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187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47318713 ; 978-7-5473-1871-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万云骏先生详析诗词曲的经典名作,专为喜爱中国古典诗歌的的读者们而写。 师承词曲大师吴梅先生,精通诗、词、曲,学殖深厚,专业性有所保障。 内含大量经典诗词曲作品,既有基于作品的论述及赏析,又有对古典诗歌脉络的总体梳理,以小见大,娓娓道来,融通俗性与专业性于一体。 系统地介绍如何欣赏中国古典诗歌,多角度、多侧面阐述欣赏之法,讲解详细,方法适宜。

内容简介

《诗词曲欣赏》原名为《诗词曲欣赏论稿》,为万云骏先生所写。本书包括三大部分:上编总论,探讨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及基本艺术规律,同时阐析诗、词、曲在形式上的继承、发展关系,并就“悲剧性的美”这一论题对诗、词、曲的特质进一步加以评述。下编分论,以具体作品为例,对于诗、词、曲的各种传统艺术技法,一一加以评赏。附录原四篇,此稿删去胡云冀评《宋词选》两篇,余下两篇探讨了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评价问题以及元曲的本色问题。

目录

自序 _001

上编·总论

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及基本艺术规律 _003

古典诗歌发展的几种形式 _003

古典诗歌发展的基本艺术规律 _006

诗、词、曲三者的区别 _009

诗和词的分界 _014

古典诗歌的特质 _019

诗、词、曲在形式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_028

古、近体诗的句式和格律 _028

词与古、近体诗的句式、格律比较 _032

曲与词的句式、格律比较 _039

古典诗歌中的悲剧性的美 _044

悲剧性的美在古典诗歌中的表现 _045

悲剧性美的时代因素及社会意义 _048

下编·分论

赋、比、兴 _053

赋、比、兴的含义及兴与比的区别 _053

赋、比、兴在诗、词、曲中的不同运用 _059

诗、词、曲的眼目 _067

诗眼 _068

词眼 _070

曲眼 _075

眼的地位和作用 _077

词、曲的用事、用典、引用——语言形象的继承和革新 _083

词用诗 _084

曲用诗、词、文 _086

词用词、曲用曲 _088

从形象的内在联系看诗、词、曲引用的特点 _090

空和实、疏和密 _093

《诗经》中的空实、疏密传统 _094

词中的空实、疏密表现及流派 _095

空和实、疏和密的辩证关系 _098

梦窗词中空实、疏密结合的特色 _101

对空实、疏密问题的误解 _106

离与合、犯本位与不犯本位 _108

诗中的离合问题 _109

词中的离合问题 _112

曲中的离合问题 _115

犯本位与不犯本位 _115

善敷与善删 _119

善敷与善删在诗中的运用 _121

善敷和善删在词、曲中的运用 _128

“凿空乱道” _131

《离骚》中的“凿空乱道” _132

诗中的“凿空乱道” _135

词中的“凿空乱道” _139

“一”与“不一” _141

诗中的“一”与“不一” _143

词、曲中的“一”与“不一” _147

单行和对偶 _150

诗中的偶句和散句 _152

词、曲中的偶句和散句 _156

点与染 _160

诗中的点与染 _160

词中的点与染 _163

曲中的点与染 _165

比喻 _167

对比喻认识的发展 _167

曲中对比喻运用的发展及其特点 _169

夸张 _176

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_177

超前夸张和融合夸张 _181

使用夸张时应注意的问题 _183

正衬和反衬 _185

反衬的多种形式 _186

正衬 _191

大与细 _195

大与细不应分优劣 _195

大小相衬和小中见大 _198

大与细宜结合 _202

雅与俗 _204

诗中用俗和以俗为雅 _204

词中的俗语运用 _207

曲以俗为主 _209

巧与拙 _213

诗中的巧与拙 _213

词中的巧与拙 _216

曲不厌巧 _218

写景、抒情和写人 _223

写景、抒情和写人的传统及其发展 _223

写景、抒情和写人在诗、词、曲中的不同表现 _225

情和采 _237

情和采的关系 _237

情和采在诗、词中的表现 _238

情和采在曲中的表现 _242

