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7003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14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030700339 ; 978-7-03-070033-9
内容简介
本书是“灾害医学救援装备丛书”之一,以空中医学救援的沿革发展和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在系统论述空中医学救援装备分类与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救护直升机、卫生飞机、空中医院、机载救护装备的概念与分类,卫生飞(直升)机改装原则与典型案例,空中医学救援装备标准化等内容。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空中医学救援的沿革发展 1
第二节 空中医学救援的影响因素 9
第二章 空中医学救援装备概述 11
**节 空中医学救援装备的分类 11
第二节 空中医学救援装备的技术要求 11
第三章 救护直升机 15
**节 救护直升机的概念与分类 15
第二节 救护直升机的发展 16
第三节 典型救护直升机 20
第四章 卫生飞机 39
**节 卫生飞机的概念与分类 39
第二节 典型卫生飞机 42
第五章 空中医院 62
**节 空中医院的概念与分类 62
第二节 典型空中医院 64
第六章 机载救护装备 67
**节 机载救护装备的概念与分类 67
第二节 典型机载救护装备 73
第三节 机载救护装备的应用 93
第七章 卫生飞(直升)机改装 101
**节 改装原则 101
第二节 典型改装案例 102
第八章 空中医学救援装备标准化 113
**节 标准化的分类 113
第二节 模块化与集成化的地位与作用 118
第三节 模块化与集成化方法 121
第四节 机载救护装备标准化 131
参考文献 139
节选
**章 绪论 空中医学救援是指在各类突发灾难及院前急救过程中,运用航空器实施医学救援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空中医学救援涵盖伤病员中短途乃至长途运送、途中紧急处置及重要生物制剂、医学物资、移植器官等紧急运送等与医学救援活动相关的各类工作。狭义的空中医学救援一般指伤病员运送、途中连续救治、连续监护、紧急急救处置、专科救护及供氧、消毒等与固定医院类似的功能。 **节 空中医学救援的沿革发展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类运输工具的诞生,首先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相关经常性活动,给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含医疗保障在内的各类灾难、战争等的全要素保障,有些运输工具首先源于军事需求,后逐步演变为战争、各类灾害等的常规保障平台。如15世纪后期,西班牙军队开始运用日常的手推车或马车运送伤病员,此后,陆域运输工具成为战争及各类灾难中伤病员运送的常用工具。十字军东征期间,有着“医院骑士团”之称的圣约翰骑士团组建了世界上**支成建制的专用运输队伍,主要基于简单的运输工具,战后这支队伍服务于民间医疗机构。因此可以说,作为紧急医学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医学救援是伴随飞行器的产生而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从1783年**个载人气球升空,人类飞行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之后,随着飞行器的发展,人类利用飞行器对伤病员实施运送的实践也逐步发展起来。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兵临巴黎城下,160名法军伤员乘坐热气球逃离被围攻的巴黎,被认为是人类航空医学救援的首次尝试。此后,随着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诞生和发展,航空医学救援不断运用于战争和各类灾害救援。 一、尝试阶段 自世界上**架固定翼飞机于1903年问世后,荷兰军方提出了将飞行器用于医疗保障工作的建议和用固定翼飞机后送伤员的设想。1910年女飞行员马尔文格在沙隆**次用飞机完成了后送伤员的飞行,从而开创了用固定翼飞机后送伤病员的先例。 **次世界大战期间,多个参战国开始尝试使用固定翼飞机运送伤病员。1918年初,自法国改装成功**架 X线外科机以来,随着航空器和航空医学的发展,伤患运送飞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设备数量由少到多、装备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此间,英国军方在土耳其战场用一架军用飞机将一名足踝中弹的英军士兵从受伤现场运送至后方医院,用时不到1小时,按当时的陆域运送条件,运送时效比之前提高了90余倍。据法国军方**次世界大战区间的伤病员运送数据显示,若受伤后6小时内将伤病员由现场后送至后方医院,伤死率可由60%下降至10%左右。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充分利用军方在战时伤病员空运后送的经验,开始尝试将空运后送的理念逐步灌输到平时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和院前急救中。20世纪20年代初,西班牙在北非部族发生的武装暴动中使用了军用飞机运送伤员。法国军队成立了由6架飞机组成的飞行梯队,成功运送了2200名受伤士兵,法国成为空运救护领域的先行者。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用客机将偏远地区的危重患者运送至城市医院救治。