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

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

1星价 ¥40.8 (6.0折)
2星价¥40.8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470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32开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305247071 ; 978-7-305-24707-1

本书特色

★“乡里的圣人”如何影响庙堂的决策? ★“平庸的思想者”有思想史的价值吗? ★王东杰教授的一部学术新作 颜元是中国近世学术史上的要角,任何一部讨论明清思想转型的著作,都难以绕过他的名字。可是,多数读者虽耳闻其名,却很少留下特别深入的印象。就当代史学的潮流看,颜元处在不上不下的境地:往上,其影响力无法与同时代的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相比;往下,他也不是深受晚近史家追捧的“匹夫匹妇”。颜元虽似知名(在“听闻”的意义上),却又不怎么为人所知(在“了解”的意义上)。 20世纪以来的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大都倾向于强调颜元思想的突破性甚至“现代性”。他的气质论、习行论和以致用为标准的学术取向,被不同程度地拿来同“实验主义”“唯物主义”“民主主义”相比,乃至被视作“礼教”批判的先声,而全然不顾颜元本人就是礼教的推动者。这些抽离颜元时空所在的论点,无疑歪曲乃至颠倒了他的本意。 现代史家深受社会科学影响,更关注物质性、群体性、结构性的因素,倾向于低估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同时代多数儒者不同,颜元并非出身书香门第,而是生长在一个基层小吏和农民家庭,自己亦曾耕田劳作,日常所接触者,也多以乡民为主。这种生活环境和经历构成颜元一生事业的底色,使其思想取向流露出一种拙朴坚毅的农家风味,其长短之处皆在于此。 晚近以来,明清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研究视域渐趋融合,“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得以进入公众视野。本书从颜元的生命体验、时代风潮、乡里交游等多个角度,向读者展示了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何以深入民间。作者认为,若想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了解思想的历史,就绝不能忽视颜元这样的“基层圣贤”的作用。他们既通过引用“大传统”推动中国文化的统一,也通过自己的选择决定经典和精英理念进入社会的渠道和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思想的流向和力度。透过“基层圣贤”这一中介,作者进一步阐释了作为受教化群体的阎闾小民,如何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次改写了正统思想。 入选【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

内容简介

颜元被认为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学界之前对他的研究有两个问题:一是对其思想进行“现代化”误读,二是在深度上开掘有限。本书另辟蹊径,从思想史、生活史相交融的角度,讨论了一个“乡里的圣人”所具有的思想史价值。相对于传统思想史以“新观点”的提出作为衡量尺度的做法,本书试图提出一种将“平庸的思想者”纳入思想史研究中的思路。此外,本书亦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广泛采用了“心理史学”“具身认知”等理论,并借鉴了民间文学研究的做法,以期开掘思想史研究的新空间。

目录

导言 “平庸”的思想者有思想史的价值吗?

一、 颜元其人其学

二、 “平庸者”的思想史;如何可能

**章 血脉与学脉:从人伦困境看颜元的学术思想

一、 身世之变与学术破茧

二、 延嗣之憾与人伦创伤

三、 结论

第二章 气质为何不恶:颜元的身体经验与思想建构

一、 颜元论气质之性

二、 颜元对气本论的接受

三、 成圣之具

四、 疾患与学术

五、 结论

第三章 在乡里“作圣”:颜元与其乡人的互动

一、 做圣贤与处乡里

二、 共享“异端”文化

三、 圣贤与方士

四、 结论

附录一 颜元年谱简编

附录二 颜元交游人物表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历史上绝大部分读书人都是同颜元一样的,甚至比他更为“肤浅”的思想者。若以原创性为标准,势必要将他们排除在思想史的论述之外。如此一来,思想史的议题将日趋狭窄,有些重要现象也很难解释:少数人头脑中的思想风暴,怎样成为了多数人心中不问自明的“常识”?为何有些被后人认为极其精彩的言论(比如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却难以真正变为当时公众的日常?纸面和实践之间的落差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要阐明这些问题,我们的目光就不能只盯住少数特出角色。 道既是旧的,也是新的。“旧”,是因为它早已被圣人发现,已经成为“常言俗语”,甚至面临着被过度使用的风险。但这并未使其贬值,相反,道的内在价值,恰好就体现在其“平常性”中。但道的确也是“新”的。“新”,是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亲身实践才能窥见其面目,不同人的体会不可相互替换,即便他们的*终所得完全相同。道之所以为“大”,就是因为它需要我们不断去重新发现并通过自己的切身参与而加以确认。思想的意义不只体现在它如何被“说”出来,更重要的也体现为如何被“做”出来。 在颜元心中,每一个家庭都是绳绳相续、绵绵无绝的人伦统序里的一个节点。这样,个人就成为天地不息生机的一部分,而获得终极意义。凡逸出此人伦者,皆是离散在外的游子,需要有人将其领回故乡。对儒教来说,也是一样。自孟子以后,众人就走入迷途,逐歧日远,而颜元自己正是那个将道统寻回,率领大家在思想上归宗的人。 很多时候,理性论证是追随情感的脚步到场的。在一个观点被正式表述和证明之前,往往已经以“感受”或“感觉”的方式存在了。作为一个医生,且亲自经历过各种身体不适,颜元体会到了身体的重要性,然后将这些感受投射、扩展到整个气质范畴,得出“气质本善”的结论,并在《存性编》这样的著作中将之进一步理论化。 教化绝非只是精英对大众的单向施教,而是双方的相互影响。在一个讲究“反求诸己”的思想体系中,面对他人的“教化”和面对自身的“修养”,是一个无法分割、相互促进的过程。即使被虚化在背景中的无名小卒,亦不是一个完全消极的角色。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圣人”,以实现对精英的“反向施教”。

作者简介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2005)、《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2016)、《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2018)、《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2019)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