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唐廷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唐廷杻

1星价 ¥29.6 (3.8折)
2星价¥28.9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453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218145327 ; 978-7-218-14532-7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唐廷枢》为近代历史人物通俗读本,全书章节标题言简意赅,颇有作者个人风格,能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力;同时,书稿的文字表达深入浅出,叙述性较强,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普及性读物。另外,该书经过作者精雕细琢,几易其稿,同时编辑团队也外请唐廷枢研究学者,对该书稿进行了严格的专家审稿,基本能够保证该书稿种中引用和涉及的史料准确,涉及的人物评价比较客观公正。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唐家湾历史文化丛书”的一种,主要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唐廷枢的个人历史传记,展示了唐廷枢的一生,从其到港澳求学开始,辗转从翻译到海关的求职生涯,再到其进入怡和洋行开展买办生涯积累投资运营经验,*后在轮船招商局的组建和开平煤矿的创立中达到其人生D峰。 王 杰,历史学博士,历史学二级研究员。著有《平民孙中山》《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等,合编《田桐集》《枕上梦回》《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书信手迹选》《陈兰彬集》等史料集;主编《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进程》等论文集。 宾睦新,现为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合著《春秋岭海》,合编《陈兰彬集》《宾步程集》。

目录

引子 海风唤醒大香山

**节 渔村续旧韵

第二节 西风习毗邻

第三节 时世渐趋新

第1章 西学发蒙港澳间

**节 少小家境穷

第二节 中土西学童

第三节 青衫十年功

第2章 港沪经世问艰难

**节 入职探香江

第二节 涉足江海关

第3章 英语集全若等闲

**节 “鸟语”通商机

第二节 著书乃济时

第三节 开先不为师

第4章 怡和买办傲风寒

**节 洋场新鲜人

第二节 商海玲珑身

第三节 结缘洋务群

第5章 轮船招商挽狂澜

**节 衔命扶危局

第二节 第二节 改革动刀斧

第三节 “商战”振国魂

第6章 开平矿务披肝胆

**节 荒山索黑金

第二节 铁路添新银

第三节 开发细绵土

第四节 甲子庆寿辰

第7章 慈善公益济忧患

**节 热心呼行善

第二节 广肇恤贫寒

第三节 助学献殷勤

第四节 公园争国格

第8章 木秀于林天地间

**节 巨星殒津门

第二节 政声人去后

第三节 风范垂瀛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远古的香山,濒珠江出海口西岸,是一个很小的地域,其东北部有个釜涌境(今唐家村),传说得名于唐代,为该地区*早的自然村落之一,其时属东莞县管辖。由于年代久远,又处海角一隅,历史的记忆早被风烟尘封,往事经已付之于沉梦。 及至1152年,时光走进南宋初年,香山镇升格为香山县,县衙门初设在香山场村(今珠海市山场村),两年后迁往仁山或称铁城(今中山市石岐),香山场村改设盐政衙门。 香山以属地五桂山盛产香料得名,渐次名扬遐迩。早年的香山,还有一个神奇的称号,叫做“南中国海的广东水上世界”,与后人为之赞叹的“珠海”实至名归。省内的西江、北江、东江三江从这里交汇出海,河海交错,岛屿星点,水连山,山接水,蜿蜒曲折如画。山川之形胜,也寄寓着生计之艰险。随着日积月累,天然的沙坦淤积露出潮田,以及人工沙田自发围垦,推动了明清时期大规模的围垦造田。从此,大海围着大沙田,绘成了濒海万顷沙田别样的风景线:河道交织如网,咸淡水和谐交汇,河水与海潮共涨退,滩涂盛产蚝、蚬、蟹,鱼米之乡由是水到渠成。与自然风物孪生,冒险精神及宗族聚力的人文精神,亦因之油然而生,并显出浓烈的表征。 1947年《中山文献》创刊号刊载何大章所撰《地理志初稿》,对香山的地形物产作过如下描述: 北部概为冲积平原,土壤*肥,农产至丰,为本县主要生产 地,惜以地势低坦,时虞水患,兴办水利,是为急务。中部多为山 地,坑田潮田,耕作有限,土地利用,未尽完善,急宜开垦山地。 南部全属岛屿,土地星散多山,不利农耕,人多以海为生,发展渔 业,至为要图。 