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侵权实案释法(法律职业通用案例教材)

环境侵权实案释法(法律职业通用案例教材)

1星价 ¥32.4 (7.2折)
2星价¥32.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994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300299471 ; 978-7-300-29947-1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章,涵盖了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主要领域:章为导论,在对“环境侵权”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法治现状,阐释了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主要介绍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加害行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损害事实以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第三章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介绍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等免责规则;第四章为数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规则,具体包括环境共同侵权、环境分别侵权以及环境共同危险行为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规则;第五章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内容包括预防性责任方式、恢复原状性责任方式、人格恢复性责任方式以及赔偿性责任方式;第六章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相关程序规则,主要内容包括诉讼时效、环境损害鉴定、专家辅助人、环境污染公文书证、应急处置费用、保全措施、管辖权、先予执行等。

目录

第1章导论1
1.1环境侵权民事诉讼概述1
1.2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法治现状5
1.3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诉讼的关系8
1.4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原因行为分类10

第2章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20
2.1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20
2.2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加害行为30
2.3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损害事实43
2.4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61

第3章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69
3.1第三人过错70
3.2不可抗力75
3.3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79

第4章数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规则86
4.1数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规则86
4.2环境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规则88
4.3环境分别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规则97
4.4环境共同危险行为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规则106
4.5第三方连带责任109

第5章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114
5.1预防性责任承担方式115
5.2恢复原状性责任承担方式119
5.3人格恢复性责任承担方式121
5.4赔偿性责任承担方式122

第6章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相关程序规则132
6.1诉讼时效132
6.2环境损害司法鉴定140
6.3专家辅助人146
6.4环境污染公文书证148
6.5应急处置费用152
6.6保全措施156
6.7管辖权164
6.8先予执行169