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采用德军的 Ju-52卫生运输机将危重伤病员运送至德国境内救治(图1-1)。澳大利亚则成立了航空医疗服务组织,由此带动了空运救护的发展。 图1-1 德军Ju-52卫生运输机 二、初始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航空器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的进步及战争中伤病员快速运送的需要,航空医学救援得到了快速发展。1940年,美国空中医疗救护梯队成立,并提出必须配备训练有素的军队护士。随后,空运救护转变了仅服务于军队的角色,开始用于常规转运服务。由于直升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刚刚发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其技术才真正得到使用,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主要采用固定翼飞机运送伤病员。尽管如此,美国军方也进行了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的尝试。作为直升机的先驱,美国的 VS -300直升机被认为是世界上**架批量生产并使用的直升机,1943年完成试飞工作并被美国军方采购,军方型号为 YR-4,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使用的直升机,随后用于战时伤病员的运送。如1944年,美国陆军航空兵成功运用 YR-4B直升机(图1-2),在缅甸丛林中营救了盟军的1名美国受伤飞行员和3名英国受伤士兵,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直升机执行的救援任务。而后的1945年,美国陆军使用直升机执行了首次大规模医疗后送任务,将70多名伤病员从吕宋岛的前线运送至后方医院施救。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直升机在医学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图1-2 美国的 YR-4B直升机 美国的贝尔直升机也在此期间诞生。贝尔47直升机于1941年开始研制,1945年首飞,1946年美国陆军开始订购,被命名为 H-13,并对其进行了医疗改装,在机身两侧的雪橇起落架上加装了卧位伤病员吊舱,配置了输液架,但并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用。 三、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空中医学救援开始步入相对快速发展时期,除了军事用途外,民间航空医学救援也得到了同步发展。朝鲜战争期间,美国陆军开始大规模实施伤病员的航空医疗后送。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陆军就在朝鲜战场开始实施航空医疗后送。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仅 H-13直升机就在前线和 MASH(陆军机动外科医院)之间空运了1.8万名伤员,伤死率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5%下降至2.5%。但此期间的救护直升机只能开展简单的急救,连续救治功能较弱,且运用的直升机机型主要为 H-13,配置简陋,仅在 H-13机身两侧的雪橇起落架上加装了卧位伤病员吊舱,配有防风防撞的玻璃罩和输液架,并由直升机发动机供暖。朝鲜战争后期,为适应朝鲜的严寒气候,将伤员吊舱改为全封闭式(图1-3)。 图1-3 临时加改装的救护直升机 但该机性能存在诸多缺陷,如运力有限、无法夜间飞行、续航里程较短、由于内部空间受限医务人员无法随乘。在越南战争时期,随着美国直升机种类的增加,逐步由 UH-1取代 H-13,UH-1系列机型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是美国陆军运输直升机的主要机型,也是救护直升机改装的主要载体,主要优点为:内部空间较大,伤病员可以安置于直升机内部而不必置于外部吊舱内,随乘医务人员可对伤病员实施运输途中的连续救治,使伤病员的运送时间缩短了1小时。可在空中实施紧急外科处置,使伤死率降至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机逐步被 UH-60黑鹰直升机取代。 此间,民间空中医学救援得到了关注。1956年,美国颁布的《全国搜索救援计划》规定,美国军方可通过空军救援协调中心协调政府、军方、各州搜救机构和拥有航空能力的企业、组织,承担空中医学救援任务。2年后,美国**架救援直升机投入使用。1965年,美国国会制定并颁布医疗保险法案,保险投保人可拥有空中医学救援平台服务的权利,允许市场化运作,加快了民间航空医学救援的发展。美国的这种民间空中医学救援模式大致分为3种。①传统模式:即医院与第三方运营商签订合同,提供飞机和飞行员,同时提供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通常情况下,这些都是非营利单位。②社区模式:即航空器、人员和基地由一家独立于当地医院和医疗服务提供商的公司管理。③政府模式:即政府直接负责在特定地区提供空中医学救援服务。 这个时期,发达国家民间航空医学救援也陆续得到快速发展。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旗下的航空应急救援公司开始运营,首架直升机为 Bo-105(图1-4)。目前德国拥有全世界昀为发达的航空应急救援网络,全国任意地方距离昀近的航空应急救援站点的航程不会超过15分钟。 图1-4 德国ADAC的Bo-105直升机 四、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航空医学救援逐渐进入以标准化和体系化为标志的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事空运司令部与战术空军司令部研制了制式机载医疗箱,确定了整套医疗卫生装备标准,并列入了战备库存清单;西班牙的陆、海、空三军统一了机载担架的规格,大大方便了伤病员的上、下机。