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生活之美

生活之美

¥16.7 (2.8折) ?
00:00:00
1星价 ¥23.9
2星价¥23.9 定价¥5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6719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39671901 ; 978-7-5396-7190-1

本书特色

★ 解读天时、地缘、人貌、饮茶、长物、 栖居等生活的九大方面,品读大众身边的生活美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知名美学专家刘悦笛多年研究成果,成体系梳理、倾情制作。 ★ 名家美育课系列之一,面向大众的美学普及系列读本。从传统绘画、艺术哲学、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细分领域进行美学解读,全面提高审美素养。

内容简介

《生活之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知名美学专家刘悦笛对中国生活美学的赏析解读。“生活美学”中蕴含着华夏传统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和人生追求脉络,不仅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之学,而且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生活之美》试图找回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通过天时之美、地缘之美、人貌之美、饮茶之美、长物之美、 栖居之美、游览之美、文人之美、人格之美这九大方面,将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大智慧深描出来,探讨如何实现审美化的生活,并生成一种忧乐圆融的生活传统,为中国人的生活立“美之心”。

目录

导语 为华夏生活立“美之心”

天时之美

地缘之美

人貌之美

饮茶之美

长物之美

栖居之美

游览之美

文人之美

人格之美

结语 走向文明中国的“生活美学”

后记 以情为本的“生活美育”

展开全部

节选

导语 为华夏生活立“美之心” 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 一个就是“好生活”,另一个则是“美生活”。好的生活是美的生活的现实基础,美的生活则是好的生活的升华。好的生活无疑就是有“质量” 的生活,而美的生活则是有“品质”的生活。 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以有品质的生活来升华有质量的生活,并对人民大众进行生活美育的普及。生活美育是生活美学的逻辑推演,生活美学通过生活美育得以落实。如今,越来越多的从事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复兴、工艺民艺、非遗保护、游戏动漫、社区规划等领域工作的人士,都积极融入生活美学的潮流中,并在各地传播着美学美育观念。 实际上,“生活美学”不仅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之学,而且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前者之“学”是理论的,后者之“道”则是践行的,二者合二为一,这就是美学上的知行合一。 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来说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东方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更是诉诸“践行”的现世传统。这是由于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有趣的是,“东方美学”这个词却不是东方人提出的,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1948年在《从希腊到中国》中*早用过,而后才有东方对自身美学传统的“自觉意识”,由此,也形成了*初的“比较意识”,一说“中国美 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实际上,真正连纵起整个东方美学的内核乃为“生活”,它们皆为一种倡导生活化的“生活美学”。 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的“生活美学”就是 一种可以代表东方传统的、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作为*“原生态”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忧乐圆融的中国人的生活 艺术。 审美与生活的不即不离,就是一种既不亲近亦不疏远的关联。中国生活美学,就是强调审美与生活之间如此的关联,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生活乃是“生”与“活”的合一,生与活有别,生只是生物性的, 动植物均有生,但只有人才能活。每个人都要“生”,皆在“活”。在汉语的语境里面,“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所说“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当中的“生活”,正是此义。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 人们不仅要“过”生活,要“活着”,而且要“享受”生活,要“生存”。 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 物”;对现代人来说,存在指的是“*内在的主体性”;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存在指的则是“生活”,也就是一种与自身、与事物的直接私密关系。 在此意义上,中国人其实早就参透了生活的价值,自古至今都生活在同 一个现世的“生活世界”当中,而不执着于此岸与彼岸之分殊,这就是中国人的大智慧。 人们不仅过日子,而且还在“经验”着他们的生活,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始终不离于感性的。列维纳斯还说过,所有的享受都是“生存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感性”存在。“美学”这个词原本就是 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从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 两面恰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生活美学”之所以指向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过生活就是享有生活,并去寻求生活的幸福与幸福的生活。幸福本身就是一个美学问题,而非伦理问题。自古至今的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当中来发现“生活之美”,去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在于 将“过生活”过成了“享有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美学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得以生长,它本然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在这个意义上,生活美学(抑或东方生活美学)不囿于西方的感性之学,而更是感性之智。美学恰恰关乎“幸福”的追求,并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过得美好。“生活美学”既是一种研究幸福之学,也是一种实现幸福之道。 既然中国古典美学从本源上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在这个根基之上,中国美学可以为当今的全球美学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因 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 我们当代的“生活美学”建构也需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形成一种古 与今的“视界融合”。 “生活美学”中蕴含着华夏传统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和人生追求脉络:一方面本然地呈现出摇曳生姿的古典生活现场之美,另一方面又指向了其来路、走向和转化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者,一方面积极地参与到与国际美学界的*新交流当中,另一方面又回到本土去挖掘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资源。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涵摄了“自然化”(性)、“情感化”(情)和“文化化” (文)三个基本的维度,这就非常全面地覆盖了从生理的、情感的到文化的诸种生活,其基本问题意识便是探讨如何实现审美化的生活,由此生成一种忧乐圆融的生活传统。这里的美学就不再是聚焦艺术的“小美学”,而是融入生活的“大美学”。 “大美学”主张让美学真正回归到其得以自然生长的生活大地之中。 当我们在找回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时,就是要为中国人的生活立“美之心”。通过天时之美、地缘之美、人貌之美、饮茶之美、长物之美、 栖居之美、游览之美、文人之美和人格之美这九大方面,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大智慧可以被深描出来。这些生活审美化的传统,其实都是“活着的” 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生活的传统从未中断,审美的传统从未中断。“生活美学”就是这未断裂传统中的精髓所在,或者说,就是这传统之“感”与“觉”的精髓。 中国既是“礼仪之邦”,也是“美善之国”。“生活美学”也必然在承继“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正在实现着其历史使命。 总而言之,我们要找回“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就是为中国生活立 “心”,但所立之心不是一般的心,而是“美之心”,从而重建文明中国与中国文明的感性内核!

作者简介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美国富布莱特(Fulbright)访问学者,任国际美学协会(IAA)五位总执委之一,曾任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美国纽约城市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任《美学》杂志执行主编。 近年来,提出并倡导中国化的“生活美学”,深入研究英美“分析美学”,在国内外先后出版翻译专著28部,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近三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已出版著作《生活中的美学》《视觉美学史——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等,其中《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