语拼音与儿歌整合的新童谣识字教学案例”,把学拼音、识字、写字以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机整合起来,*大化地利用融学、创童谣活动,打造以儿童语言发展为核心的识字教学案例。比如先学拼音“piāo piáo piǎo piào”,然后呈现汉字“飘、漂、瓢、票”,在识别偏旁含义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悍并具有教育意义、儿童特色的童谣——“一个小水瓢,随风飘啊飘,漂到小河里,流到外婆桥。”“我有一张票,有风随风飘,有水随水漂,你说好不好?”看着刘老师的教学案例,自然就会反思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的问题,进而学会解决问题。 二、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桥梁 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都具有思想性、叙事性、创新性、典型性、开放性等特征。从思想性看,任何案例均会明示案例作者所遭遇的教育教学困惑以及面对困惑力求突破的心路历程,以及寻求问题解决的理论求索,自然也就凝聚他们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从叙事性而言,案例是发生在特定情境里案例呈现的故事与生活的图景,给人真实感,增加了教师阅读的亲近感;从创新性看,案例之所以成为案例,关键还在于案例呈现的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往往都是日常工作方法与价值理念的革故鼎新,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途径,能带来新的启迪;从典型性而言,案例不仅反映“此”问题具有独特性,还反映“此”问题背后的“类”的普遍性,了解“此”案例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助于读者将自己的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思考,给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赋予新的意义;从开放性而言,案例所提供的“进一步思考”或“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有助于读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样也就促进教师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获得专业成长。 三、 案例是教育智慧形成的阶梯 叶澜老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从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看,所谓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指的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情境中敏捷地、果断地、合乎教育本质地处理一切事情的情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教育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也需要生活阅历的积淀,更需要教育情怀的涵养,这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尽快地达到教育智慧,达到机智、敏锐且合乎教育本质地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目的,除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之外还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因此,学习卓越教师的案例自然就成为比较理想的途径。在研习他人的教育教学案例过程中,需要把握教育智慧生成机制: 首先,正确处理读者与案例作者的关系,构成主体间的对话关系,也就是说,案例研习者应当将案例的作者视为同路人,甚至圆融成自己,去相遇案例遭遇的现象与问题;其二,开展基于本质的教育对话,在案例教育实践过程中,对话教育的困惑、教育的问题以及困惑与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三,在相互诱发教育启迪、教育感动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生命样态,也就是不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原作者基础上主动寻求突破,寻求教育教学行为有价值的依据及解读。这样一来,教育教学案例就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阶梯,借助阶梯能够攀爬自己的教育“南天门”,甚至“泰山极顶”。 四、 案例是理论思维提升的故乡 教育教学案除了描述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解决的情境,还要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历程,并从思路历程里面揭示出契合教育本质的教育理论。因此,研习一个教育教学案例,除了习得处理实际问题的教育智慧之外,更深层的价值还在于有助于卓越教师提升教育理论思维。所谓的教育理论思维,是指教育教学实践主体基于培养人和传授学科知识等目的,依据系列概念和教育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认识。它是教育教学实践主体在培养人的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运行模式,也是教育实践主体关于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的统一。教育教学案例,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理论假设、问题解决过程描述以及进一步讨论,均要求做到思维前后一贯、有条理、讲根据、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有助于培养卓越教师的思维逻辑性与系统性。教育教学案例需要通过“此”案例在场信息的生动描述来揭示隐藏的不在场信息的普遍性、概括性、超然性,有助于卓越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抽取教育教学现象背后*本质的特性,从而形成自己的学术概念,并运用该概念联系自己的实践,进行推理、判断,从而获得改变或对俗常教育教学行为的突破;教育教学案例不是权威理论家的道德宣讲,也不是权威理论家教育教学理论的机械印证,而是教育教学实践基于自己的实践问题的解决,获得教育教学原理的发现,甚至生成自己的理论,因此,有助于卓越教师以批判、质疑、追问的态度去对待案例的问题与案例解决的行为,以事实、逻辑或以自己教育教学实效为评判的标准,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准。 总之,卓越教师一方面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事情进行案例打造,另一方面学习借鉴他人的典型案例,均有助于积累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找到理论和实践之间*佳的契合点,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

冯铁山(1966—),汉族,祖籍湖南株洲,诗意教育倡导者,宁波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派名师导师等社会职务。曾获宁波大学首届“*美教师”,浙江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教师暨高校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或奖励。主持完成诗意德育、诗意语文等国家社科基金、省市科研、教改课题16项且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成果奖20余项。主持建设了浙江省高校精品在线资源共享立项课程、浙江省研究生优秀课程三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