这一阶段,通过救护直升机的使用,使伤病员的后送、等待时间大大降低,伤死率降至1%。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后,救护直升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体系日臻完善。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的航空应急救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仅在1980年就有近50家以医院为基地的航空应急救援服务机构,当年空运的伤病患人数超近2万名。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政府减少对应急救护运输的拨款,开始让各州政府主动承担起急救运输的职责,不少州的州政府也开始将航空应急救援服务纳入医疗保健项目中。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开始对航空应急救援服务实施标准化监管。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2014年的公报显示,美国有75家航空救护公司,共1515架直升机。此外,医院和企业等社会力量也参与日常空中医疗转运服务工作。据了解,2014年美国有93家医院可提供空中医疗转运服务,有39家企业可提供个人空中医疗转运服务。 日本于2001年起正式执行急救直升机制度,并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急救中心有专门的停机坪、技术装备、管理制度和运作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空中急救系统。2007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关于使用直升机进行急救医疗的特别措施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使用直升机进行急救任务。目前,急救直升机体系是第三级急救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急救医疗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急救医疗系统、急救运送系统和急救情报系统。急救医疗系统主要由初级、二级及三级急救医疗机构组成。其中,三级急救医疗机构又称救命急救中心,可随时接收二级或初级急救医疗机构转送的严重急诊患者,是确保急危重患者诊疗的高级急救医疗机构,24小时随时应诊)。急救直升机的基本运作方式为:消防机关的通信指挥部接到患者通报后首先派出救护车到现场,急救队员评估患者的状态,在认为有必要使用急救直升机的情况下上报消防机关的通信指挥部。消防机关通信指挥部向急救直升机的基地医院发出指示并通报患者状态。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急救直升机将搭载1名医生、1名护士飞往求救现场(为了飞行安全,天气情况不良时,是否起飞昀终决定权在机长)。与此同时,救护车负责把患者移送到事先和地方行政单位协调后确定的公园、学校的操场等较宽阔的临时停机地点。如果附近没有事先指定的停机地点,消防机关可临时指定适合停机的地点。此外,日本还有防灾直升机和医疗固定翼飞机。防灾直升机由各省市的消防部统管,停放在消防机关的航空基地,其原本的设置目的是在发生灾害时进行空中救援,但是现在也经常负责运送一些诸如交通事故中的伤员,或需要及时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多数防灾直升机上没有任何医疗设备,且需要先飞往医院搭载医生和护士再飞往患者之处。固定翼飞机是根据需要进行改造的小型喷气式飞机,目的是较长距离运送患者。 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瑞士、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均以类似模式进行标准化的空中医学救援建设和发展。如美国军队采用“模块化”理念设计,将不同功能的单一组件,通过整体设计和工艺加工形成各种独立的单元,各单元可自由拆散、按需组装,可快速临时将 UH-60直升机加装为具备不同救治能力的直升机,以满足不同任务的需求。配备了机载供氧、战斗担架、营救吊车、救生吊篮、卫生装备专用电源系统,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机载“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等,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飞行后送伤员,并在途中予以治疗。民用直升机市场,法国欧洲直升机公司采取模块化设计,研制出可在多型号民用直升机上进行加装的直升机机载医疗救护单元(图1-5),2人可在10分钟内铺设完成,卸载仅需5分钟。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20.3¥39.8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脉因证治
¥4.8¥13.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中医手诊图释
¥9.2¥2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2.8¥4.0 -
实用伤寒论方证解析
¥19.1¥58.0 -
千金方
¥9.9¥32.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3.6¥32.0