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生产性服务推动制造业升级研究:价值链集成商主导下的模式与路径

生产性服务推动制造业升级研究:价值链集成商主导下的模式与路径

1星价 ¥31.9 (5.5折)
2星价¥31.9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213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76021349 ; 978-7-5760-2134-9

本书特色

《生产性服务推动制造业升级研究——价值链集成商主导下的模式与路径》以产业链的视角切入,围绕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模式路径、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四大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本书总结了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韩国以及以色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创新生态的特色经验,结合大量统计分析和华为、怡亚通、上海钢联等标杆企业的创新实践,深入回答了两个关键问题:其一,生产性服务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创新性中间服务,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和“智能转型”的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其二,当前我国通过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模式和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对策建议,以及当前我国通过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模式和路径及其适用产业等关键问题。研究产生的相关结论,对于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著作既是一本关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型书籍,也可以作为政府、企业、高校经管类研究生专题学习、资料研究的文献参考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产业链的视角切入,围绕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模式路径、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四大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大量统计分析和地方产业实践,回答了生产性服务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创新性中间服务,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和“智能转型”的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当前我国通过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模式和路径及其适用产业等关键问题。研究产生的相关结论,对于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1

**章绪论1
**节研究背景1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方法13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框架15
第四节研究目的与价值17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国际经验比较19
**节文献综述19
第二节国际经验比较研究27

第三章产业关联与嵌入机理42
**节生产性服务业概述42
第二节嵌入关系与互动机理分析45
第三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分析48
第四节生产性服务外部化的经济学分析60
本章小结66

第四章生产性服务创新与产业升级模式68
**节概念释义与理论模型68
第二节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74
第三节支撑体系81
本章小结87

第五章产业升级的实施路径89
**节研发设计生产性服务商主导推动的产业升级89
第二节品牌与渠道生产性服务商推动的产业升级94
第三节平台服务商推动的产业升级98
第四节供应链生产性服务集成商推动的产业升级102
第五节四种路径的比较与适用产业建议104
本章小结107

第六章生产性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108
**节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作用机理108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问卷回收118
第三节描述性统计119
第四节变量设计、信度与效度分析120
第五节因子分析125
第六节回归分析126
第七节实证分析结论131
本章小结133

第七章政策分析与建议134
**节政府角色定位与政策设计逻辑思路134
第二节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137
第三节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144
第四节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产业突破149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157
**节研究结论157
第二节研究展望160

参考文献163

图目录
图11工业4.0的核心技术特征与变革3
图122007—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走势图6
图132004—2018年中美日德制造业增加值6
图14研究技术路线图15
图15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图17
图31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关系46
图32产业升级过程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机理47
图33生产性服务外部化的选择要素66
图41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业分离过程中集成创新的主体69
图42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内容及联结关系72
图43价值链集成商主导的集成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模型 73
图44产业链纵向分解模式75
图45价值链集成商形成后的产业链关系76
图46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集成创新过程78
图47微笑曲线与制造业产业升级80
图48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支撑体系构造及要素关系82
图51怡亚通商业模式图103
图61嵌入性关系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111
图62组织间学习与创新绩效作用机制113
图63嵌入性关系与组织间学习作用机制115
图64主要变量间的作用关系117
图65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117
图66因变量对自变量做回归的散点图127
图67加入中介变量后的散点图128
图71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设计逻辑思路137

表目录
表11大中型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情况7
表21IBM的转型发展历程29
表31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范围43
表32我国三次产业和主要部门增加值总量与比重52
表33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3
表34第二、三产业直接消耗系数54
表35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表(2015)55
表36三大产业的中间投入率56
表37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中间投入率56
表38三大产业和部分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57
表39生产性服务业在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分析(2015)58
表310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015)58
表311整体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2015)59
表41价值集成的方式70
表51价值链集成商主导模式的实现路径比较及适用产业领域建议106
表61调研对象人口统计学的描述性统计119
表62变量分类列表121
表63嵌入性关系信度与效度分析122
表64组织间学习信度与效度分析123
表65创新绩效信度与效度分析124
表66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及因子得分125
表67自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分析127
表68回归分析结果128
表69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总表129
表71生产性服务业培育重点及其建议区域151
表72培育生产性服务集聚的三种模式154
展开全部