附录1:往年国家司法考试环境真题汇总表172
附录2:典型案例信息索引表176
展开全部

节选

序 言当前我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原国家司法考试)、法学本科教育、法律硕士教育都已经或正在进行较大的改革、调整。为了能带领学生参与环境法律实践,本人自2009年开始成为兼职律师,并着手筹备和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律诊所,至今持续探索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的方法。我们的环境法律诊所经历了从刚开始只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到单独开班招收法律硕士生,再到根据当期教学案例的理论和学科背景需求让本科生与法律硕士生同堂学习的发展过程;我也曾尝试招收法学、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新闻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探索环境法律诊所的跨学科发展,以适应环境法治对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践需要。法科学生应学会与相关学科合作,以有效应对环境法实践的复合性要求。对于这一点,我感受颇深。2018年我参与办理了一个疑难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在眼看即将“山穷水尽”之时,一份环境监测报告的证据效力竟然成为整个案件成败的关键。设想:如果不通过在校期间科学、有组织地培养跨学科合作意识,培育“半个环境科学家”的眼光,培训、调动技术专家参与和支撑环境法治实践,我们培养的法科学生将来哪能成为训练有素的环境法实践能手和专家? 说到环境法学研究,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年轻的环境法学教师,如果不能对我国生态、环境、资源、能源领域的行政执法和相关司法实践有绝对准确、相对全面、比较深入的了解,何以找到环境法实践中的真问题?又何以进而提炼值得研究的环境法学课题?如果环境法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法学二级学科,脱离了前述两个环境法学研究规律所决定的必要环节,我们何以开展有效、科学的环境法学研究?可能到时只能无奈地开展跟风研究、命题研究。序言有感于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迫切需求,为了适应法学实践教学的能力要求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案例分析能力要求越来越趋同的法律职业培养、考核改革的趋势和特点,我从2015年开始,就利用短暂的科研压力“喘息期”(或称“自我放纵期”)把这几年积累的案例实证教学的素材和经验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环境法治人才的培养和环境法学人才的吸引、中远期储备作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后来,根据法律诊所教学、法律硕士教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编写一套通用的案例教材的念头,逐渐在我的脑海中萌生和发芽。我设想的这套案例教材,应以行政执法、司法实务中的真实案例为基础,以案例及其争议点为实践教学知识点选取的主要依据,以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学理体系为纲,以真实的执法、司法案例解释法条,为学生解读法律实践中的知识重点、难点,从而填补本科生和研究生法律诊所教学教材的空白,提高学生和其他使用者的法律实务案例分析解决能力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应试能力。当然,除此之外,我设想,这套案例教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执法、司法等法律实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和职业培训需求。经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商讨论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决定编写“法律职业通用案例教材”。我们认为,这套案例教材应以具有实践性的法学二级学科为主,每个实践性较强的二级法学学科中无须为了理论体系而面面俱到,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在实践中频率高、难度高、意义大为选题中心和标准,将二级学科再按照领域细分。以前述思想为指导,受本丛书编委会和总主编的委托,我牵头组织和探索编写本丛书的**个子系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教材。根据我的设想该子系列将包括“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刑事”“环境侵权”“环境行政执法”“环境行政复议与诉讼”“环保公众参与”。我提议以“实案释法”为该子系列的统一书名关键词,该提议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认可。基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系列各册将以章为基础架构,在章(或节)下以具体的知识点为*小编写“单元”,每个知识点下均设【知识点解析】【典型案例(事例)】【案例(事例)点评】三部分。【知识点解析】主要阐述相关制度中的具体知识点,包括所涉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理论知识和现行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政策文件等规定。个别知识点包括相关内容的历史或者域外经验、理论争议或者实务运用争议。对于部分存在一定争议的知识点,编写者尽可能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并尽量采用理论或实务界的通说或一般观点,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指引。【典型案例(事例)】主要通过介绍知识点所涉及的相关司法实务案例或事例,展现知识点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本部分所选案例或事例主要来自北大法宝、威科先行、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案例库,*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典型案例,部分环境执法机关或社会组织提供的相关案例以及新闻报道,均为真实案例、疑难案例,编写者努力追求准确、清晰、全面地诠释和展现其所对应的知识点中的法理和法律问题。本部分侧重于解读知识点,不同知识点项下列举的典型案例或者典型事例数量不等,以能准确阐述知识点为目的。为了方便本系列中典型案例的查找,各册对援用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统一编号,编号格式为“类型代码/年份/案例编号”,例如:类型代码“XF”表示该案例属于《环境刑事实案释法》这一单册所涉及的案例;“年份”是指该案例所出自的判决文书等相关文档原初发布的年份,若为从新闻报道中整理的案例,则年份为原告起诉或者法院立案的年份;而“案例编号”则是指该案例在各单册图书所有案例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每个案例在各单册中均只有一个唯一的编号。【案例(事例)点评】主要对案例(事例)中的知识点进行再次释明,与知识点前后呼应,强调和重申重点理论、环境法律知识,并对正确适用的情况进行阐述、对错误适用的情况进行澄清,尝试探讨通过法律解释学和法理的运用尽可能解决法律冲突、法律漏洞问题。希望通过这一环节能加深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读者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基于司法实践情况的多样性,本部分视情况分别采用“一案一评”或者“多案一评”两种方式。“一案一评”是指某一案件的相关内容可以说明某一知识点,故在该典型案例(事例)之后直接进行点评。“多案一评”是指某几个案例的相同内容或者相似内容可以说明或者可以对比说明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统一规定的规范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同的理解而导致适用不统一,故在几个典型案例之后统一进行点评。诚然,本系列属于“实案释法”系列,其立意与特点决定了本系列中各册的章节安排和各章节知识点的选取必须以实际案例已经发生或已经呈现为决定因素,如果没有真实的案例,囿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编写者只能无奈地向读者和各位同行事先表示歉意,并盼日后根据实践的发展以为补充。不过,若诸君有更合适的、更新颖的、能补充和扩展本系列中各册所涉知识点的案例,我们也欢迎提供案例信息或案例研究文本,对此先予以志同道合之谢意!此外,本系列在文前部分附有“本书常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名称简称表”,对各册中所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政策文件、标准、复函依颁布时间先后分别进行了排序。正文中出现的法律或文件**次用全称,并在**次出现时标明后续再用的简称,之后视表述明确和方便读者的需要原则上选择使用简称,特殊情况下仍使用全称。无特殊情况,本系列各册的附录1为往年国家司法考试环境真题汇总表,编写者对往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进行解析,列明真题的考试年份、考题编号、题目、参考答案、考查法条以及涉及的知识点,以方便读者对应真题学习相关知识点。但受制于已有真题所涉部分单册的知识点较少,部分单册的表格内容非常“单薄”。附录2则是本系列各册所选用的典型案例的信息索引表,以方便读者查找相关案例的原始信息。本系列目前以该种附录的方式罗列所涉及的案例文档及其在各册中的编号、页码,未来待本系列体系基本完整且粗具规模后,再考虑专门统一编辑和提供所涉全部案例文档的全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竺效2018年6月18日子夜于中国人民大学初稿2021年6月26日修订

作者简介

竺效,男,1977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特聘教授A岗,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环境学院副院长,“双一流”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生态文明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双碳研究院研究员。挂职担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副主任兼秘书长。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首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曾获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和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以及“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获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学术成果奖。在《中国法学》《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刊物上发表独著中文学术论文4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篇、转摘3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3篇。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等SSCI刊物上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英文学术论文3篇。已出版中文专著3部、英文专著1部,主编教材5部,主编其他著作3部。担任“绿典之路”系列丛书子系列“各国环境法典译丛”执行主编、“法学笔记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法律职业通用案例教材”编委会副总主编、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法治丛书”编委会副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