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51022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205102272 ; 978-7-205-10227-2

本书特色

陈寅恪说,纲常是“中国文化之定义” 让三千年传统与世界文明汇流 面对变革,期许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中道力量的兴起 ※ 著名文史作家刀尔登专文推荐 《沉思录》《正义论》的译介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忧时之作 增补近8万字、1/3的篇幅 ※ 纠“启蒙”之弊, 洗清在近代以来被严重污名化的“纲常”的本来面目, 重建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 ※ 诊断中国社会的失范和败德现象, 反对简单地进行国民性批判, 而是强调制度的关键作用。 ※ 在相对主义和高调主义之间寻求中道, 拒绝让道德沦为知识分子的发明, 而是彰显普通人本就存在的健全常识和良知。 ※ 坚持一种底线思维, 比起“中国往何处去”这种宏观的世界历史命运问题, 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善良”(陀思妥耶夫斯基语),也即成为一个正派的社会。

内容简介

在相对主义和高调主义之间寻求中道, 拒绝让道德沦为知识分子的发明, 而是彰显普通人本就存在的健全常识和良知。 本书坚持一种底线思维,作者认为,比起“中国往何处去”这种宏观的世界历史命运问题,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善良”(陀思妥耶夫斯基语),也即成为一个正派的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弃君主行共和已经百年,正进入它的第二个百年。在历经战乱和动荡之后,中国*近三十年的国力有了突飞猛进。然而,经济的崛起似乎并未给国人带来精诚的团结与共识,也未带来充分的自信和互信。相反,社会的基本信任和基本善意正在快速流失,甚至出现逃离的迹象。 与经典的国民性批判话语不同,作者拒绝将触目惊心的失范和败德现象归于中国人的国民性的糟糕,而是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为了寻求长治久安之道,我们需要探寻和构建一种从制度正义到个人义务的全面的“共和之德”,既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中深厚的道德资源,又充分考虑现代世界的发展,这就是“新纲常”。

目录

何怀宏

­1954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性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道德·上帝与人》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等。

展开全部

节选

何怀宏 1954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性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道德·上帝与人》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等。

作者简介

何怀宏 ­1954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性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道德·上帝与人》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