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个改革开放精彩瞬间

包邮100个改革开放精彩瞬间

¥39.4 (8.2折) ?
1星价 ¥39.4
2星价¥39.4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97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20389754 ; 978-7-5203-8975-4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觉醒、伟大创造、伟大革命、伟大飞跃的简明读本,是一部体现改革开放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填补改革开放历史研究空白的信史。 从浩瀚的大河中撷取朵朵浪花,从如画风景中摄取缕缕生机,从厚重如山的改革开放历史中摘取催人奋进的故事,这将有助于青少年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进一步拉近与改革开放宏大历史的距离,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的通俗化普及,不失为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内容简介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长足努力,在经济领域取得的优选成就,就是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改变了在靠前话语权中“西强我弱”的不利局面。中国凭借东方智慧,发挥引领作用,并积极参与优选治理,积极构建新型靠前关系,积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改革开放的推进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鲜活反映出这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时代特征,照射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而进行的不懈奋斗。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精选出其中100个拥有代表性的小故事,有恢复高考后次参加考试的故事、有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有安徽小岗村农民集体摁手印包产到户的故事,等等。

目录

1 恢复高考:迎来科学的春天
2 让世界赞誉的“陈氏定理”
3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4 伟大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 小岗村18位农民摁下“红手印”
6 新中国首位农村“万元户”的诞生
7 打破“铁饭碗”的“清远经验”
8 新中国首位个体工商户的诞生
9 “傻子瓜子”:被小平同志三次提起的改革符号
10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1 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九天
12 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日
13 新中国派出**个政府经济代表团
14 深圳蛇口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炮”
15 中外合资“天字**号”企业诞生
16 邓小平首提“小康”目标
17 **家乡镇企业的诞生
18 国营企业试行“利改税”
19 改革开放**股
20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
21 百万大裁军
22 星火计划
23 创办经济特区
24 香港回家了
25 澳门回家了
26 达成“九二共识”
27 浦东大开发
28 清理“三角债”
29 邓小平南方谈话
30 第十一届亚运会
31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32 实行分税制改革
33 三年脱困目标初步实现
34 神舟飞天,千年圆梦
35 西部大开发战略
36 博鳌亚洲论坛:**个永久会址在中国
37 南水北调:中华民族的世纪创举
38 结束千年农业税
39 “成渝实验”:城乡一体化的跨越
40 奥运会来到中国
41 孔子学院:“走出去”的中国声音
42 惠民八亿的新农合制度
43 上海合作组织:为世界和平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
44 夺取防治非典工作重大胜利
45 CEPA签署:港澳与内地合作进入新阶段
46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落成
47 农民工人大代表亮相
48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49 北京儿艺的故事
50 夺取汶川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51 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来首次会谈
52 推行营养餐计划
53 中国海军首次亚丁湾护航
54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代言
……
展开全部

节选

  《100个改革开放精彩瞬间》:  改革开放之初,地处粤北山区的清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清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1979年9月对财贸工作管理体制进行了四项改革:一是对公社财政实行增收分成和超收留成;二是把农村基层供销社下放给公社管理,实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三是对商业企业实行超额利润提成奖;四是对粮食部门实行企业基金和减亏增盈提成奖。这一冲击体制束缚的创新做法被誉为“清远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考察团前来调研学习,而其在工业方面实行的“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和由县经委直接管理工厂的做法也在全省得到推广。随着“清远经验”的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处处孕育着盎然的生机。  时间追溯到1978年7月的一天,清远县氮肥厂人声鼎沸,一场全体员工讨论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与以往“政治挂帅”不同的是,这一次讨论主题与工厂效益直接相关。工厂党委书记曾国华*先发言:“来厂七八年,几乎年年亏损,今年时间过半,任务未过半,又会以亏损告终,心里有老‘打败仗’的感觉,滋味难受。”曾国华的这段肺腑之言引起台下共鸣。“领导滋味难受,我们的苦日子也不好过,工资少得可怜,33元要养活一家人,还要上山打柴、下河捉鱼、落田摸螺,汗水泪水流在一起,有苦难言。”有员工说。  一场打破“铁饭碗”的改革悄悄在厂里试行:拿出5万元设立综合奖,和产量挂钩。随后,职工面貌焕然一新,一改“上班一条虫,下班打冲锋”的局面。尝到甜头的清远,顺势推广氮肥厂经验,在其他县办国营工厂推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接着,“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在清远全县17家国营企业全面推广。1978年底,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治权。”基于这一共识,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清远县工业交通系统实施了第二次“大动作”。1979年4月,清远县撤销县工业局等部门,由县经委直接管理国营工厂,县经委由行政机构变成既是组织生产的管理机构,又是相互独立的经济机构,全县国营工业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管理被统一起来,由县经委管理。  这一年起,氮肥厂开始扭亏为盈,全年盈利55万元。显然,“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做法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县领导却再三叮嘱企业“只做不说”。“因为过去我们搞了改革,后来都受到些冲击,受到些挫折,所以那时候我们先干,不作宣传,除了数字报表有上报,没有给地委汇报,因此开始几个月是闷着头干。”多年后,时任清远县委书记的陈国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只做不说”的改革虽然低调,增长的财政数字却瞒不过人。1979年,清远全县工业产值增长12.2%,利润增长2.5倍,17家国营工业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8倍,是全省产值利润增长*高的一个县。虽然工业系统的同行大多对“清远经验”表示支持,但财政部门却持不同意见,要求清远县停止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随后在全省工业交通增产节约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关于“清远经验”的争论再次展开。  ……

作者简介

赵江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室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副秘书长。 侯波,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