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260356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72603563 ; 978-7-5726-0356-3
本书特色
1.读懂人性的真相,从读懂这本书开始 你真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吗?军事院校军官、大众科普大V、知乎高赞专栏作家潘楷文,以20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现场为切入点,剖析人性背后的规律。了解自己,读懂人性的真相。 2.众多一线心理学大咖、名人集体盛赞的佳作 贺岭峰(上海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倾情作序;周晓林(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方晓义(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筹)主任)、王小春(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院长)、白瑞(上海SMG知名主持人)鼎力推荐。 3.知乎9.1评分高赞专栏 内容全面升级,知友9.1评分的高赞专栏作品,以实力加持,用专业背书。 4.关于人性的硬核科普 生存、情感、服从、恐惧、良知、爱情、人性中的善与恶……用生动有趣的案例,探寻记忆的秘密、揭开人格面纱、勾勒情感轮廓、解释人类行为,探索人类思想、情感与意志背后复杂的真相。认识自己,了解彼此,解析人生。
内容简介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无数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精妙的心理学实验,在严格设定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设置情境,洞察人性。本书将带你还原 20 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现场,剖析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找到洞悉人性、震撼心灵的每一个瞬间,通过对人性的抽丝剥茧,来检视心理学实验中反映人性的逻辑内核,提取其中温润心灵的每一个元素,看见心灵,照见自我。心理学是探测人性的科学工具,也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工具。
目录
01 哈洛恒河猴实验: 生存,需要关系的存在
人间悲剧—罗马尼亚的孤儿 / 002
偶然的发现,铸就了与猴子的缘分 / 004
“铁丝网妈妈”与“绒布妈妈”/ 007
纵使虐我千百遍,你依然是我的全世界 / 010
自闭、自残,完全丧失了爱的能力 / 012
与妈妈的亲密关系,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 014
02 陌生人情景实验: 情感,需要找到爱的依恋
陌生环境:依恋zui初的展现 / 019
三种情感联结类型 / 02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026
03 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长,需要成熟的时机
双生子爬梯实验:学习是有前提条件的 / 034
基因是主角,环境是配角 / 037
人生的必修课:学会面对失败 / 040
建立“我能行”的感觉,需要切身的体验 / 042
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跟教育孩子是一样的 / 045
04 波波玩偶实验: 发展,需要寻找学习的榜样
zhu名的波波玩偶实验 / 050
“榜样”的惊人力量 / 053
身教,需要意义感和良好的关系 / 055
身教的关键在于家长先切身体验,这样孩子才能zhen正体验 / 057
05 车祸目击者实验: 谣言,可怕的记忆篡改与植入
轰动全美的阿米罗特性侵冤案 / 063
谁在篡改孩子们的记忆? / 066
车祸目击者实验:成年人的记忆同样不靠谱 / 068
无处不在的虚假记忆植入 / 070
如何识破谣言? / 072
06 电击实验: 服从,乖孩子的罪名
电击实验的由来:审判阿道夫·艾希曼 / 078
实验前的准备:两个演员,三个房间 / 080
实验进行时:逐渐升高的电压 / 082
实验结果:经不起考验的人性 / 084
服从的背后:“看见”你的攻击性 / 086
07 霍桑实验: 效率来自尊重和认可
成本迷信:忽略人的价值 / 092
KPI 之恶:当人被物化成机器 / 094
梅奥教授的重大发现: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到底是什么? / 096
“996”制度对企业的危害:走上枯竭之路 / 099
08 认知失调实验: 你认为你能掌握命运吗?
你的每项决定,其实都是“事后诸葛亮”/ 105
两种归因,两个世界 / 107
信念系统:为什么有些人的观点很难转变? / 111
认知失调实验:信念系统背后的心理机制 / 113
究竟是谁在替你做决定? / 116
09 罗森塔尔实验: 标签,影响命运走向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宅男”梦的实现 / 123
揭秘神话:罗森塔尔实验 / 125
被标签封印的灵魂 / 129
认识你不曾了解的标签 / 135
揭下标签,活出你的生命本色 / 136
10 斯坦福监狱实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
邪恶心理:好人也会作恶 / 143
斯坦福监狱实验:理解人性的里程碑 / 146
虐囚事件: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再现 / 152
没有觉知,是zui大的作恶之源 / 155
11 习得性无助实验: 失控,为什么我们会悲观和失去信心
伟大的发现:习得性无助 / 160
狗的悲剧 / 162
解释风格:“学会悲观”的关键 / 165
两种思维,两种世界 / 167
两种思维模式背后的脑机制 / 170
成功,是可以学习的 / 172
12 小艾伯特实验: 恐惧,你需要大胆地表达出来
可怜的小艾伯特 / 181
恐惧,让悲剧不断延续 / 185
杏仁核:恐惧情绪的源头 / 188
恐惧的神经通路 / 191
恐惧,让心智停止成长 / 192
治愈恐惧:你需要表达出来 / 196
13 棉花糖实验: 家庭,是我们zui大的压力缓冲器
延迟满足的由来 / 203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 205
从被质疑到被推翻 / 207
心理上的稀que状态 / 211
家庭,是孩子zui大的压力缓冲器 / 214
重新看见,重新联结 / 217
14 旁观者效应实验: 善与恶,你的选择就在一瞬间
