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裁判要素的法律生成及相互转化

裁判要素的法律生成及相互转化

1星价 ¥59.5 (7.0折)
2星价¥59.5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0977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62097716 ; 978-7-5620-9771-6

本书特色

本书对现有疑难案件话语体系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将还原论、自然主义、行为导向、事实可能性、行为正当性等理论融入当前的疑难案件解释话语中,将分析实证、道德主义、法条主义、后果导向、社科法学、法教义学等理论话语与法律解释方法、司法裁量权、法律发现、法律创造等实践话语体系衔接起来。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案件裁判的三要素应根据哪些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和论证。通过对若干典型疑难案件裁判的分析,将本书的方法运用于具体案件解决上,实现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疑难案件的司法裁判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当前以疑难案件的司法裁判为题的论著不少见,但以裁判要素的法律生成和相互转化为题目的论著尚不多见。尤其是从学科理论到方法上进行疑难案件论证的,更是少之又少。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目录

导论/1 章 基本术语与基本视角/19 节 基本术语/20 一、疑难案件的裁判要素/20 二、原则和规则/22 三、权利与目标(政策)/25 四、法条主义与后果导向(功利主义)/27 第二节 基本视角/30 一、事实、规范与价值/31 二、规则导向与结果导向/35 三、准确性、明晰性、正当性/38 第二章 裁判要素的认知方法/41 节 规范解释与语言学方法/43 一、规范范围的语词辨析/45 二、规范解释的语词关系/51 三、法律知识的语言共识/56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德勇,辽宁庄河人,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靠前法、法律方法。出版专著《靠前法效力论》《实证法学方法论研究》两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各类课题10佘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