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3277895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113277895 ; 978-7-113-27789-5

本书特色

本书以总结高速铁路相关技术为目标,总结了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先进技术成果及运营经验,围绕高速铁路相关专业的基础设备、基础构造、基础原理3个方面进行编写,同时增加了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良好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平台。 高速铁路概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高速铁路集聚了现代工业文明的丰硕成果,以其安全、便捷、舒适、环保等技术经济优势,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速铁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突破、从制造到创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现代化的高铁网络,成为高铁运营里程*长、在建规模*大、高速列车数量*多、商业运营速度*高、高铁技术体系*全、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家。“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已达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世界铁路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高速铁路借鉴世界高铁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路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系统掌握了艰险山岭、风沙戈壁、黄土湿地、高寒酷热等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速铁路建造成套技术,建成了一大批世界级标志性工程;创建了成套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仿真平台,具备从列控系统设计、生产制造到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能力;具有成熟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测试技术,构建了科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打造了规模强大的生产基地和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适应复杂路网条件下长距离跨线运行的高铁运营管理成套技术,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高铁主动安全保障机制。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成为推动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国家铁路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牵头组织铁路行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编写了“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旨在全面梳理创新成果,系统总结建设经验,进一步厚植技术优势,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旨在集聚行业智慧,丰富教学载体,助力高铁专业人才培养;旨在分享我国高铁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各国铁路合作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丛书共31册,涵盖高速铁路规划设计、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态保护、运营管理、安全工程等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丛书力求全面反映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成就,体现铁路行业科技创新水平;阐述高铁工程基础理论、规律、机理,呈现技术、方法、路径,可验证,可复制,可传承;汇集专业积累和经验积淀,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涵盖高铁主要工程技术领域,内在统一、自成体系。丛书坚持理论与实践、规范与实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着力构建“理论+技术+实践”三位一体的高铁工程技术框架,矢志推动建立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世界高度的高铁工程技术创新体系。丛书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支持,已列为2021年度资助项目。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能够取得丰硕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铁路全行业攻坚克难实干奉献的结果,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突出体现,是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的*好例证;得益于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同奋战、通力合作,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大力支持。丛书编著人员来自于我国高铁各领域一线,长期从事高铁技术研究与实践,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是铁路各专业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丛书专家委员会由行业内具有崇高威望、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资深权威专家组成,全程指导丛书编著,并进行审定把关。丛书既是高铁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追逐梦想、奋发有为的写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铁路面临新形势、新使命。我们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守正、培元固本,继续推进高速铁路创新发展,高质量建设铁路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丛书之一,由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写。本书以总结高速铁路相关技术为目标,围绕高速铁路相关专业的基础设备、基础构造、基础原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高速铁路的优选技术成果及运营经验。 全书分为10章,总结了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技术经济特征,系统介绍了高速铁路土建工程、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信号与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运输组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六大核心技术以及高速铁路养护维修、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两大支撑技术,简单介绍了未来高速铁路。 本书可供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教材及广大铁路爱好者了解高速铁路发展的图书。

目录

1 绪论
1.1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2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3 高速铁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高速铁路技术经济特征
1.5 高速铁路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
1.5.1 高速铁路关键技术体系
1.5.2 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2 高速铁路土建工程
2.1 概述
2.2 高速铁路空间线形
2.2.1 线路平面
2.2.2 线路纵断面
2.2.3 线间距
2.3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
2.3.1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类型
2.3.2 高速铁路对轨道结构的要求
2.3.3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部件
2.3.4 跨区间无缝线路
2.4 高速铁路路基
2.4.1 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
2.4.2 高速铁路路基的结构
2.4.3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
2.4.4 过渡段处理
2.5 高速铁路桥梁
2.5.1 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
2.5.2 高速铁路桥梁主要结构形式
2.5.3 高速铁路桥梁的应用情况
2.6 高速铁路隧道
2.6.1 高速铁路隧道的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
2.6.2 高速列车在隧道的运行舒适度标准
2.6.3 减小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主要工程措施
2.6.4 高速铁路隧道的横断面
2.7 高速铁路车站
2.7.1 高速铁路车站基本概念
2.7.2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设备
2.7.3 高速铁路车站与对外交通接驳
2.7.4 高速铁路车站的综合开发
2.7.5 我国典型高速铁路客运站

3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
3.1 概述
3.1.1 牵引供电的基本原理
3.1.2 牵引供电方式
3.2 牵引变电所
3.2.1 牵引变压器
3.2.2 高压开关电器
3.2.3 高压互感器
3.2.4 避雷装置
3.3 高速铁路接触网
3.3.1 接触网的基本功能、组成和要求
3.3.2 接触悬挂方式
3.3.3 动车组过分相的方式
3.4 高速铁路的受流技术及其评价
3.5 牵引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
3.5.1 牵引供电系统的工作状态
3.5.2 继电保护的任务
3.5.3 继电保护的范围
3.6 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
……

4 高速铁路动车组
5 高速铁路信号与通信
6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7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
8 高速铁路养护维修
9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
10 未来高速铁路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得伟,1982年4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人,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成员,国际铁路联盟亚太地区事务组成员,国际铁路联盟新冠肺炎应对特别组成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副秘书长,《都市快轨交通》专栏主持人,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等国际交通期刊审稿人。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运输组织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承担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列车运行组织方案优化设计关键技术与系统”、我国铁路运输组织领域非常大的***科研项目“铁路客货运效益与服务水平提升技术”等科研项目50余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4项,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高速铁路客流组织》《高速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等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十项。    韩宝明,1963年出生,1980年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铁道运输专业,1997年获比利时列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社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创办《Urban Rail Transit》英文期刊并担任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运输组织现代化、高速铁路运营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及参加过10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包括ADB委托的国际合作项目“提高中国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联合支撑计划项目“高速列车运行组织方案优化设计关键技术与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路客运专线换乘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铁道部课题“成网条件下高速铁路维修天窗设置及列车开行方案研究”“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与实践的研究”“客运服务相关技术研究——铁路客运产品设计与优化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等。出版著作《铁路客运专线换乘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行人交通》《高速铁路概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