节选

前言 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新态势,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给制造业带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制造业刺激计划提振实体经济,促进全球产业分工重构。这一变革恰遇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的历史阶段。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规模始终占据世界首位,经过多年潜心发展,已经建成横跨高中低端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链条。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6.5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1年居世界**制造大国地位,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稳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然而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产业竞争力来看,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部分“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加快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突破针对我国高端技术领域的外部封锁,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 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形成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的支撑和保障。当前,全球产业结构正逐步从“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也是中国制造强国的目标。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化,是现代工业新的发展平台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 在这一背景下,关于生产性服务创新以及产业升级的研究日益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重视。现有文献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研究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知识创新等视角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生产性服务创新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在产业链中与制造业协同演进过程中实现的,生产性服务创新与制造业的动态匹配及其支撑要素等问题在已有文献中并没有得到系统分析和阐述。当前,我国明确提出了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配套产业政策,然而在实践中应如何确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关键产业?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状况,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有怎样的模式和路径可循?这些都成为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 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机制,实现与制造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发展,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内容之所在。生产性服务是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二者存在价值链嵌入的产业链协同关系,脱离产业链孤立地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很难准确把握产业链各价值环节动态匹配的创新实质。针对理论和实践层面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书以价值链创新的视角切入,围绕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模式路径、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四大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大量统计分析和地方产业实践,回答了生产性服务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创新性中间服务,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和“智能转型”的产业升级提供有效支撑。相关结论对于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书主要内容分以下几个层次展开。 一、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 制造业分工深化提高了生产性服务外包需求,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又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服务制造业的中间部门,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以界定为两个层次: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步从制造业主体中剥离,推动制造业由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向生产性服务环节的演变,进而实现产业融合式发展;二是通过对加工组装等传统低价值附加值生产制造环节的知识资本注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实现生产环节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攀升,从而实现对传统生产作业方式的改造。这两个层次的产业升级均表现为要素资本由低端价值环节向高端价值环节的转移。 本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价值链嵌入和互动关联,以及二者相互依赖的协同演进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性服务价值链集成商主导的制造业升级模型”,对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二、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集成商主导下制造业升级的实施路径 本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生产性服务价值链集成商主导下制造业升级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通过美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经验比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产性服务价值链集成商主导的制造业升级模式。价值链集成商通过对产业链创新资源的选择和集成实现价值链创新绩效的*大化,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结合每一领域的经典案例,本书深入阐述了价值链集成商主导模式下实现产业升级的四种主要实施路径,即研发设计生产性服务商主导推动的产业升级、品牌与渠道生产性服务商推动的产业升级、平台服务商推动的产业升级,以及供应链生产性服务集成商推动的产业升级,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制造业九大重点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匹配研究,提出了不同制造业领域借助生产性服务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建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于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业升级方向的模式与路径匹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影响要素的实证分析 产业链中,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基于价值链嵌入的集成创新效果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本书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对近150家企业进行调研,构建统计分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链嵌入关系和组织间学习机制是影响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绩效的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在具有产业链嵌入性关系的企业中,信任维、资源维、联结维三个子维度对组织创新绩效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信任程度、异质性资源,以及相互关系的联结强度对提高组织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组织间学习在嵌入性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企业间相互信任和异质性资源的分享促进了知识的获取与共享、转移与吸收及整合与应用,进而提高了创新绩效。 四、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我国正面临着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生产性服务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承担重要作用。政府应发挥产业升级的“推进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基于上述主要观点,本书提出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发展趋势之中,这种转变也是为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树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理念,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融合性。本研究提出“两业融合”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实现服务型制造,加快整合生产性服务业资源,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其次,有助于找准提升制造业内涵的关键环节,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当前,在国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刺激下,一些地区出现一哄而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倾向,忽视了对产业内生性发展规律的分析,很难对产业升级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合重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分析了不同模式下通过生产性服务创新实现制造业升级所需要的资源条件,为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产业状况选择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价值链集成商提供了参考路径和依据。 再次,有助于政府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措施,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实效性。本研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外部环境、运行保障和激励机制四大支撑体系,有助于政府较为全面地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政策设计,并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找准现代服务业的定位,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 从学术价值方面, “价值链集成商主导的集成创新模型”弥补了现有文献关于生产性服务创新问题研究视角的不足,客观反映了价值链上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基于价值链嵌入的创新过程理论抽象。本研究将生产性服务创新问题放置于整个产业链的背景中,将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理解为产业链上协同合作的创新主体,并将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分解为“嵌入关系形成—独立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这四个阶段,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基于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机制和运行过程。 在实证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产业链嵌入关系和组织间学习机制是影响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绩效的关键因素。由于产业链中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基于价值链嵌入的集成创新效果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发现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关键变量对于有效推动制造业升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将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制造业面临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服务化的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需要我们持续跟踪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和产业创新实践。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系列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看清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力以赴谋发展。 期望本书的研究对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支撑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张琰,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创新、企业战略、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咨询与研究课题5项,并主持或参与近20项地方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国外SSCI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