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案 / 223
责任扩散与决策时间 / 228
行善背后的心理秘密 / 230
从神经机制的角度,弄清善恶的本质 / 235
激发大脑的行善功能 / 238
15 吊桥实验: 爱情,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吊桥实验:人为制造出来的爱情 / 245
带有情感的语言:能被预测的恋爱与婚姻 / 249
爱情的反应闭环:催产素与多巴胺 / 253
爱情本无意义,只是为了生育和繁衍 / 255
爱情与婚姻的关键:彼此能够体验到情感联结 / 258
看见彼此的生命画卷,拥有共同的现象场 / 264
16 感觉剥夺实验: 身体,是我们丈量世界的尺度
身体动作正在重塑大脑 / 274
身体的表达 / 278
用身体表达被压抑的情绪情感 / 283
具身认知:身体与心理互为镜像 / 287
自己做主,学会说不 / 289
17 拖延实验: 拖延,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
及时行乐,才是人性常态 / 294
猴子的赌博心理 / 296
拖延,是一场理性与情感的较量 / 298
拖延,也是在表达你的内心 / 301
拖延,其实不一定是坏事 / 306
18 罗森汉实验: 到底谁是精神病
鱼篓里的螃蟹:进来容易出去难 / 314
向精神病学界投下重磅炸弹 / 315
科学进步与人文关怀 / 317
zhen正的理解,来自看见对方的感受 / 320
19 电车难题实验: 良知,人性夜空中zui亮的星
良知的运作:再现人类的道德形态 / 328
良知的发展:绽放出良知的花朵 / 331
良知的缺失:人性中的黑暗 / 336
良知的泯灭:童年种下恨的种子 / 341
施虐症与恋尸症 / 344
识别隐藏的定时炸弹 / 347
20 注意力瞬断实验: 正念,打开通往觉知的门
理解“当下”的智慧 / 350
天生的两种注意力 / 354
注意力瞬断实验:正念提升觉知力 / 356
正念改变大脑 / 360
四念住练习法:开启你的觉知之旅 / 363
节选
01 哈洛恒河猴实验: 生存,需要关系的存在如果一个孩子,自打出生之后就离开父母,和其他孩子一起被集中式地“批量”培养,那么等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呢?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实验设想,却貌似无法实施,因为这种实验是反人类的,违反了基本的道德伦理。不过往往正是这样的实验才能反映出人性的本质与心理发展的规律。然而,历史上还真有一些莫名自信的政客干过这样荒谬的事情,冷战时期的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府就制造过这样的人间悲剧。人间悲剧—罗马尼亚的孤儿1966 年,为了提高人口数量,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府颁布了一项法案,禁止孩子少于 4 个的 40 岁以下妇女(1986 年改为45 岁以下妇女)堕胎—这项法案持续了 23 年。在此期间,婴儿如同潮水般涌来,很多贫困家庭无法负担,以致大量的婴儿被送往孤儿院,而这就让孤儿院的护理人员非常头疼了,据说每个护理人员需要照顾 10 个到 20 个孩子,有的护理人员甚至要照顾40 个孩子。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孤儿院人手严重不足,护理人员只好用制度化的方式来管理婴儿:孩子们无论醒没醒,7 点钟都起床;无论想不想吃、爱不爱吃,7 点半都进食。每个护理人员只有 30 分钟的时间去喂 10 个到 20 个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完成进食。无论有没有大小便,8 点换尿布,如果孩子在 8 点之后又弄脏了尿布,那不好意思,就只能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再次换尿布。zui残酷的是,孩子们每天只有在护理人员给他们喂食和换尿布的时间,才有机会跟人接触,其他时间里,他们只能看着天花板、墙面或是他们的小床的栅栏。1989 年,齐奥塞斯库政权垮台,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儿科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查尔斯·纳尔逊领导的团队在 2000 年发起了“布加勒斯特早期治愈计划”,对这些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进行了长达 13 年的追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早年在孤儿院里长大的孩子,基本都患有严重的心理创伤。无论是大脑发育、身体发育,还是社会适应能力,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zui让研究人员揪心的是,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安静。 这种安静,是一种死寂:他们安静地坐着,面无表情,好像灵魂被抽空一样—素、淡、寡,仿佛只剩下躯壳。纳尔逊将团队的研究称为无法重复的“零父母养育实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悲惨?我想,抛弃孩子们的父母固然需要对他们的悲惨命运负责任,但孤儿院毫无人性的管理制度才是罪魁祸首。心理学中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di一刻起,就在寻找客体,也就是妈妈。如果缺少了与妈妈的关系,婴儿的大脑与心理发育就将停滞,甚至大脑会病变。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假设,没有人敢用真实的实验来验证妈妈与孩子分离后,孩子会如何成长,因为这已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但历史上还真有人在猴子身上做了这项疯狂的实验,这个人就是zhu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偶然的发现,铸就了与猴子的缘分哈利·哈洛,原名哈利·以色列,1905 年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大学时,哈洛师从斯坦福大学的zhu名智商大师刘易斯·特曼。1930 年,在特曼的帮助下,哈洛取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职。在威斯康星大学任教期间,哈洛与体形小巧、灵活敏捷的恒河猴结下了很深的缘分。刚开始,哈洛受导师特曼的影响,想以猴子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以灵长类动物智商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并通过实验来界定恒河猴的智商的大致范围。