情、采结合,密疏、浓淡都是美 _245

显与隐、直与曲 _253

显隐、直曲在诗、词、曲中的不同表现 _253

诗、词、曲中常用的一些隐约、婉曲手法 _259

断与续、顺与逆 _265

断续、顺逆在诗中的表现 _265

断续、顺逆在词中的表现 _269

断续、顺逆在曲中的表现 _272

字(词)、句、章、篇和联想 _275

赏读和字(词)、句的关系 _276

赏读和章、篇的关系 _281

赏读和联想的关系 _288

附录

试论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评价问题 _301

什么是元曲的本色 _314


展开全部

节选

词眼 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开始读时是一种普通印象,可是往下读,读到它的“眼”的时候,就会觉得眼睛一亮,再联系全篇,就会豁然贯通,于是全诗的形象也都动起来,活起来,甚至飞起来了。这样的例子在诗里有,词里也有。我们知道,词通常是分上、下片的,但有时它打破了上、下片的分界,变成浑然一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下片的*末一句就是全词的眼。抓住了这一句,就深入到词中去了;如果抓不住,对全词的理解就会很肤浅。我们看秦观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的春愁。春天里,女主人公独坐小楼,感到无边无际的春寒侵袭到小楼上来,弥漫在自己的周围,不禁发出了无穷的埋怨:清晓的阴雨,不知道我心情的凄苦,送来阵阵轻寒,使得今年的春天就像秋天一样肃杀、阴冷;那无知的画屏,也仍然在展示它的淡烟流水,显得格外清幽,这更使得我感到寂寞难禁。“自在”两句是警句:飞花自由自在地飘荡,自己的梦就像飘荡的春花一样轻盈、缥缈;绵绵的细雨无边无际,自己的愁绪就像这无边的丝雨一样细腻、缠绵。词的末句是独立的,直接与上片联系,这一句是全词之眼,“闲”字是句中之眼。既然眼前景物使你难受,那么你垂下帘子是不是好一点呢?但是女主人公并没有这样做,还是让宝帘“闲挂”在小银钩上。因为垂下帘子,将会把自己锁在小楼中,坐困愁城而不能出;而把帘子挂起,又会受“轻寒”“飞花”“细雨”的牵惹。那只有让“宝帘闲挂着”,不去动它,一“闲”字道尽词中人百无聊赖的心情。 周邦彦有一首【浣溪沙】也是*末一句是词眼的: 日射敧红蜡蒂香,风干微汗粉襟凉。碧纱对掩簟纹光。  自剪柳枝明画阁,戏抛莲药种横塘。长亭无事好思量。 前五句是写夏日和爱人在画阁上游赏的情景。读此五句,使人感到好像是在实写,即写现在的事。读到第六句“长亭无事好思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不是在画阁上,而是在旅途中,在长亭里回想往事。正因为“长亭无事”,所以才好把过去的情景一一细加“思量”。这样,形象的色彩、感情的色彩就活起来了。前五句色彩明亮、鲜艳,后一句却给全词蒙上了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得此一句,全词意境便显得大不相同了。 辛弃疾有一首【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看起来也好像是写现在的事,但末句“可怜白发生”是眼,它告诉我们:前九句都是对过去战斗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回忆。过去的战斗生活是何等豪迈,诗人的胸襟抱负又是何等阔大,可惜这些理想抱负并没有实现,而人已经老了,岂不令人无限悲愤!这首词上九句为一意,末一句为一意;上九句是虚拟之辞,末一句才是实写,是现实情况。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加重渲染末句严重失望的心情。为了正确地理解全词,词眼是不能忽视的。

作者简介

万云骏(1910—1994): 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师从词曲大师吴梅先生。 1937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系,后在光华大学、东北商业专门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等校执教,兼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夏承焘词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诗、词、曲比较研究,著有《西笑诗词存稿》《诗词曲选析》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