唐家村坐落在香山南部。村子背山面海,扼珠江口西岸,北、西两面是小山丘,毗邻南蓢、三乡;东临珠江口,与香港大屿山隔海相望。可谓开门见海,天水一色,海阔天空。村民世代亦农亦渔,日夕伴涛声作息。唐家村住户多是唐姓人氏。有户人家男主人名唐方玠,字广善,号宝臣,生于1799年10月31日(清嘉庆四年十月初三日),娶本乡梁氏。1832年5月19日(清道光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方玠一家,迎来了第二个男丁的降生,乳名亚驱,官名廷枢(“枢”在人名中本地话音同“驱”),字建时,号景星。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 时人的字,按传统乃是遵循家族的辈分所起,字取“建时”——一个“时”字,饱含着长辈的祈福与冀望;谁能料到,它寄寓着时代的先驱,又或者说,赋予孩儿一项开创“时代”的使命呢! 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唐廷枢日后惊天的功业,得益于少年的他迷上了澳门的“神奇”,进而发现了澳门的“神奇”。冥冥之中,“神奇”的澳门,催生了亚驱神奇的梦想。 澳门距唐家村约四十多里地,在唐廷枢出世的时候,其地域名义上虽然仍隶属于香山,却已经被葡萄牙人“租占”了整整三百年。 葡萄牙人乃海盗和海洋文明的代名词,他们不远万里从欧洲南岸大陆 组织商船,冒险东探,拍浪穿涛,来到澳门,开始以借港湾避风的名义,踏上了东方神秘的土地,随后,这些“红毛”(粤人称谓,因为他们是红头发或金头发)人,施展各种计谋,贿赂与欺骗兼用,获明朝当局默许,于1553年“租占”了澳门。 海洋文明可以理解为商业文明,强势般地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体现于其商业的掠夺性:通过倾销便巧、时尚的工业品,赚取了大量的白银,同时摧残了中国的手工产品。比如 “洋油”(煤油,当地称火水),洁净便利,替代了油盏;洋火(火柴),取代了击石取火;自鸣钟(时辰钟),淘汰了打更人,更准确报告时刻,便于人们社交与作息。这些实用而又时兴的生活日用品,迷诱着百姓的适时消费。另一方面体现于文明理念的传播性: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商业理念,推动和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趋新与发展,除了丝绸和茶叶之外,还带动了中国(广州)外销瓷、外销画、外销扇等的出口,从而促进了上述产品在沿海地区的制作与生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伴随着时髦商品东来,是大批天主教、基督教教徒的涌入与其教义的传播。现存的大三巴遗址,就是当年宏伟壮阔的天主教堂的断垣残壁。不足三平方公里澳门半岛,就有十几座大小不等的教堂,可见教会活动的兴盛与活跃。清朝康熙年间寓居澳门普济禅院的释迹删写下的《三巴寺》一诗,描绘了澳门东西方宗教此消彼长的情景。诗人赋咏道:“暂到殊方物色新,短衣长帔称文身。相逢十字街头客,尽是三巴寺里人。箬叶编成夸皂盖,槛舆乘出比朱轮。年来吾道荒凉甚,翻羡侏离礼拜频。” 中西文化在澳门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年复百年的碰撞与交融,澳门原住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为周遭地区民众所熟悉与接受。一首《游??门宿普济禅院赠云胜师》,记述了濠镜澳中西方商人汇聚,以及西方宗教在本土和谐相处的情景:“珠林遥隔水云村,百里寻僧日欲昏。行逐鲛人趁番市,渐闻鴂舌杂华言。山钟近接三巴寺,海气晴分十字门。到处不妨吾道在,岛夷今识法王尊”。 《寓普济禅院寄东林诸子》一诗,则展示了西方人学习汉语、中西洋乐器和谐相间的有趣情形——“蕃童久住谙华语,婴母初来学鴂音。两岸山光涵海镜,六时钟韵杂风琴”。另一位清初诗人吴历(渔山)将澳门华、洋教士同窗学习的情节写得更细腻,诗曰:“灯前乡语各西东,未解还教笔可通。我写蝇头君写爪,横看直视更难穷”。描写华人教士写“蝇头小楷”,洋教士写“鸟爪”。他们互不相干,又异笔同梦。

作者简介

王 杰,历史学博士,历史学二级研究员。著有《平民孙中山》《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等,合编《田桐集》《枕上梦回》《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书信手迹选》《陈兰彬集》等史料集;主编《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进程》等论文集。 宾睦新,现为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合著《春秋岭海》,合编《陈兰彬集》《宾步程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