恒河猴智商实验开展得很顺利,哈洛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并发表了重磅文章,这让他在学校名声大噪,许多学生闻讯而来,陆续投入哈洛门下,校方也因此特别为他提供了实验场地。考虑到实验设计,哈洛需要对恒河猴的幼猴单独进行实验,为此他将每只幼猴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而当幼猴们离开母猴并被单独关到笼子里时,它们往往会表现得ji度害怕,并且非常具有攻击性,甚至会撕咬它们看见的一切东西。一天,一个实验助手在打扫笼子时,为了让幼猴在笼子里待得舒服些,随手在笼子底部铺上了一条毛巾。之后,一只幼猴被关进了这个笼子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只孤零零的幼猴非常喜欢铺在笼子底部的毛巾,甚至直接躺在毛巾上,用两只前臂紧紧贴住毛巾。当实验助手试着拿走毛巾时,那只幼猴便开始大发脾气,就像幼小的孩子被抢走了心爱的玩具似的。实验助手用奶瓶给它喂奶时,它一吃完奶,便将奶瓶丢在一边,然后抱起毛巾,决不允许毛巾离开自己。这一偶然现象引起了哈洛的ji大兴趣。他心想:为什么幼猴在离开母亲之后,就会这么喜欢那条普通的毛巾呢?难道是触摸毛巾时的感觉,跟触摸母猴毛发时的感觉很像,从而触发了幼猴的依恋?哈洛准备用严谨的动物实验来解决这个疑问,但这一想法遇到了当时的理论与观念上的阻力。在 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整个心理学界都笼罩在行为主义的铁幕之下,心理学界普遍排斥和否认情感与认知,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奖励或者惩罚来改变的。在 1930 年至 1950 年期间,全世界都流行冷酷无情的育儿主张。zhu名儿科医生斯波克建议母亲们定时喂奶。zhu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用强化的观点来解释幼儿行为,认为如果想让孩子不哭,就不应该去抱他们,这样才不会强化哭泣这种行为。zhu名心理学家华生推崇这样的教养方式:“不要溺爱子女。睡前不用亲吻道晚安,如果非要道晚安,宁可向他们鞠躬,握手致意,再熄灯就寝。”因此,对孩子依恋母亲的现象,心理学界普遍以“满足欲望”的观点来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喜爱母亲,是因为母亲给我们奶喝。zhu名心理学家赫尔与斯彭斯均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欲望,食欲、性欲等,都是人类想要满足的主要欲望。这种观点在当时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普遍“真理”。就在今天的中国,许多家长在抱着同样的信念对待孩子:孩子期待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会被家长斥责为“贪吃”;孩子想与小伙伴多相处,多玩耍一会儿,会被家长斥责为“贪玩”;孩子因为完成过于繁重的课业疲乏而想多睡一会儿,会被家长斥责为“贪睡”。在这些家长的眼中,孩子是永远都喂不饱且充满欲望的“怪兽”,是“怪兽”就一定会贪,就一定要用暴力去驯服。而恰恰是这种信念催生出了类似“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变态教育理念,一批批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饱受家长的摧残,直到失去自我,失去创造力。在这样的观念的统治之下,哈洛依然选择相信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尤其是幼猴在跟母猴分开之后那痛苦的嘶吼,以及对那条毛巾珍惜如生命般的守护,都给哈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哈洛对当时美国教育界与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真理”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自己观察到的jue不仅仅是欲望这么简单,幼猴的行为的背后,一定还有更为深刻和根本的力量在推动。而且,恒河猴和人类基因的相似程度高达 94%,如果我们能了解恒河猴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不是就可以更加了解人类呢?
作者简介
潘楷文,原国防大学心理学教员,退役军官。现微笑主义心理服务平台合伙人、副总裁、产品研发负责人。上海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研究 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博览》杂志心理栏目特约作者。知乎盐选专栏特约作者。曾主持开发“微笑主义整合心理学”“母亲必修课”“女性必修课”“青少年脑科学必修课” 等系列课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31.9¥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8.7¥15.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6.1¥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4¥32.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21.1¥48.0 -
理解生命
¥13.8¥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5.9¥39.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32.0¥52.0 -
乡土中国
¥19.2¥2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2.6¥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8¥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5.6¥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9¥28.0 -
自卑与超越
¥13.8¥36.0 -
中国人的精神
¥12.8¥29.0 -
钱基博讲古籍版本
¥5.4¥18.0 -
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
¥28.6¥65.0 -
(精)水乳大地(八品)
¥20.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