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生态系统方法的实践与出路)

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生态系统方法的实践与出路)

1星价 ¥92.9 (7.2折)
2星价¥92.9 定价¥1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81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2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20388139 ; 978-7-5203-8813-9

本书特色

本研究将在全面分析陆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制约性、污染转移性与污染责任负担的非均衡性、陆源污染的社会或生态危害性等前提下,综合衡量不同制度在实践中利益得失,构建出以生态系统管理为基础,有利于陆海共同均衡发展的法律体系。

内容简介

生态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或手段,已相对深入地适用于部分海域的渔业资源养护、某些典型生态系统与海洋生境保护等管理实践。在多年的累积与实践中,该方法也逐渐被纳入某些区域海或海岸带地区的生态保护立法或法律实践。本书以海洋生态系统方法管理的内涵、特征为研究起点,在全面阐述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生态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发展演变后,以社会—生态系统作为基石,对生态系统方法运用于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的法理依据、实践模式、挑战,以及此领域可供借鉴参考的区域海生态系统保护立法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剖析,从更客观理性且系统的视角阐明了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立法模式、制度完善与责任承担机制。

目录

**章 海洋生态系统方法管理概述
**节 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方法管理
第二节 海洋生态系统方法管理的框架与步骤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方法管理的原则、类型与基本要素
第四节 海洋生态系统方法管理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发展
**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生态立法中的发展
第二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法中的发展
第三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中的发展
第三章 生态系统方法的立法基石——社会-生态系统
**节 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生态系统的内容与特征
第三节 社会-生态系统成为生态系统方法立法基石的原因
第四章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法理基础
**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阐释
第二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生态合理性与正当性
第三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经济合理性与正当性
第四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社会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五章 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陆源污染防治中的立法现状
**节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系统)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
第二节 现有立法中未系统应用生态系统方法
第三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结构性缺失
第六章 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实践与挑战
**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实践
第二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实践中的挑战
第七章 生态系统方法在国际海洋陆源污染防治中的挑战
**节 生态系统方法应用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的转变
第二节 人类在海洋社会一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生态合理性与正当性
第三节 海洋陆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责任的公平性——经济合理性与正当性
第四节 海洋陆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国际法责任——社会合理性与正当性
第八章 生态系统方法在区域海洋陆源污染防治中的启示
**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区域海洋管理中的实践
第二节 生态系统方法实践中的生态边界与主权边界
第三节 生态系统方法实践中管理机制的建设
第四节 海洋空间规划在生态系统方法实践中的定位
第五节 适应性管理能否兼顾三种合理性
第六节 综合性海洋管理能否整合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目标
第九章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出路
**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反思
第二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海洋陆源污染防治中的立法模式选择
第三节 生态系统方法在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立法中的实现路径
第四节 生态系统方法适用下我国海洋陆源污染防治法律责任主体的确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戈华清,法学博士。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环境立法与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先后在《中国软科学》《环境保护》《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和《生态经济》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相关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